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座艙的交互體驗正迎來革命性變革。其中,抬頭顯示系統(HUD)作為提升駕駛安全與沉浸感的關鍵技術,正從傳統的單一信息投射向全景化、交互式方向演進。PHUD的創新之處在于將整塊前擋風玻璃轉化為動態互動界面,通過高效能顯示器和局部調光技術,將導航、車速及安全警示等信息無縫投射至駕駛員視野中,大幅減少注意力分散并增強駕駛舒適性。這一技術的落地不僅標志著智能座艙的進一步升級,也為未來增強現實(AR)與自動駕駛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基礎設施。
目前車載HUD主要存在三種技術形態:C-HUD、W-HUD、AR-HUD。
- C-HUD屬于早期后裝方案,因成像小、視距短、遮擋風險大,已基本被淘汰。
- W-HUD把圖像投射到前擋風玻璃的固定區域,技術成熟、成本可控,是目前量產規模最大的主流形態,2024年整體滲透率已突破15%。
- AR-HUD通過增強現實把導航、ADAS提示與真實路面疊加,視場角可達15°×5°,虛像距離>10 m,被普遍視為未來終極方向,但體積大、成本高、算法復雜,仍處于量產爬坡階段。
在這一演進脈絡中,PHUD(Panoramic HUD)被行業視為“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它在W-HUD的成熟架構上,把顯示區域一次性擴展到前擋風玻璃底部A柱到A柱的整塊黑色絲印區,既解決了AR-HUD短期內無法低成本落地的痛點,又為未來更大視場角的AR融合預留了硬件接口。
聚焦PHUD,其優勢可歸納為五點:
1. 視場角大:橫向>1 m、縱向≈10 cm的“全景視域橋”,可一次性呈現車速、導航、多媒體、ADAS預警等多分區信息,直接替代傳統儀表盤。
2. 亮度/對比度高:通過Micro LED或Mini LED背光,峰值亮度可達7000–10000 nits,環境光對比度>5:1,徹底消除陽光倒灌導致的“洗屏”現象。
3. 色彩與清晰度:廣色域、百萬級對比度,圖像邊緣銳利,支持9K級高分辨率,AR導航箭頭與實景貼合更精準。
4. 布置友好:光機體積較AR-HUD縮小30%以上,可隱藏于儀表臺內部,無需額外抬高中控高度,對整車造型影響極小。
5. 法規與安全:信息投射在黑色絲印區域,不干擾主視線;同時滿足GB 11562視野法規,量產驗證路徑清晰。
綜上,PHUD以“大畫幅、高亮度、低成本、快落地”的綜合優勢,成為2025-2027年主機廠最愿意投入資源、Tier 1最快推出方案的抬頭顯示形態;它既延續了W-HUD的成熟供應鏈,又為下一階段AR-HUD的虛實融合奠定了光學與算法基礎,因此被視為HUD技術演進中的“當下最優解”。
PHUD核心供應商
傳統的車載顯示屏受限于剛性結構,難以適配復雜的儀表臺曲面設計。而三星此次提供的P2P柔性OLED屏,憑借其可彎曲特性,能夠完美貼合邁巴赫S級從主駕延伸至副駕的弧形儀表臺,實現無斷點的視覺體驗。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座艙的科技感,更優化了人機交互邏輯——導航、娛樂、車控等功能可分區顯示,同時支持多任務并行操作,滿足未來智能駕駛場景下的信息需求。
? 大陸集團(Continental)
2023年CES創新獎得主,Panoramic HUD橫貫擋風玻璃下緣,通過三屏拼接與黑色涂層增強對比度,實現A柱到A柱超寬顯示,動態背光調節兼顧亮度與功耗,預計2026年量產。 ? 華陽多媒體(ADAYO)
為小米YU7提供PHUD解決方案,采用直接投射式光學結構,省去反射鏡,支持多模塊拼接擴展顯示區域,110°橫向視角與低反光率設計提升駕駛安全,已進入量產階段。
? 未來黑科技(FUTURUS)
2024 北京車展期間,未來黑科技展出了“全車窗 PHUD” 概念樣機,采用光場光學 + 計算光學混合架構,宣稱可覆蓋 A 柱到 A 柱的整幅顯示。
在CES 2025上展示了44.8英寸貫穿式PHUD,采用氧化物驅動+2850分區Mini LED背光技術,具備9K分辨率、7000 nits峰值亮度和百萬級對比度,已實車演示,代表行業領先的大尺寸高精度顯示方案。
