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曾經轟動一時的造車新勢力或已放棄繼續造車。
因資金危機而被外界高度關注的博郡汽車在6月15日通過人力資源部門發布通告稱,由于班車、餐飲和空調等現實問題,公司研究決定自今日起(6月15日)全員待崗,待崗期間公司僅發放生活費2480元/月,待崗期間不再享受假期和福利待遇。
此外,在這份通告中,還明確將“重新就業”和“離職申請”羅列其中。據通告內容顯示,“待崗期間需要辦理離職手續的掃碼填寫《離職辦理登記表》,公司每周定期辦理”。
就在這份通告發布的兩天前(6月13日),博郡汽車創始人、總經理黃希鳴曾向外界發布了一封署名公開信,首次透露了博郡汽車目前的糟糕境況。
信中黃希鳴表示:“博郡汽車目前遭遇到嚴重的經營困境,給員工、股東、供應商、地方政府以及合作伙伴的發展造成實際損失和不良影響,對此表達深深的歉意和自責,同時也決定繼續通過主動行為,控制和挽回給各方造成的實際損失和不良影響。”
黃希鳴也坦言,他作為博郡汽車領導者,沒能關注宏觀環境、行業、市場的變化,錯失很多融資機會,最終導致公司面臨“資金荒”。
實際上早在去年,就有接近博郡汽車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2019年上海車展之后博郡汽車內部就開始出現內耗,當時公司已經出現資金鏈問題,有不少員工離職。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今年。因欠薪等問題,博郡汽車員工曾先后多次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曝光。并稱上海分公司、南京公司、天津公司均存在嚴重的拖欠薪資狀況,公司出現供應商斷供、整車項目被迫停擺的境遇。
對于博郡汽車接下來命運,黃希鳴在上述公開信中表示:“博郡汽車決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業模式,以形成成果和產品,積極對外合作,爭取創造正向現金流,并力爭帶領博郡汽車走出困境。”
對此,黃希鳴在信中希望“能夠得到各方的諒解,為全面履行職責義務留下空間和機會。”
資料顯示,博郡汽車成立于2016年12月13日,其前身為美國先進車輛技術有限公司(AVT)和上海思致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從事底盤設計和整車性能開發服務。法定代表為HUANGXIMING,注冊資本1.38億元,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研發、制造、銷售,以及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在博郡汽車成立之初,其宣布在南京浦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年產10萬輛純電動整車制造基地;2017年7月,博郡汽車旗下投資公司思迅新能源落戶淮安高新區,項目總投資額約50億人民幣,一期投資約為20億元,工廠建成之后可年產10萬輛新能源汽車;2018年11月,博郡汽車與上海臨港經濟發展臨港產業區公司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在臨港產業區興建博郡汽車新生產基地,總投資規模約35億元人民幣。
2019年4月11日,博郡汽車舉行首屆品牌之夜,官方首次亮相博郡i-SP、i-MP、i-LP三大平臺以及電動SUV博郡iV6和博郡iV7。同時在2019上海車展期間博郡iV6開啟全球預訂。博郡汽車曾介紹稱,該款車型將在一汽夏利二期工廠量產,并在2020年一季度進行交付。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博郡汽車主體為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共有7位股東,其中最大股東為淮安園興投資有限公司,屬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而博郡汽車共經歷過6輪融資,最近一輪在2019年6月3日,由銀鞍資本、盛世投資、浦口高投、住友商事亞洲資本、園興投資等資本領頭。
不過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南京博郡總資產約5.5億元,凈資產為5700萬元;2018年營收入5700萬元,凈利潤為虧損4.79億元,公司早已資不抵債。
實際上,博郡汽車真正被曝出資金危機是在今年1月,當時國內上市公司北斗星通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博郡汽車資金緊張,整體造車項目已經停擺,從其經營狀況來看,回款可能性較小。
此后,博郡汽車又被曝出拖欠員工工資,遲遲未向與一汽夏利成立的合資公司——天津博郡汽車有限公司撥付資金。截至目前,博郡汽車僅繳付出資1410萬元,與之前承諾的資金額度相差甚遠。一汽夏利則向博郡汽車發送了2次公函和3次律師函,要求博郡汽車根據股東協議履行出資義務。一汽夏利則強調稱,如果博郡汽車持續違約,有權終止協議。
從去年4月份首次“大張旗鼓”的在上海開起發布會,到今年6月公司陷入無限期停擺,博郡汽車成為新造車勢力中倒下的最新一個代表,但肯定不會是最后一個。
當前,造車新勢力陣營中除了頻傳欠薪等資金問題之外,高管人員流失也正成為常態。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春節以來,已經不下10位高管人員選擇離開造車新勢力回歸到傳統車企任職。
基于當前市場環境,對還尚未實現量產交付的造車新勢力們而言,“活下去”的難度只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