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剛剛全球首發的寶馬全新iX3獲得了極大的關注,除了它是寶馬旗下首款純電SUV車型外,iX3所搭載的第五代eDrive技術也引發了很大的熱議。這所謂的第五代eDrive技術到底有什么能耐?我們來進行一次詳細分析。
寶馬的電能驅動技術研發早在2008年就已經開始了,并在研發之初寶馬為了讓技術更適應各地的環境,選擇了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電力驅動車型的開發和測試,在其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電能驅動技術,通過幾年的技術積累后寶馬向市場推出了i8和i3這兩款先鋒車型。
寶馬i8與i3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線,i8是插電混合動力車型,而i3則是純電動車型。當時使用在i3上的正是寶馬第一代eDrive技術。時隔多年后,eDrive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這套技術應用在iX3上,為iX3帶來了NEDC 520公里的續航里程和百公里6.8秒的加速成績。
第五代eDrive技術相比前幾代eDrive技術有一個很明顯的提升就是高集成度,與i3的第一代電機相比,第五代eDrive技術的電機在集成了電動機、變速箱和電控系統后,它的體積也要比不帶變速箱的第一代eDrive電機小30%。同時,驅動單元采用的是勵磁同步電機,不使用稀土元素,降低對稀缺資源的依賴。
更小的電機除了可以帶來更好的空間適應性外,與之前的產品相比,第五代eDrive電機的輸出功率與驅動系統重量的比例也提高了約30%。
除了更高的集成度外,第五代eDrive技術還用上了創新性電芯單元,這種新的電芯單元可以最大程度優化內部結構和提升能量密度。同時,電芯的擴展性也有了大幅提升。寶馬可以根據車型定位、不同的車身尺寸和續航里程版本來隨意放置電池模塊。并且電池組的封裝采用的是模塊化系統設計,便于維護和維修。
而電芯本身,寶馬使用的是技術含量更高的811型鎳鈷錳三元鋰離子電芯。相比現有寶馬電動車型,電芯的能量密度提高了20%,電池包總容量約80千瓦·時,凈容量74千瓦·時,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高達154瓦時/公斤,可為寶馬iX3提供高達500公里的零排放純電行駛里程。
寶馬還在iX3上使用了具有開拓意義的集成式充電單元,簡單來說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在iX3上不再分為兩個接口,而是集成在一個接口中。在中國電網允許的范圍內,充電系統會采用直流充電,充電功率最高可達100千瓦,電池電量從0充至80%僅需45分鐘。而交流充電的功率為11千瓦,從0充至100%只需7.5小時,不管是慢充還是快充都能很好的滿足用戶充電需求。
在X3基礎上進行點綴的外觀內飾
看似與寶馬X3區別不大的外觀下,實際上卻隱藏了諸多針對新能源車的設計。例如半封閉式的雙腎前格柵、20英寸空氣動力學輪胎以及更低的重心分布等。
總結:在電動汽車蓬勃發展的今天,電能驅動的各項技術看似已經成熟了,但其實還有很多需要值得優化的地方,寶馬的第五代eDrive技術正是在現有的電能驅動技術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創新。不論是模塊化的電池組、集成式的充電單元還是不依靠稀土材料的電機,都再一次引領了行業的新標準。而首先搭載第五代eDrive技術的寶馬全新iX3,也憑借第五代eDrive技術成為同級中的標桿甚至是行業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