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成了烏鎮的一張新名片。而就在這個7月,一家陌生汽車企業——合眾新能源汽車,也立志要做烏鎮的另一張新名片。
7月26日,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在烏鎮的“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宣布了自己的中期規劃,并且還一并發布了概念車、量產車等,向行業傳達著“造車,我們是認真的”的干勁。
和以往造車新勢力的PPT造車的做法相比,合眾新能源汽車倒還真的像一個務實派。
技術支點
合眾新能源汽車,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10月的汽車企業。成立近四年之久,而這個名字卻在最近一個月才為業內人士廣泛熟知。
合眾新能源的這個中期規劃號稱“阿基米德計劃”1.0版,這個計劃涵蓋產品規劃、整車技術、智能系統、服務和銷量等在內的整個出行生態體系。產品方面,合眾計劃未來3年內新能源將基于兩大平臺,聚焦20萬元以下的大眾消費市場,覆蓋A00~A+級主流市場,保持一年一款新車的速度,計劃在2020年實現累計超過10萬輛的規模,在國內新能源車企中市場地位進入前十。
同時,在這次發布會上, NETA概念車Eureka 01以無人駕駛的方式亮相,旗下第一款量產車哪吒N01也正式亮相,并將于8月份正式上市。這是一款A0級車,在60km/h等速工況下續航里程為380km。
從合眾新能源的規劃中可以看出,這個造車行業的晚到者,意在以“技術”為支點,通過集硬件、軟件和服務為一體的產品,來撬動未來出行這個十萬億量級的巨大市場。
合眾指出,現階段原有固化的產品遠遠無法滿足日趨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合眾新能源意在為消費者打造舒適愉悅的智能出行體驗,開啟智能出行新時代。
對此,合眾新能源智能座艙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祺表示:“智能技術將是合眾新能源實現未來自在出行愿景的關鍵支點。”
哪吒鬧海
今年6月1日,合眾新能源在北京798藝術區內帶來了其全新品牌形象和LOGO,并發布了旗下產品品牌——哪吒汽車。
一時間不明真相的人都以為這是兒童節的一個玩笑,認為這名字也太不嚴謹了。
張勇對此表示,很多汽車企業為品牌取名的時候都會很“高端大氣上檔次”,但互聯網服務型企業卻完全是“逆向思維”,“哪吒”這兩個字中國人都知道,合眾汽車也因此節約了宣傳成本。“哪吒汽車也敢于做那個打破市場格局、打破僵化思維的弄潮兒。”張勇說道。
話雖這么說,但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哪吒這個名字不適合做一個汽車品牌的名字。哪吒確實有知名度,但是與汽車或者與出行的關聯度并不大。
姑且不論“哪吒”這個名字適不適合做汽車品牌吧,但是“哪吒”鬧起海來還是聲勢浩大的。
在發布品牌形象5天后的6月6日,合眾汽車繼去年從發改委處拿到第十三張牌照之后,又成為第七家工信部資質的新能源整車制造企業。這也是繼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知豆、前途汽車等新能源車企之后,第7家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而不久后的6月21日,哪吒汽車也進入工信部的新能源產品目錄。
這一切,對于一個新生汽車品牌來說,真的太順利了。
這還不算什么,7月5日,在哪吒汽車首批“城市合伙人”簽約儀式上合眾新能源與64家經銷商,19家分時租賃企業以及近20家金融、充電、電池梯次利用等合作伙伴簽訂了2018-2019年54180輛車輛訂單。這也是截至目前,拿下訂單數最多的造車新創公司。
但其實,深入研究合眾汽車股東架構不難發現,做為戰略投資方的大股東知合出行的業務范圍涉及整個出行領域,合眾新能源屬于這條產業鏈中的整車制造環節,這在一定程度也將影響合眾汽車未來的產品策略。
所以,出于知合出行對大出行產業鏈的布局規劃,合眾新能源的業務將兼顧對公和對私兩個市場。
對此,張勇的看法是共享出行、個人市場不矛盾,未來電動車一定是兩個市場并行。
最大的困擾是時間
中國汽車行業是否還需要一個新的品牌?這是之前每個新誕生的汽車品牌都會面臨的問題,但對于已經出現的新品牌們來說,這樣的質疑已經沒有太多意義。
活在“新造車勢力大部分必死”的魔咒里,他們最需要思考的是怎樣活著。
為避免與上汽新能源、比亞迪等這類已初具規模的企業正面競爭,合眾汽車計劃在3~5年內,聚焦20萬元以下的大眾消費市場。為了在這片市場占據一篇天地,合眾新能源將聚焦具有年輕、活在當下、獨立自我、樂于嘗鮮特性的“智·Fun一族”。這些用戶包括都市小康、都市新移民、小鎮青年。
然而,20萬以下的市場作為一個主流市場,早已不是空白領地,可以預見的是,這塊市場的廝殺也將是非常激烈。
另外,作為新勢力造車的代表之一,合眾汽車面對的競爭很大程度也將來自于傳統汽車。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幾乎所有的老牌主流車企也都迅速出擊,深耕用戶思維,調整品牌規劃和產品策略。
君不聞,那些傳統車企大佬和行業專家的預測及唱衰聲還不絕于耳。
不過,在經歷過玩概念、玩資本的上半場后,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才真正拉開大幕,在這個大幕之下,預言的生存3-5家造車新勢力們,都有誰?
對于合眾汽車來說,這個規劃是剛剛出發的三年,也是最為關鍵的三年。正如張勇所說,造車新勢力要活下去,未來三年最關鍵。
張勇說,現在最大的困擾就是時間,只有在短時間內把產品做得比傳統車企還好,新造車企業才有勝出的可能。
“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對于合眾來說,缺少的不是撬動市場的力量,而是盡快搶占一個站得住腳跟的支點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