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進入2020年后,北汽新能源的銷量直線暴跌,已經超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常跌幅。
586輛、2106輛、3008輛,近三個月來,北汽新能源交出的成績單,雖然有向好的跡象,但依舊是慘淡的。
對于產銷量下滑的原因,據北汽新能源介紹,4月-6月是公司BEIJING品牌換標過渡期,公司主動調整了批發量,為新標車型上市做好輕裝上陣準備;另外,國內新冠疫情以及6月北京出現的新一波疫情,都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計劃帶來一定影響。
首先,補貼力量,正在失效。
在“補貼時代”,北汽新能源曾依靠著較高的性價比帶來了節節高升的銷量。
從北汽公開的補貼公告得知,北汽在2016年、2017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就獲得中央補助資金10.54億元,而且還不包含地方政府的各種補貼。當時,EC系列憑借著較高的續航里程以及較高的性價比,成為北汽新能源銷量的主力車型。
其次,toB弊端,正在顯現。
2019年,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占據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十分之一左右。但看似體面的數據背后,有不少是由出行市場撐起的。
不過,今年疫情的突發,出行訂單驟降,北汽新能源的“傷疤”也隨之被“揭開”。
“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發展一定是在C端,你需要把車真正地賣給終端、個人的消費者,而不是主要去做運營,運營只是一種補充。”
“反其道而行之”的北汽新能源,如今正被市場所“拋棄”。
據第一電動網數據顯示,北京市2020年前幾個月新能源車的上牌信息表明,比亞迪市占率超過30%,特斯拉排在第二位約為13%,北京本地新能源龍頭車企北汽新能源,市場份額僅為11%左右、屈居第三。
失去補貼,沒了網約車,北汽新能源似乎也沒有了發揮的空間。
面對不停丟失的戰場,它還有機會嗎?
“一切還得靠自己。”沒了依靠的北汽新能源,開始了“自力更生”。
雖然銷量上尚未有明顯起色,但北汽新能源在產品布局和研發層面的投入一直在推進。
“ARCFOX品牌核心產品是打造一款所有指標都是對標特斯拉的車,并從整個指標定義上做到全面超越。”
不過,相對于北汽新能源的自信,市場上更多呈現的是不自量力的“擔憂”。
“起得挺早,但產品卻一直存在于口頭。”
從2016年3月誕生之日算起,ARCFOX已經誕生滿4年了。
在這4年里,蔚來出了3臺SUV,吉利開發出了新純電品牌幾何,廣汽新能源高端AION系列也退出了3臺車,更不用提對標人物特斯拉,通過不斷降價所搶占的“霸主”地位。
而北汽新能源的這張王牌,現在,除了一個概念車和一個即將登場的SUV,什么也沒有。
不過,北汽新能源也并非沒有“好機會”,其在“換電模式”上,又多了一次斡旋空間。
據介紹,北汽新能源在換電模式上的探索與布局已達10年之久。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在19個城市建成并啟用了187座換電站,投入運營的換電車輛達1.8萬臺,已累計完成換電480萬次,換電車輛行駛總里程達到6.9億公里。目前,這些數據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均屬領先,北汽新能源在換電領域無疑是“C位”領跑。
不過,由B端向C端切換,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有機會,就得把握,沒機會,也得創造”。
今年以來,無論是對產品,還是規劃,北汽新能源沒少費心造勢,但熱鬧的“名氣”如果不是靠實力換來,又能喧囂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