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9日,主流跨國車企2019年財報已陸續對外公布(日產財報公布時間為5月底)。2019年受全球經濟大環境影響,不少車企開始進行戰略收縮。進入到2020年,全球又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行各業均受波及,這考驗著車企應對未來市場變化的能力。
作為考量一家車企發展的重要參考指標,汽車預言家對12家跨國車企2019財年報研發投入進行梳理發現,德系車企在研發投入占比上遠遠高于其他車企,其中奧迪品牌研發支出占總營收8%,是德系車其中研發投入占比最高的品牌。和德系車相比,日系車企研發投入開始精打細算,美系車企在研發上進行收縮,尤其是FCA,是12家跨國企業中研發投入比最低的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車企研發投入方向全部圍繞電氣化與自動駕駛領域,在傳統動力領域投入較小。
德系車企研發投入比較大,奧迪最高達8%
汽車預言家梳理12家主流車企2019財年報發現,按照研發營收占比,大眾、奧迪、戴姆勒與寶馬是12家跨國車企中研發投入占比前四的企業,其中奧迪品牌以44.26億歐元的研發支出,占總營收的8%,是研發投入比最高的汽車企業。
2019年受全球經濟大環境影響,奧迪營收達到556.8億歐元。稅前利潤為52.23億歐元,同比增長19.8%;經營銷售回報率為8.1%,高于2018年的6.6%。對于奧迪來說,2019財年實現經營利潤和經營銷售回報率雙增長,為奧迪的高研發支出提供資金可能。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奧迪自2018年開始進行“轉型計劃”,規劃到2022年實現150億的資金節約目標,節約下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將再次用在研發支出項目中。
大眾集團以6.7%的研發營收比位居第二,其中與大眾集團的自身體量有很大關系。數據顯示,大眾集團2019年全球銷量為1097.46萬輛,同比增長1.3%,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巨大的體量支撐著大眾高額的研發投入。
進入到2020年后受疫情影響,大眾集團2020充滿不確定性,但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在2020年度線上媒體溝通會上明確表示,大眾集團的ID車型研發工作不會停止,今年夏天首批ID系列量產車型上市將如期進行。此外,隨著大眾集團對奧迪品牌實現100%的控股,奧迪品牌總部英戈爾施塔特將成為大眾集團全新汽車軟件開發部門,這將對大眾集團在研發架構層面產生積極的變革作用。
日系研發投入精打細算,美系全球收縮,法系不緊不慢
在全球車企研發投入排行中,特斯拉研發投入占比達到5.46%,僅次于德系車企。特斯拉以不同于傳統車企的身份格外引人注目。分析人士指出,這與特斯拉自身的科技型公司定位密切相關。相比于傳統車企的運作模式,保持高額的研發投入成為特斯拉車企的傳統。據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過去10年特斯拉在研發支出上約為200億美元,其比例遠遠高于傳統車企。
與特斯拉的高調不同,日系“雙田”豐田本田似乎顯得低調很多。數據顯示,2019年豐田集團全球銷量為1074.21萬輛,同比增長1.4%,銷量排名僅次于大眾,并且保持為數不多的正向增長。但在研發投入比方面則顯得十分謹慎,數據顯示豐田研發營收比為3.68%。分析人士指出,豐田汽車在研發投入領域和去年保持持平,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豐田TNGA平臺架構的作用開始顯現,使得研發成本出現下降。可以說,日系車中以豐田為例,在日后的發展中由于自身結構優化從而在研發投入領域層面更加“精打細算”。
2019年美系車企除特斯拉之外,福特、通用、FCA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呈現全線下滑態勢。福特汽車2019年營收為1559億美元,同比下降3%,凈利潤為0.47億美元,同比下降98.7%;通用營收為1372億美元,同比下降6.7%,凈利潤為67億美元,同比下降17.4%;FCA營收為1190億美元,同比下降2%,凈利潤為30億同比下降19%。
美系三大車企呈現營收凈利潤下滑態勢,其中除經濟大環境影響外,像通用汽車受自身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合同成本等因素干擾,使得財報表現進一步收窄。以通用汽車為例,其研發營收比為5%。在面對營收利潤雙下滑的局面,通用汽車加速全球“瘦身”。通用集團宣布撤出澳大利亞、新西蘭及泰國等多個海外市場,同時為更好把握中國市場,通用將繼續優化中國市場產品陣列,聚焦快速增長的SUV和豪華車市場。
作為法系車代表的PSA,盡管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但在全球表現來看依舊可圈可點。2019年其市場凈利潤同比增長13.2%。但在研發領域,法系車一貫表現慢市場半拍,研發營收比為3.82%。隨著PSA與FCA的合并,對于今后的市場表現,外界表示更大期待。
電動化、自動駕駛兩大領域成投資重心
如果說研發投入占比是衡量車企持續發展重要指標,那么研發投入的領域就是車企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
汽車預言家以12家主流跨國車企排位前四的奧迪、大眾、寶馬、奔馳四家為例,奧迪宣布2020年將推出約20款新能源車型,系統性地推進其電動化進程。到今年年底,奧迪將向市場推出5款純電動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陣容將增至12款,超過半數以上的車型將提供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在2019年度股東大會上,奧迪表示,到2025年,奧迪計劃推出約30款電動化車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將從現在的3.5%增長到約40%。為了實現這一規劃,奧迪規劃在2024年前僅在產品陣容電動化方面預先投入約120億歐元,確保奧迪集團的盈利性目標不受影響。
與奧迪在電動領域規劃一樣,早在2019年3月,戴姆勒集團曾與大眾集團、寶馬集團舉行會晤,三方一致認為未來屬于“電動車”,未來10年將把重心投放在電動車上,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戴姆勒方面宣布2020年秋季推出純電動SUV——梅賽德斯-奔馳EQA和梅賽德斯-奔馳EQV輕型商務車,并且計劃在2020年將電氣化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的份額提高三倍,九個動力電池工廠也將陸續開始運轉。
與奧迪、戴姆勒相比,作為最早布局電動化的寶馬集團,計劃到2021年提供5款純電動車型,到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品線將拓展到25款,其中一半是純電動車型。到2021年底,寶馬集團將向全球客戶累計交付100萬輛新能源車。
與電動化相比,自動駕駛領域則是德國車企研發投資的另一個熱點。按照現有的規劃發現,2019年7月,戴姆勒在德國獲得全球首個L4級別自動泊車的許可。按照目標規劃,2024年戴姆勒就能將L4等級的自動駕駛車導入量產并進行上市銷售。奔馳計劃在2020年在2021款奔馳S級轎車上實現裝載L3級自動駕駛系統,同時也將逐步推廣到奔馳其它車型之上,換言之,今年將是奔馳將全面推廣L3級自動駕駛之年。
寶馬方面將繼續堅持“ACES”戰略,為此,寶馬集團將2016年至2025年劃分為三個階段?,F階段為第二階段(2019年開始至2021年),除了繼續加強產品攻勢,寶馬會在自動駕駛領域作進一步的投入和研發,2021年將L4級自動駕駛技術運用于量產車型iNext上,發布L5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
奧迪方面也不甘落后,早在2017年,奧迪宣布與英偉達宣布共同研發基于英偉達AI駕駛系統的自動駕駛車輛,2020年推出具備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此后又攜手華為與中國相關機構共同在無錫進行了LTE-V車聯網項目的公共道路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