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喜歡“快”,但是拜騰正是倒在了不夠快上面。
7月1日,拜騰在內地的運營正式閉幕,僅保留小部分員工以維持公司基本運作。這一場為期5年的造車運動,以燒完84億人民幣,未能量產上市收場。有人分析拜騰是倒在了今年的疫情之上,也有人認為拜騰只是又一家PPT造車企業。但冷靜下來看,拜騰之死早有端倪。
有一句話說得很糙:“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但一針見血,風口之上只要拿出好看的PPT,投資人就會給錢,就怕跟不上浪潮,錯失投資良機。幾年之前,各大造車新勢力就像是中東的石油一樣噴涌而出,游俠、下周見、博郡、賽麟、前途(好像混進了奇怪的東西),加上今天的拜騰,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新造車品牌悉數以破產、融資困難、瀕臨倒閉收場。而拜騰曾經拿到的資源,令人羨慕又擔心,羨慕的是它擁有了造車資質,擔心的是它背上了負債。
拜騰曾經想過認真造車
區別于那些騙補貼,PPT造車的企業,拜騰至少是認真造車的。自2016年騰訊、富士康出走,分拆后組成了FMC,也就是如今的拜騰,到17年獲得17億元A輪融資,糾集了曾經的寶馬集團副總裁、英菲尼迪在華銷售總經理、寶馬i系列電機工程師,以及眾多特斯拉、谷歌的前員工,這樣一個造車“夢之隊”,可見拜騰的造車決心是非常強大的。
不過這一切并不能像傳統造車那樣根據現有的模板去套用,有了人才,規劃出車型,造勢吸引關注,這些都是為了新車上市鋪的路,關鍵的點還是車。拜騰沒有及時把量產車推出市場,一方面沒有資金回籠,一方面投資人也不再有耐心,總而言之就是不夠快。
拜騰為量產做過的努力
2018年9月,為了獲得一張資質,拜騰和愛康尼克、博郡展開了廝殺,最終這張資質被拜騰納入囊中,作價一元收購了一汽夏利子公司一汽華利100%股份,看似美好的背后是一汽華利8億元的債務及5462萬元的員工工資。
很顯然,這樣的做法直接導致了拜騰的衰敗,次年4月,創始人兼CEO畢福康(Dr. Carsten Breitfeld)出走,總裁戴雷(Dr. Daniel Kirchert)則踏上了四處找錢的不歸路。雖然找到了日本丸紅注資,但還是“不夠花”,可以看出一切的拐點就是從那張資質開始的,為了不受代工的限制,拜騰背負太多,最終不堪重壓。
2020年是新造車的災年?
2020年確實是車企不好過的一年,COVID-19席卷全球,就連傳統車企都排隊退市。拜騰不像賽麟這樣原本就是為了圈錢跑路而生的企業,它是有心造車的,只是它的運氣不如蔚來、小鵬、威馬來得那么好。我們發現通常量產之后,大部分新造車都能活下來,最終活成什么樣不知道,但目前來看都還活著,可惜拜騰在量產車到來之前就撐不下去了,在車里看48寸大電視有生之年怕是沒戲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和賽麟一樣,拜騰同樣是江蘇地方政府注資,南京國資委在A輪融資的時候就參與其中,工廠也落戶南京經濟開發區。相比于合肥的毒辣眼光,江蘇的地方風投部門可能運氣不太好吧(狗頭保命),這點值得深思。
戴雷曾經表示:這么多造車新勢力肯定不能都活下去,最后也就那么幾家跑出來。這話說得,現在聽起來真是太諷刺了。接下來愛馳、零跑、前途、奇點、新特,還有數不清的無名之輩們,2020年下半場就看你們的了。
文 | AUTO車志
圖 | 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