? 澤景汽車電子(ZEKING)
澤景Slope+Parallel方案中的PHUD,以6.5~11米虛像距離實現“視平線全景顯示”。導航信息與路面無縫融合,全車共享視覺交互,傳統儀表盤或被徹底取代。小米YU7等車型已確認搭載,量產步伐加速。
? 哈曼(Harman)
推出Ready Vision QVUE方案,集成三星Neo QLED與HDR本地調光技術,2K分辨率下無需擋風玻璃涂黑區域即可清晰成像,獲AutoTech年度HUD大獎,主打高兼容性與畫質表現。
? 法雷奧(Valeo)
最新推出的全景抬頭顯示系統(Panoramic Head-Up Display, PHUD)正是這一趨勢的代表性產品,該系統已獲得中國大型汽車制造商的采用,并計劃于2026年投入量產。
? 偉世通(Visteon)
其全景P-HUD抬頭顯示集成了偉世通多項顯示技術,包括TrueColor圖像增強技術、低功耗局部調光技術等,與傳統HUD相比,這一產品為用戶提供了具有高質量圖像、簡潔設計以及無失真的全景HUD體驗,同時更簡易的儀表臺布局。
? 航盛電子
開發全景視域抬頭顯示系統,三屏融合光學架構實現120°超寬視場,整合ADAS預警與環視影像,無重影成像技術計劃2025年量產,主打高集成度與交互體驗。
? 怡利電子(E-Lead)
2024年AMPA展會展示全景抬頭顯示器(PHUD),支持電子后視鏡、環景影像等多畫面分屏顯示,獲國際車廠青睞,強調多功能性與駕駛信息整合能力。
? 佛瑞亞FORVIA
Skyline貫穿式顯示技術通過定制化UI將信息直接映射至擋風玻璃,突破傳統屏幕限制,打造更具科技感的交互體驗。該技術可將警示、導航等內容投射于玻璃,實現簡潔無干擾的駕駛環境,同時避免使用長曲面屏幕的高成本問題,兼顧創新設計與成本優化。
發展趨勢
在汽車智能化浪潮的推動下,抬頭顯示技術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技術躍遷,從顯示性能、制造工藝到交互體驗均迎來系統性升級。Micro LED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已將感知亮度推升至15000 nits以上,同時借助LTPS背板與局部調光技術,模組功耗成功控制在50W以內,顯著緩解新能源車的續航焦慮,并確保強光環境下的清晰可視性。玻璃一體化工藝的成熟進一步優化了產業鏈效率,AGC、康寧等廠商通過偏振層、黑帶絲印和加熱絲的一次性壓合,大幅簡化主機廠裝配流程,在提升良率的同時降低成本,加速HUD的規模化應用。
在算法層面,實時計算能力的突破成為關鍵。京東方、澤景等企業將8K級預畸變引擎集成至ASIC芯片,實現擋風玻璃曲率與眼盒位置的毫秒級(<1ms)動態校準,徹底解決AR疊加時的眩暈問題,為沉浸式交互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多場景融合正重新定義HUD的功能邊界——新一代PHUD與空間現實(SR)技術聯動,使導航箭頭精準“貼合”真實車道;停車模式下,整塊擋風玻璃可切換為100英寸影院幕布,拓展娛樂與信息交互的全新維度。
行業規范化進程亦同步加速。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推動PHUD亮度、色度及可讀性測試條款的增補,預計2026年落地;中國汽標委也啟動了《全景抬頭顯示器性能要求》的制定,計劃2027年與國際標準同步實施,為技術迭代提供明確的合規框架。市場研究顯示,隨著Micro LED成本下探與光學方案成熟,PHUD技術將在2026-2028年覆蓋20-30萬元主流車型,成為繼大屏中控后智能座艙的核心升級點。
前瞻視野
若想深入探討HUD技術的最新突破與產業化路徑,2025深圳國際HUD抬頭顯示大會(12月4日,深圳福田會展中心)將匯聚全球車企、Tier1供應商及技術專家,與第五屆深圳國際車載顯示技術展聯動,共同勾勒下一代交互技術的商業化藍圖。這場融合尖端技術展示與產業對話的盛會,或將成為推動HUD向更高智能化、更廣應用場景演進的關鍵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