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價看,造車新勢力的估值已是天價并開始回落,正是其規模和市場份額增速與股價不成正比的體現。同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傳統車企后勁較強,尤其是一些在技術上有所積累企業,更讓投資人感到安全和穩妥。”
近日,高瓴資本清倉了蔚來、理想、小鵬3家中國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的全部股份,轉投2億美元認購比亞迪股票,被業內人士認為是資本市場對造車新勢力的未來產生動搖和資本的轉向。從股價看,造車新勢力的估值已是天價并開始回落,正是其規模和市場份額增速與股價不成正比的體現。同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傳統車企后勁較強,尤其是一些在技術上有所積累企業,更讓投資人感到安全和穩妥。在接下來積累的市場競爭中,那些更具技術實力的車企或將被更加看好。
?不同車企不同操作
去年12月,比亞迪發布定增公告,擬發行不超過H股總數的20%,即不超過1.83億股。1月15日,比亞迪H股的定增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復,核準公司增發不超過1.83億股H股。比亞迪高位定增,受到諸多資本追捧。公告顯示,1月28日,比亞迪成功按配售價225港元向不少于六名的承配人配發及發行合共1.33億股新H股,占經配發及發行配售股份后擴大的已發行H股總數約12.69%。經扣除傭金和估計費用后的配售所得款項凈額約為298.01億港元。此次定增吸引了諸多長線、主權基金等超過200家機構投資者參與。2月18日,比亞迪股份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李云飛確認了高瓴資本2億美元參與比亞迪最新一輪定增的消息,他表示:“我們對高瓴資本參與本輪定增表示感謝和認可,相信前瞻資本與先進智造的結合會給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與比亞迪定增獲得資本熱追同時呈現的,是風投對造車新勢力的趨于冷靜,最具代表的就是高瓴資本清倉了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多家美股股票。雖然投資者在企業上市、股價飆升之際清倉是投資行業的慣例,也是資本實現投資收益的一種正常操作,但高瓴資本對新能源汽車新舊車企的“一投一拋”,還是引發了廣泛關注,被看作是風投對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認可與看好。針對高瓴資本的“一投一拋”,有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正處于投資風口,造車新勢力在短期內自然會獲得投資者的青睞。盡管目前市值超越傳統車企,若后期業績跟不上估值,資本泡沫早晚會破裂;另一方面。從長期投資角度看,自身擁有較為完整供應鏈的比亞迪,不會因零部件的短缺受制于人,發展更穩定。這也符合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信奉的“長期主義”投資理念。
引人關注的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造車新勢力的股價遭遇了波折。截至3月8日,特斯拉股價已經跌破600美元,市值較最高點跌去4000億美元,幾近腰斬。蔚來、理想、小鵬也都出現不同幅度的跌幅。蔚來股價從66美元跌到35美元,市值跌掉375億美元;理想股價也從最高47美元跌至21美元,跌幅達55%;小鵬攀至76美元的高點之后,一路跌到26美元,跌幅高達65%。雖然股市伴隨著很多風險,并不完全反映企業的發展情況,但股價的大幅下跌,足以說明風投轉向的深層次原因。
?比亞迪成投資熱點
與獲得風投青睞想對應的是,比亞迪股價的一路飆升。2020年,比亞迪在A股市場股價持續大漲,漲幅超過400%,市值突破7000億元,一躍成為中國市值第一車企。近期,國際知名投行高盛發表報告提高了比亞迪2021年至2023年電池及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測,大幅調高比亞迪目標價,由38元升至293元,評級“中性”。高盛甚至預測,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未來5年內市場占有率將由2020年的16%升至24%;在2023年至2025年,電池的市占率將升至13%。與造車新勢力因未來發展前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而被“觀望”不同,風投之所以對比亞迪有如此高的評價,更多的取決于其雄厚的技術實力和相對較完善的產業鏈體系。
以電池起家的比亞迪,經過20年的積累,不僅形成了較強的電池技術實力,也構建了相對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目前,比亞迪仍是惟一一家兼具電池生產與新能源汽車制造的企業,其動力電池的裝車量僅次于專注于動力電池的寧德時代,在市場上仍有相當高的、長期穩定的市場占有率。而且,比亞迪早在10年前就出資2.01億元收購了西藏扎布耶鋰業18%的股權,該企業主要從事鋰礦、硼礦、鋰硼系列產品開發生產,在動力電池上游的原材料領域具有穩定供應能力。同時,比亞迪在研發IGBT、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實力,尤其是獨具特色的刀片電池的推出和使用,彰顯了其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強大的技術能力。而且,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比亞迪也進行了前瞻性的布局。可以說,這是一家具在新能源汽車完整產業鏈都做好準備的企業。而這些布局是其他造車新勢力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目前,尤其是在北汽新能源、江淮新能源這些多年前曾與比亞迪比肩的新能源車企紛紛遭遇滑鐵盧之際,比亞迪通過自身雄厚的技術實力,正在持續踐行著其新能源汽車戰略,發展前景自然受到關注。
?傳統車企凸顯后勁
與造車新勢力們不同,作為傳統車企的廣汽埃安、吉利、上汽,也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展現出強勁的后勁。3月10日,廣汽埃安發布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以下簡稱“彈匣電池”),并對配裝了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的三元鋰電池整包進行了針刺熱擴散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廣汽埃安的三元鋰(彈匣電池)整包在試驗過程中熱事故信號發出5分鐘后,僅出現短暫冒煙,無起火和爆炸現象;靜置48小時后,電壓降至0,溫度恢復至室溫;針刺后只有被刺電芯模塊熱失控,沒有蔓延到其他電芯。打開電池整包,觀察內部結構完好。在2020年品牌獨立后,廣汽埃安正在不斷進行技術提升,向競爭對手發起更猛烈的攻勢。
上汽乘用車也用不斷推出新品牌的方式,更深入地參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上汽R汽車、智己汽車都展現出一定的競爭實力。吉利汽車在過去一段時間,陸續推出領克、極星、寶騰和幾何、楓葉等多個新能源品牌。為了加強新能源汽車戰略,吉利去年登陸A股科創版募集的資金,其中15%將投向新能源、車聯網、智能駕駛等前瞻性技術。長城汽車用10年的時間,完成電芯、機理分析、PACK、BMS試制試驗室以及電池試制車間、試驗中心、分析中心等體系化建設,正在不斷加速新能源汽車領域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和提升。而且長城汽車還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領先一步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實力。
相較于造車新勢力剛剛度過最初的資金危機和量產交付初級階段,傳統車企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展現出了更強的發展后勁,獲得資本支持只是一種表現形式。這些傳統車企在產品和關鍵技術方面積累的實力,將支持他們在接下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好的發展。
編輯: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