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元預算隨便選,你會買什么車?
也許你會選擇勞斯萊斯、賓利或者法拉利,但羅永浩的答案卻是“理想ONE”。
“除了解決不了某些人很在意的面子問題,沒能像特斯拉那樣提供超跑般的推背感,理想ONE是能在這個價位買到的全世界最好的車。”羅永浩對這款車的評價不可謂不高。
理想ONE,是2015年誕生的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推出的首款車型,定位中大型7座插電式混合動力SUV。而這款產品的售價是:32.8萬元,不足預算的6.6%。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也得到了羅永浩的褒獎,與特斯拉CEO馬斯克一道被評為少數“懂產品”的汽車人。
羅永浩“怒吹”理想ONE/羅永浩微博截圖
作為最早入局造車的新勢力之一,理想汽車曾走過一段彎路。但隨著理想ONE的發布,這家造車新勢力已經躋身新勢力的第一梯隊中。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老羅的力挺外,理想汽車近期出現在新聞上幾乎都是因為負面。繼剎車失靈、街頭自燃后,其被曝出的斷軸事件,正不斷發酵,這為其未來的銷量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盡管理想汽車已經采取了正面解決的方法,但這些事件始終會如同烙印一般跟隨著理想汽車。
磕磕絆絆走過5年,近期又遭遇一系列負面消息,難道理想汽車只剩下了“理想”?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01
理想美好
從產品角度來講,造一款沒有里程焦慮的電動汽車,一直是李想所追求的。
一直以來,里程焦慮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導致:續航里程低、充電樁覆蓋率低和充電效率低。對于車企來說,解決里程焦慮需要考慮到問題的復合性。
制表人/億歐汽車商業分析員 丁唯一
相比于純電動汽車,理想ONE的增程式混合動力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里程焦慮問題。而相較于普通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理想ONE的驅動模式為電動,且純電動續航里程更長。
回歸到產品力層面,理想汽車也獲得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可。
42號車庫CEO陳曉晴就十分認可羅永浩的觀點:“理想ONE綜合體驗較好,在同等價位,幾乎沒有直接的競爭產品。”
一位測試過上百款汽車的產品評測專家去年為自己訂購了一輛理想ONE。他對億歐汽車表示,剔除品牌價值和新能源汽車身份,綜合考慮配置、動力性能、車內空間和材質等因素,理想ONE都是一款性價比足夠高的產品,而且對有舒適性要求的家庭出行極其友好。
此前,當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橫掃國產品牌時,國產品牌利用高性價比獲得了生存和增長空間。如今理想汽車在品牌影響力尚未成型之時,在性價比層面也是給出了一定誠意。
制表人/億歐汽車商業分析員 樸正浩
從產品表現來講,理想ONE的外形尺寸和軸距均和寶馬X5相當,但價格卻不到寶馬X5的一半。而與其處于同一價位的漢蘭達、寶馬X3等對手,在空間、尺寸等方面都明顯小于理想ONE。
在加速性能方面,即便是主打家庭用車,理想ONE的表現也好于同級燃油車對手。當然,這主要得益于其在動力形式方面采用純電驅動方式。
在理想ONE上市之初,理想汽車曾為自己的2020年定下了10萬輛的銷量目標。
從同級對手的銷量規模、極高的綜合產品力和性價比、對用戶訴求的精確把握等方面看,理想汽車定下這樣的目標似乎非常合理。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特別是對于這樣一個沒有任何積淀的新企業來說。在5月27日,理想汽車才剛剛迎來自己工廠下線的第1萬輛理想ONE。
02
命途多舛
2014年,易車董事長李斌與樂視董事長賈躍亭先后宣布造車,“互聯網造車”從此開始走向高潮。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僅在2014年和2015年,新成立的造車企業數量便超過300家。
李想也在2015年創辦了自己的造車公司——車和家(理想汽車前身)。
區別于主流造車方案,在創業之初,李想為車和家規劃了兩條道路,分別是“小而美”的低速電動車SEV和“大而全”的增程式電動SUV。
2016年12月,李想在微博透露,車和家即將在巴黎和舊金山啟動共享出行業務,而提供服務的首款車型SEV也正式上路。
但沒過多久,因中國低速電動車合法性問題無法得到解決,SEV車型項目被迫中止。李想邁出的造車第一步最終踩了個空,這讓他不得不將精力集中在增程式電動SUV項目。
生產汽車,就需要生產資質。為解決生產資質問題,理想汽車選擇6.5億元收購力帆汽車。好巧不巧的是,剛剛手握資質,國家便出臺政策,放寬對新能源汽車產能投資項目的準入。
走過跌跌撞撞的四年時間,車和家旗下第一款車型理想ONE終于在2019年4月正式上市。緊接著,車和家正式更名理想汽車,并在同年四季度推出2020款車型。
理想ONE/理想汽車官方
雖然直接交付理想ONE 2020款車型時間延至再延,但好在已經步入正軌。2019年的最后一天,李想在微博表示,“2019年12月生產了1530輛汽車,交付超過1000輛。”
讓李想頗為無奈的事情又發生了。2020年4月,國家出臺政策將新能源汽車補貼售價限定在30萬元內。這對于剛剛上市的理想ONE來說無疑又是一次打擊。
李想,甚至被autocarweekly評為“每一步都踩在政策巨坑里”的人。
但從當下情況看來,李想不只踩在了政策“深坑”里。在上市之后,理想ONE頻頻被曝“質量”問題。車頂漏水、剎車失靈、磕碰斷軸、汽車自燃……多個問題均指向了這款產品。
汽車行業木桶效應非常明顯,在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銷售等環節中,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會影響其產品的呈現。相比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略顯稚嫩。即使能夠從傳統車企搶奪人才,但造車功力終究還是需要時間來沉淀。
