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聯合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表示,《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已審議通過,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廣受汽車行業從業者關注的“雙積分”政策迎來了新一輪更新,日前,工信部聯合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表示,《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已審議通過,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藍鯨汽車記者發現,此次“雙積分”新政進行了多項調整,除明確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外,同時提出了低油耗乘用車概念并明確了積分核算的優惠細則,2021至2023年度生產量按照數量的0.5倍、0.3倍、0.2倍計算,優惠力度逐年提高,這也意味著從明年開始,低油耗車型將成為車企積分核算上的寵兒。
以目前已有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數據情況看,傳統汽油單動車型在雙積分新政下能滿足達標值已屬不易,與“低油耗”普遍有較大距離;現有的MHEV輕混產品想要符合低油耗車型認定標準也大多需要進一步的技術升級,能夠符合新規中低油耗乘用車要求的,多數為重度混合動力(HEV)產品,也就是說,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系陣營恐成低油耗乘用車最大受惠方。
減少新能源倍數干擾,引導真正節能減排
2017年9月,工信部首次提出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后簡稱雙積分),除每年對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提出了具體要求外,還規定了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對應銷售比例等等,按照現有政策的要求,2020年,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應達到5.0L/100km。
在雙積分政策實施近2年多后,目前已獲得了實質性進展,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實現銷售106萬輛,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行業平均油耗實際值達到5.5L/100km,較2016年下降10%以上。
不過,現有的管理政策雖然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卻存在車企在燃油汽車節能技術方面投入不夠的問題。事實上,車企減少燃油消耗量除改善整車油耗表現外,也可以用生產新能源車做“中和”的方式實現,近年來,為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始終存在優惠倍數加成,最終導致車企對傳統燃油車的油耗改善上的投入意愿并不高,更多地選擇增加新能源汽車產量的方式,填補燃油車的“坑”,以達到CAFC核算值合規的目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燃油車的合規值與實際值偏差越來越大,根據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乘用車雙積分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國內乘用車企業的CAFC核算值年均降幅為4.3%,但CAFC核算值與傳統車油耗之間的差值也呈現逐年提升的態勢,2018年,該差值已達到了12%,近5年來傳統車實際的平均油耗改善幅度僅有2%。
而即將實施的新政,通過引入對低油耗車型在核算新能源汽車積分達標值時給予核算優惠的措施,將對引導傳統乘用車企業加大節能技術研發投入有著積極意義。工信部表示,考慮到隨著油耗達標要求逐年加嚴,符合低油耗標準的車型技術難度和成本逐步增大的實際情況,2021至2023年逐步提高低油耗車型核算優惠力度,從0.5倍、0.3倍逐步過渡到0.2倍。
HEV受寵,日系恐成最大贏家
低油耗乘用車核算優惠的推出,開啟了車企CAFC核算的新模式,如果能夠將旗下的熱銷產品打造成為符合低油耗乘用車標準的產品,即便按照2021年的0.5倍計算,企業需對應需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數量也相應減少了一半之多,若按0.2倍計算更是減少了5倍。
但殘酷的事實是,絕大多數車企并沒有符合低油耗乘用車標準的車型,即便有,也多為不太走量的型款,想要短時間打造一款符合政策要求的產品挑戰很大。
一方面是較高的技術難度。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受限于內燃機技術發展瓶頸,現有技術背景下,傳統汽油單動的燃油車已很難實現實際CAFC限值要求,目前,即便將內燃機小型化,使用渦輪增壓,增加啟停技術等方式,大多也只能滿足基本的政策要求,很難進一步滿足低油耗乘用車標準。
而近年來使用較多的48V弱混(MHEV)技術,由于節能效果有限,雖有滿足低油耗乘用車的技術基礎,但比較考驗車企技術實力;整體來看,只有深度油電混合動力(HEV)是相對而言更容易滿足低油耗乘用車標準的技術。
“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深度混合動力車型,對發動機效率壓榨更極致,電氣化程度更高,大多能夠滿足低油耗乘用車標準,但由于技術水平要求太高,其他車企很難短時間內復制。”業內人士表示。
除技術難度外,另一方面,燃油車油耗工況測試標準正值即將輪換的時期,也讓車企打造低油耗車型需要花費更多精力。2021年,WLTP將替代現有的NEDC成為工況測試新標準,而WLTP標準下,由于測試工況更加復雜,相比現施行的NEDC標準更貼近實際油耗表現,油耗值也將有所上升。
“目前在市的車型油耗表現都是車企在現有NEDC測試標準下尋得的最優方案,切換WLTP意味著油耗表現會出現上升。”業內人士透露,“不同技術路線的油耗惡化程度不同,HEV惡化程度較大,但即便如此仍然屬于較低水平,好于渦輪增壓和微混技術。”
“目前來看,豐田、本田、現代等日韓系HEV優勢車企將通過低油耗乘用車的優惠核算政策獲得收益,吉利透過科力遠也能夠使用HEV技術,推出一些走量產品。而對于技術實力較弱的車企,加碼插電混動技術,或者全面轉型純電動,避開CAFC限值繞道而行也不失為一種辦法。”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