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產元年終末,已經完成交付的新勢力們戰戰兢兢坐在了金字塔頂,若干獲得資質的僥幸者們產品已有雛形,量產計劃在即。但更多的還有一群仍然處于概念階段的loser查無音訊。
這似乎預示著新勢力們的淘汰大賽已經正式拉開了序幕,而其中首先被曝出即將”涼涼”的,居然是曾經一度比肩蔚來、小鵬的奇點汽車。
日前有傳言稱,自打十月份以來,奇點汽車汽車便陷入資金緊張困境,已經三個月沒有給員工發工資。
直到12月10日晚,在工資已停發三個月的最后期限,奇點汽車財務部門才迫于壓力之下公布了工資的發放形式:
9月份工資算公司向員工借款,按照年化約10%的利息償還,約在1月份發放;12月份發放10月份工資的65%,余下35%預計14號發放;11月份移至12月底發放。
這樣的分期支付工資方式,無疑是為了緩解人力支出帶來的成本壓力。而一家車企若是連員工工資都無法正常發出,資金壓力顯然更是到了面臨倒閉的程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奇點汽車確實有著諸多危機。
奇點汽車成立于2014年10月,幾乎和造車新勢力中的“領頭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于同一時間起步,甚至早于威馬汽車。但是,在4年之后,奇點汽車無論在產品研發、制造進度上,還是融資上都落后于競爭對手。
早在2017年12月底,蔚來汽車的首款車型ES8就宣布上市,威馬EX5在今年9月28日宣布交付,即使是進度稍慢的小鵬汽車也在12月12日宣布交付小鵬G3。
相比之下,奇點汽車于2017年4月亮相首款智能純電動量產車型iS6預覽版,2018年4月宣布iS6將在2018年底量產上市。然而半年之后,奇點汽車創始人兼CEO沈海寅卻突然在公司溝通會中表示,iS6將推遲到2019年初上市。
盡管推遲上市的做法無可厚非,也并非奇點一家獨行。
12月12日上市的小鵬汽車也曾推遲過G3的上市時間,理由是"完善產品,給用戶更好的體驗"。而奇點也用了類似的理由,"加強對產品品質的把關力度及車輛測試度"。但如今伴隨著資金流問題的爆發,還是不免讓人揣測其交車情況存疑。
如果說量產還只是稍稍落后,那么奇點汽車的融資工作則更顯得捉襟見肘。
同樣拿當年走在同一起跑線的新勢力們來說,早在蔚來ES8上市之前,蔚來汽車的累計融資額就已達150億元,估值高達330億元。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曾表示,公司融資接近200億元。小鵬汽車雖然融資金額較少,但至少也達到100億元以上。
相比融資已進入“百億俱樂部”的車企,經過了4輪融資的奇點汽車總募集資金僅為70億元,和造車新勢力中的“第二梯隊”愛馳汽車、拜騰汽車處于同一水平線。
值得注意的是,融資較少的第二梯隊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完成量產。而奇點汽車的C輪30億元融資更是在2018年4月25日方才敲定,但僅僅不到8個月就已被曝“燒光70億”,且未能按計劃完成量產,甚至發不出工資。
那么,奇點汽車的70億究竟燒在了哪兒呢?
按照奇點的發展歷程來看,其與蔚來、小鵬、威馬等專注于乘用車不同的是,它在造車經費,采取了商乘并舉、“一拖三”生產布局。
除湖南株洲的商用車生產基地外,還有江蘇蘇州的小型智能電動車生產基地,以及安徽銅陵的中大型智能電動車生產基地,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產能布局陣勢最大的企業。
這使得業內普遍認為,三輪下來融資金額僅僅70億元的奇點汽車,相比其他新勢力卻在初期布局構建上承受了更多的資金壓力,或許是出現資金鏈問題爆發的最重要原因。
此外,據公開消息稱,奇點汽車在11月21日舉行的英偉達GTC China 2018大會上,宣布采用NVIDIA DRIVE AGX Xavier AI芯片研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
屆時奇點汽車將會利用英偉達自動駕駛平臺提供的計算能力和安全性研發L3及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并將于2019年正式完成L3技術研發,2020年實現L3自動駕駛量產落地。
然而眾所周知的是,自動駕駛投入的資金、人力并不是一個新公司能夠承受,即使是長安、長城、吉利這些資本雄厚的傳統車企也是分步推進。
但奇點汽車卻雄心勃勃表示2019年就要完成L3技術研發,在還未量產首款車型甚至欠薪的情況下,就要大張旗鼓要進軍自動駕駛領域。放到今天來看,這顯然已經不是盲目自信,而是純粹的炒作制造噱頭。
再則奇點汽車創始人沈海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奇點汽車的營銷方式將采用成本價出售汽車,以最低的利潤來獲取更多用戶。當累積到盡量多的用戶之后,奇點汽車才會采用與出行相關的服務綁定用戶,從而獲得盈利。
而這一模式早已被樂視證明是失敗的,就連同樣采用這一模式的小米,在盈利方面也并不能說得上有多成功。車企若要想復制這一模式,前景只會更加不容樂觀。
毫無疑問,前期布局狂飆猛進得奇點汽車現在已經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互聯網出身的沈海寅顯然把造車看得太過于簡單了,一味在用互聯網思維而不是造車思維看待造車,并沒有重視汽車技術本身,而把太多的資金、精力用在圈地、未來上,以至于資金流面臨斷裂。
而即便奇點汽車接下來還能獲得新一輪融資緩解當下困境,但就這家車企的諸多問題來看,要想接下來走得穩健、長遠,必須得先反思自己的戰略問題出在哪兒。否則就算今后iS6真的能夠量產、交付,到了那個時候需要的資金量只會更大,對于奇點汽車而言也將是更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