一路走來,理想汽車不僅耗費了大量資金。更重要的是,對比其他頭部造車新勢力,目前,蔚來、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均已推出旗下第二款車型,擁有更加豐富的產品線。如此對比下,理想汽車慢了不只一步。
03
不再“倔強”
對于李想本人,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用“目標堅定,態度淡定”這八個字來評價。
“目標堅定”,有時候可以被看做一種堅持己見的固執;而“態度淡定”給人的則是一切盡在掌握中的自信。
李想/理想汽車官方
多次的“踩坑”經歷,外界開始將矛頭指向李想,尤其是對政策和戰略方面的考量。
一位接近李想的相關人士如此評價這位連續創業者:“他是一名產品經理型的CEO,也是一名接地氣的理想主義創業者。”
“出身互聯網行業的李想以解決市場痛點為導向做產品,但在政策和營銷方面并沒有傾注過多精力。”另一位曾接觸過李想的業內人士如是說,“減少資源向政策和營銷層面傾斜能夠讓企業更專注產品。但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公司還是應該慎重權衡資源分配。”
如今,李想的態度也不再一直“淡定”,偶爾也會忍不住談談“黑粉”。而李想的思想也不那么“固執”,開始采取曲線救國的策略。
曾堅稱理想ONE是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李想如今已放下了原有的堅持。4月30日,李想在春季媒體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不再強調理想ONE是“增程式電動車”概念,而統一口徑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這樣對用戶,對我們,對媒體都好。”
深知在營銷方面有所落后,李想和理想汽車正努力與其他新勢力同臺爭寵。2020年4月,李想首次參加直播活動,真正走向大眾消費者。此外,理想ONE走進西藏的營銷內容也開始被越來越多消費者看到。
李想直播/理想汽車官方
曾與李想本人有過多次深度交流的陳曉晴表示,李想是一位典型的成長型創業者,能夠高速自我迭代。
李想在變,理想汽車也在變。有業內人士也用同樣的話術來形容理想汽車:“理想汽車的優點在于它可以快速否定自己或者修正自己,然后快速迭代。”
04
變與不變
利好的是,理想汽車,這個才剛滿5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努力賺錢養家。
此前在參加汽車之家的一次直播活動中,李想直言,理想汽車“在3月就已經實現了正向現金流”。
這意味著,雖然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的理想汽車,在現金流上著實扳回了一局。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理想汽車累計融資額為15.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億元)。作為對比,與理想汽車同為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的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小鵬汽車的融資規模均超350億元、200億元、168億元。
從2015年創立之初的“車和家”變為2020年的“理想汽車”,這家企業所改變的遠不止名字。
無論是毅然舍棄SEV項目,還是在產品迭代方面,當發現2019款理想ONE存在問題時,其快速推出2020款產品,并放棄2019款產品交付。當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理想汽車快速承認錯誤并改進。此外,在新能源汽車補貼范圍限定在30萬元以內產品政策發布時,理想汽車推出了保價政策,維持產品終端售價不變……
大浪淘沙時代,審時度勢,擁抱變化正在成為一家企業的必備技能。
這一切變化又都基于不變的基礎。理想汽車內部人士對億歐汽車表示,理想ONE車型在推出前便定下了單車盈利的目標,而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從一開始便沒有被認定為盈利要素。無疑,最初對成本把控的不變,才有了如此一系列應對舉措。
基于對市場痛點的把握,理想汽車正迎頭趕上。2020年1-4月,理想ONE累計銷量5782輛,并且連續3個月位列中國混合動力細分領域榜首。而根據中汽數據終端零售數據顯示,理想ONE的4月銷量為2793輛,環比增長89%,在造車新勢力中僅次于特斯拉Model 3和蔚來ES6。
制表人/億歐汽車商業分析員 樸正浩
至于線下布局,理想汽車也有著自己的堅持。根據規劃,其售后服務網點將在2020年7月從當下的25個拓展至除港澳臺以外的所有省份及直轄市,并在年底覆蓋至全國100個城市。這將幫助理想汽車觸達更多目標用戶。
在自動駕駛方面,理想汽車也早已畫好了圖紙。近日,李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理想汽車將會在2021到2022年實現NOA功能(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并計劃在2023年推出全新車型X01。新車型將標配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硬件,預計最早在2024年通過OTA的方式讓旗下車型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
但現在說理想汽車的發展已經走上正軌,似乎還太早。
6月6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曬出與李斌、李想的三人合照,并配文“三個苦逼,在憶苦思變……”。
如其所說,成立至今僅過去數年,首款產品才剛交付數月,理想汽車和其他造車新勢力都還處于艱苦奮斗的初期。對于他們來說,變數仍然存在,風險仍然較大。
對于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來講,“萬里長征”才剛剛走出第一步,當前最大的目標還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