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底層技術路線之爭,正無可避免地成為汽車智能化的核心議題之一。
早前,智能汽車的概念尚不普及,車內信息娛樂體驗也并未成為市場主流訴求,成熟的安卓系統為廣大車企的智能化主張提供了一種“便宜之計”,大有一統車機“江湖”的勢頭。
但是,隨著“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軟件與車載環境及硬件的融合成為關注焦點,安卓系統的局限性因此逐漸顯露。
尤其是,特斯拉在Linux上的孤獨長征,雖異常艱辛,卻逐漸結出果實。加上BBA等豪華品牌力挺,Linux在行業內話語權大增,甚至被認為未來有可能取代安卓,成為車機系統的主導路線。
安卓orLinux —— 難做的選擇題
不過,選擇安卓還是Linux,這個問題眼下依然難解。
技術上來說,安卓并不是一個可以和Linux并駕齊驅的操作系統,只能算后者二次開發的產物。其本質是Linux Kernel + JAVA開發出的一個精簡版虛擬機,有自己特定的搭載環境,就是移動終端。而其之所以能在現今的車機中大行其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門檻夠低。
低門檻的背后,是成熟的移動互聯網生態,早已為安卓系統搭建起豐富的軟件資源;同時,谷歌多年打磨后,也已成功為其制定了詳盡的開發/設計規則。
在這種情況下,上游廠商可以輕松地設計出基于安卓的中控顯示+MCU控制板方案,車企也可以很輕松地采購到這些方案,稍加包裝后即可為己所用。對很多自身研發能力不足,又希望快速上馬智能車機并為產品打造差異化賣點的車企而言,這一點極具吸引力。
但是,安卓歸根結底是為移動端打造的系統,以簡單粗暴的方式移植上車,不僅與車機的適配存在問題,與車輛其他部分的融合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由手機安卓魔改而來的車機系統,體驗多數一言難盡。空有碩大屏幕和巨量應用,功能卻很雞肋,使用體驗更是遠遜手機。炫酷車機不敵10元手機支架的案例,比比皆是。
當然,如果投入精力進行深度優化,基于安卓也可以獲得不錯的系統,比如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的車機,已在相當程度上優化了顯示、操作邏輯,定制了娛樂應用,車機系統與駕駛、車控等基礎信息也在安卓允許的范圍內實現了融合。
這里的可定制、能融合,恰恰是Linux系統最大的優勢。
Linux 是完全開源且穩定的操作系統,基于最原生的C語言開發,歷史悠久,很多耳熟能詳的系統都是基于 Linux 二次開發的產物。
正因為其原生性,Linux的包容性極強,可定制化程度極高,且對硬件具有無與倫比的兼容性。選擇基于Linux開發車機系統,好比在白紙上畫畫,可以最大化地把系統功能整合、界面設計的決定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這也是特斯拉和BBA們選擇Linux的根本原因。
但是,正因為在白紙上畫畫,Linux系統存在一大硬傷:第三方資源缺失,可適配使用的車載應用十分貧瘠。人們日常使用的 App,基本都不是針對 Linux 系統開發。所以,特斯拉的車機體驗雖好,卻也常被用戶抱怨有一些車機娛樂及服務應用缺失。
車載小程序提供“破題”思路
當然,目前特斯拉的V10版本系統中,一些常用的娛樂和服務應用,正陸續上車,看似已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生態不足的問題。
只是,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一些業內開發者已經指出,特斯拉目前移植的生態都是基于 Linux 開發的網頁版應用,而非我們習以為常的App。所以,無論是與移動端同步,還是打通各應用賬號體系,都無法得到保證。所以,特斯拉接下來還是需要進一步解決這一類的體驗問題。
BBA中的奔馳、奧迪,則尋求“曲線救國”,在Linux系統上掛接安卓解決生態問題。
而對其他很多車企而言,單是生態貧瘠這一點,就足以打消它們追隨Linux的念頭,轉向更加“即插即用”的安卓。
不過,即便是安卓,在車載應用生態上也并非盡善盡美。
魔改安卓的局限性,在業內已是共識。即使拋開兼容性差、融合度低的問題,單就車機的使用體驗而言,也難稱理想。谷歌似乎也意識到,現有的安卓只適用于移動終端,于是推出專為車機開發的Android Automotive OS,搭載的第一款車是極星2。
但是,這個新系統雖然也叫安卓,卻更像個獨立系統,顯示與交互邏輯更適合車端,與現在的安卓明顯不同。最大的區別則是,所有第三方應用,再也不像傳統安卓商店那樣來者是客,而是需要經過谷歌強度更高的審核之后,才能開放下載。
兩難的處境下,車載小程序適時地提供了一種“破題”的思路。
小程序在移動端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它最大的優勢,在于云端更新,無需下載,但能實現App的大部分功能體驗。對車端而言,它提供了一種隨時響應、即用即走的解決方案,不至于給系統增加太多負擔。同時,小程序開發門檻低、成本也低,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將移動端的海量應用生態帶上車。
正因為上述優勢,車載小程序越來越受到車企、科技大廠和廣大開發者的重視,成為公認的車載應用生態最佳解決方案之一。目前,BATH等大廠均已涉足,其方案也開始在一些新近上市的車型中搭載。
Linux終獲破局希望?
不過,即便車載小程序,也無法回避底層系統兼容性的問題。
實際情況是,目前絕大多數車載小程序,都是基于安卓系統開發。對應用生態更為渴求的Linux陣營,因為勢孤,在科技大廠和開發者那里的優先級只能排后。
隨著今年寶馬宣布騰訊小場景登陸iDrive7系統,這一局面終被打破。
作為少數堅守Linux陣營的品牌之一,寶馬在其車機系統中納入車載小程序,意義可謂重大。這意味著,制約Linux系統在更大范圍內應用的生態貧乏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前不久,騰訊還和寶馬聯手舉辦了小場景開發者大賽,篩選出來的項目將有機會登上寶馬新車。這意味著,寶馬的車載應用生態也正在向更多第三方開發者開放。而登陸寶馬車機的騰訊小場景,也成為目前唯一兼容安卓和Linux的車載輕應用生態。
據車云了解,早在2017年寶馬就曾找到騰訊,尋求Linux系統上擴展應用生態的路徑。眾所周知,微信小程序依賴的是QQ瀏覽器的X5內核,騰訊自2010年開始研究這一內核,而后X5內核開放使用,幫助微信小程序奠定由數百萬開發者、300多萬應用構成的類系統級生態。
在汽車這個終端上,能否成功復制這一路徑?騰訊在微信小程序框架的基礎上,設計了專門針對車載場景的車載小場景框架。這意味著微信小程序可以快速地適配上車,并且結合車載語音、LBS、場景引擎的能力,更適合駕車場景使用。
由此看來,騰訊小場景率先幫助車載小程序在Linux系統中破荒,可以說水到渠成。
當然,在特斯拉的努力下,基于Linux的車載應用生態也正在結出果實。各種路徑、派系還有待下一階段的觀察和市場的反饋。
結語
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采用何種底層技術路線,說到底還要根據市場策略、研發能力和遠期戰略等統籌考慮。當下,安卓與Linux兩大路線互有優劣,但總體而言,并未最終分出高下。以騰訊小場景為代表的車載輕應用全面入場后,極有希望幫助Linux系統破除生態貧乏的瓶頸,同時,也為整個行業提供一種極具競爭力的解決思路。
剩下的,就要看市場里的各路玩家,如何盡快厘清思路、合理配置資源,求得最優解了。畢竟,誰優誰劣,紙上談的不算,市場說的才算。
來源:車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