一直被視為新能源終極解決方案的氫燃料電池的產業化可能比預想的要早。
近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蔚山市政府大樓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宣布韓國將大力發展氫能產業,引領全球氫能市場發展。
文在寅親自透露,韓國政府計劃到2019年底,在國內普及4000輛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到2025年,建立年產量達1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體系;到2040年,分階段生產62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韓國政府將通過為汽車加氫站提供補貼、放寬管制等措施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文在寅表示,如果該路線圖順利落實,到2040年可創造出43萬億韓元的年附加值和42萬個工作崗位,氫能經濟有望成為創新增長的重要動力。
這位韓國總統還表示,氫能經濟將為韓國帶來發展新機遇,政府建立氫能經濟的決心是堅定的。
氫能通常是指氫在物理與化學變化過程中釋放的能量。
它更加清潔、高效并可再生,相比于潮汐能、風能等,氫能更便于儲備、運輸,同時它也是“能源互聯網”中的重要紐帶。
此外,氫能來源多樣,可以從化石能源中獲取,也可以從工業副產品、合成甲醇、生物沼氣中獲取。
基于這些特點,燃料電池成為氫能的重要應用成果,具有燃料能量轉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優點。
與產生溫室氣體和粉塵的碳能源不同,水是唯一的副產品。因此,氫燃料電池汽車還具有凈化細粉塵的作用。
從20世紀末以來,氫能便受到各國關注,其研發、示范和商業化應用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
中國工程院院士湯廣福表示,能源消費正在發生變革,高效節能、智慧用能是現代能源消費模式的典型特征。
國際氫能委員會2017年發布報告稱,氫能源是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方式,預計在2050年之前,通過更大規模普及,氫能源將占整個能源消耗量的大約20%。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燃料電池機組數量增長15%,達到7萬多套。
對韓國來說,其95%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一旦氫能經濟能夠提供一定比例的能源,韓國可更加穩定地發展經濟和加強能源安全。
其實不僅在韓國,荷蘭、丹麥、瑞典、法國、英國與德國六國已經達成共同開發推廣氫能源汽車的協議。
目前,荷蘭已有部分氫燃料公共汽車作為示范項目運行。
一直被視為新能源終極解決方案的氫燃料電池的產業化可能比預想的要早。
事實上,從技術視角來看,近兩年燃料電池技術突破很快,實現了技術的穩定性。
在日本、美國、德國等地,氫燃料電池車部分已經投入使用。
豐田FCV燃料電池商業車最大續航里程約700公里,美國“尼古拉”燃料電池拖車頭最大輸出1000馬力,德國已批準燃料電池火車應用于商業化
不僅是汽車,發電、工業能源、建筑等,同樣是氫能和燃料電池的重要應用領域。
在日本,家用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已投入使用,使家庭有了自己的“發電站”和“供暖站”。
在航天領域,大推力火箭的動力來源也大多采用氫能。
業內預計,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普遍對氫能源汽車推廣予以大力支持,預計2020年將有更多氫燃料電池企業跨越盈利門檻,該行業正在加速商業化。
研究機構Navigant曾發布報告指出,燃料汽車市場規模目前非常有限,但隨著商業化進程加深,隨后會呈現出幾何級增長。預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200萬輛氫能汽車在全球運營。
美國Fuel Cell Today研究機構也表示,燃料電池與氫技術逐漸開始流行,這依托于三股力量:首先,氫能源逐漸被能源組織視為一種重要的能源駐村方式。
第二,各大電信企業開始逐漸對用燃料電池作為后備電源開始感興趣;
最后,全球各大汽車廠的燃料電池汽車(FCEV)商業化帶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