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4月27日,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鋒 600733.SH)發布公告稱,公司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關聯交易事項獲得通過。這意味著前鋒股份重組的審核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若無意外,北汽新能源即將借殼登錄A股。
其實早在4月25日,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就在北京國際車展上表示,北汽新能源將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連慶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股本方案及上市方案已經完成并且通過,在等待證監會審批。
在SST前鋒發出公告后,《商學院》記者立即向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確認了這一消息,不過對方并沒有透露更多相關信息。
“股改釘子戶”變身
根據前鋒股份此前公布的交易方案,這次重組是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組成部分。前鋒股份將以其截至2017年10月31日的全部資產及負債與北汽集團持有的北汽新能源32.89%股份中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置出資產由北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四川新泰克承接。
另外前鋒股份還將向北汽集團及其他35家北汽新能源的股東增發761085182股股份,向不超過2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型股份募集不超過20億元的配套資金。
這次交易完成后,SST前鋒將摘掉“股改釘子戶”帽子,蛻變為A股“新能源整車第一股”。記者了解到,前鋒股份是目前A股市場上僅有的兩家尚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之一。雖然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股改方案,但十多年來一直沒有下文,一直到去年,前鋒股份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的回復還是“目前股改沒有新的進展”。
4月27日的公告發出后,一位投資者在股吧里感嘆道:“操作前鋒已逾20載,近10年來受盡煎熬、折磨,其辛酸苦辣,想想都是眼淚,如今苦盡甘來,揚眉吐氣,在此與鋒友們舉杯慶賀,祝愿大家生活更加精彩,美好!”

前鋒股份年報顯示,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在2017年出售了三套位于北京的公寓才得以保殼。前鋒股份于1997年8月上市,2007年轉型房地產行業,但在該行業缺乏競爭力,業績一直不好。
而北汽新能源是國內首家年產銷量超過10萬輛的純電動車企,2017年更是憑借10.32萬輛的年銷量成為全球純電動車市場的年度銷量冠軍。乘聯會的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2018年第一季度銷量為21521輛,同比增長67%。技術方面,北汽新能源在電動車核心的“三電”系統等方面也有很深厚的積累,在4月25日,北汽新能源還發布了基于“整車人工智能”理論的“達爾文系統”。
通過本次交易,北汽新能源全部股權都注入前鋒股份,前鋒股份將轉變為一家以純電動新能源乘用車與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主業的公司,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搖身變成新能源汽車“獨角獸”。
北汽新能源“搶灘登陸”
2009年,北汽集團響應國家政策,單獨成立了北京汽車新能源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成立之初為純國有控股,隨后逐漸完成從股份制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并且在2017年實現了全員持股,成為了北汽集團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塊成功的試驗田。
事實上,早在2017年2月,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就曾表示,北汽新能源已經準備上市。不過北汽新能源2015年凈虧損1.84億元,2016年才實現盈利,按照相關規定,在A股上市需要連續三年盈利。如果走正常IPO流程,北汽新能源要保證在2017年和2018年都實現盈利,并且最早也要在2019年才能上市。
記者從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處獲悉,從2013年到2017年,北汽新能源累計投入研發費用就已經超過了36億元。2017年7月,北汽新能源完成B輪融資,融資額達到111.18億元,創下了新能源汽車領域單筆融資記錄,當時便有關于北汽新能源將通過借殼加速推進上市計劃的消息傳出。
獨立汽車咨詢顧問張翔博士認為,現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環境特別好,前有補貼,后有雙積分政策,北汽新能源今后除了可以靠賣車獲得利潤,也可以靠積分獲得更多收益,這也是資本普遍看好的一個蛋糕,北汽新能源已經成為電動汽車銷量冠軍,所以北汽新能源需要融資,但獨立IPO的流程長,未知因素也很多,但現在借殼上市速度可以很快,可以抓住這波政策和市場的紅利,盡快融資,擴大企業規模。
徐和誼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北汽始終注重深挖資本市場潛力,希望以強大的資本杠桿撬動全面新能源化的夢想。”
而承載北汽“新能源化夢想”的殼,也逐漸浮出水面。2017年12月26日,前鋒股份發布公告稱,北京市國資委同意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首創資管直接持有的四川新泰克數字設備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無償劃轉至北汽集團。當時的公告顯示,無償劃轉完成后,北汽集團將繼續推進前鋒股份的股改工作,并且籌劃由前鋒股份收購北汽集團下屬的北汽新能源公司等相關資產。而這家四川新泰克數字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正是前鋒股份的控股股東。
此后,隨著交易各方公布交易細則以及相關部門完成審批,北汽新能源借殼SST前鋒逐漸被坐實。SST前鋒雖然主營業務幾乎荒廢,且連續虧損幾近退市,但負債不多,資產負債率也還不到40%,又是國有控股,對北汽新能源來說是一個理想的“殼”。
“快!”當記者問到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的好處時,文鳳汽車創始人、汽車行業資深評論員張志勇說道,他認為采用這種方式登陸資本市場,成本費用低,效率也比較高。思略特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彭波也向《商學院》記者表示,北汽新能源在這個時候借殼上市,不僅可以方便融資,對品牌認可度、員工激勵的實現等方面也有積極作用。
但上市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從北汽新能源官網可以看到,其過去生產的大多是低端的電動車,而旗下高端品牌Arcfox目前只有LITE一款在售車型。另外,北汽新能源的銷量也多是來自共享出行和出租車等商用場景,單是北汽集團旗下就有輕享出行、綠狗租車、北京出行、華夏出行,以及綠行五家租賃公司。

張翔表示,現在分時租賃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政策紅利也在退坡,北汽新能源接下來要開拓私家車市場,生產一些更加精致的產品。但做私家車市場難度要比做共享汽車要大,私家車的使用環境比共享汽車更加多變,用戶的需求也更加多種多樣,這些也是北汽新能源將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