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pilot 的進化歷程
2014 年 10 月,特斯拉為用戶帶來了新的科技大禮包 Autopliot(Hardware 1.0)。
當時,這套系統在官方語境下是為半自動駕駛與自動泊車等功能而生的,全自動駕駛并非其奮斗目標。
特斯拉曾在官方博客上表示:「新的軟硬件并不是沖著自動駕駛而來,因為想實現這項功能還為時尚早。」
一年以后(2015 年 10 月),特斯拉正式向用戶推送 V7.0 版本更新,Autopilot 的完整功能終于正式開啟。
到了 2016 年,特斯拉的迭代腳步再次向前,推出了 Hardware 2.0,特斯拉也開始引入「增強版 Autopilot」的字眼。
同時 Musk 宣稱,新的特斯拉市售車型將出廠標配 Hardware 2.0,這套硬件的傳感器與算力完全能勝任未來的全自動駕駛。
2017 年 4 月,特斯拉再一次進行了硬件迭代,這次問世的是 Hardware 2.5。說實話,這次取名 Hardware 2.5 其實有點吹牛的意味,因為它其實更像 Hardware 2.1。
這套新硬件增加了算力與冗余,可靠性略有提升。不過,整套硬件還是缺了一塊英偉達的 Pascal GPU。
在這之后,Hardware 2.5 一用就是兩年時間。
到了 2019 年 4 月特斯拉舉辦的投資日上,特斯拉終于推出了性能暴增的自研版 FSD 芯片,而這套新硬件(Hardware 3.0)與全自動駕駛密不可分。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購買過特斯拉全自動駕駛套裝的老用戶都可以免費升級新的 FSD 芯片。
Autopilot 的的核心功能
2015 年 10 月進入 Autopilot 1.0 時代后,特斯拉獲得了以下功能:
Autosteer:車道保持功能
TACC:交通感知巡航控制(其實就是自適應巡航)
自動剎車:緊急避撞
可視化:區分大卡車、轎車、摩托車與行人
自動并線
自動泊車
自動大燈:可自動調節高度
召喚功能
2016 年 10 月,Hardware 2.0 落地,Autopilot 也進入 2.0 時代。
除了 1.0 時代的核心功能外,Autopilot 2.0 將「召喚功能」升級為「智能召喚」,并且還加入了 Navigate on Autopilot(NoA)功能——這讓用戶在上下匝道時能省不少心。
至于 2017 年更新的 Hardware 2.5,除了可靠性和冗余,并沒有新增什么核心功能。
2019 年 4 月 FSD 芯片問世,特斯拉進入 Autopilot 3.0 時代。
相比此前的硬件,Hardware 3.0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算力,它是支撐全自動駕駛的必要條件。
從功能角度來看,除了原有功能,Autopilot 3.0 新增了增強型可視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未來通過推送升級的全自動駕駛功能。
根據特斯拉網站介紹,Hardware 3.0 明年就能幫車主識別并對交通信號燈或停止標識做出反應,同時在城市道路實現自動駕駛。
而最近的消息是,根據美國車主的反饋,目前 Autopilot 已經具備了交通信號燈和停車標志自動檢測功。
這一次推出的紅綠燈和停車標志識別功能與自動停車功能,或將進一步提高 Autopilot 的安全性。
Autopilot 系統上搭載傳感器的演進過程
在 Hardware 1.0 時代,特斯拉的車只搭載了 1 顆前視攝像頭,不過博世的雷達、360 度傳感器和 GPS 等都是標配,負責數據計算的則是 Mobileye EyeQ3。
到了 Hardware 2.0 時代,特斯拉一下將攝像頭加到 8 顆,這個配置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此外,Mobileye 的芯片被換成了定制版的英偉達 Drive PX 2,升級到 Hardware 2.5 后,毫米波雷達的供應商從博世換成了大陸,芯片也升級為 Drive PX 2+,冗余度有了提升。
Hardware 3.0 上,特斯拉的自研芯片 FSD 才是重頭戲,其算力相比此前的芯片簡直是碾壓級的。
舉例來說,Hardware 1.0 時每秒只能處理 36 幀圖像,而現在則是 2300 幀(Hardware 2.0 和 2.5 都是 110 幀)。
從運算能力 TOPS 這個單位來看,FSD 也將數字拉到了 144,而 Hardware 1.0 僅為 0.256(Hardware 2.0 為 12 TOPS)。
Autopilot 的售價
2014 年剛剛發布時,Autopilot 功能解鎖費用為 2500 美元,兩年后增強版 Autopilot 漲價到 5000 美元。
想要全自動駕駛?不好意思,你還得再支付 3000 美元。
到了 2019 年,Autopilot 功能降到了 3000 美元,但全自動駕駛得花 5000 美元。
現在,特斯拉則選擇免費贈送用戶基礎版的 Autopilot 功能,而全自動駕駛要價 7000 美元(國內價格 56000 元)。
最后來談談最新的 Hardware 3.0。
可能大多數人現在都心存疑惑,這套特斯拉史上最強悍的套件真的能帶領電動巨頭實現「功能完整」的全自動駕駛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里所謂的「功能完善」并不意味著完全不犯錯。即使特斯拉向車主推動了全自動駕駛升級包,車輛依然需要駕駛員的輔助和介入。
不過,它會像前序版本那樣,在迭代中不斷進步。
在汽車之心看來,特斯拉完善 Autopilot 功能的方案相當聰明——選擇向幾十萬車主借力,而不是燒錢運營車隊在路上空跑。
從數據上來看,Autopilot 已經累積了 22 億英里的道路駕駛經驗。到今年年末,這個數字則會進一步暴增至 42 億英里。
今年年底讓 100 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上路?
就在最近,Musk 信誓旦旦地表示,今年年底前實現 100 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上路的目標,只不過這些功能能否啟用,取決于監管部門是否批準。
Musk 說這話的背后有哪些底氣呢?
首先,是今年 3 月特斯拉宣布了第 100 萬輛車下線。
其次,此前 Model 3 上一直沒有啟用過的座艙攝像頭功能也被 Musk 揭秘,這個就是用來監控車內情況,防止有人使用自動駕駛出租車功能時破壞車內的設備。
第三,特斯拉還對自動駕駛軟件進行了大更新,以便更好利用 FSD 芯片的算力,早日實現「功能完整」的全自動駕駛。
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年底前實現看到 100 萬輛能全自動駕駛的特斯拉上路,似乎真的有可能。
但我們別忘了,在自動駕駛上,Musk 有過兩次跳票的先例:
2016 年初,Musk 對外表示,2年內特斯拉能夠自動駕駛穿越美國東西海岸。
2017 年 1 月,Musk 再次畫大餅:全自動駕駛功能將在 3 到 6 個月內推出。
結果呢?特斯拉橫穿美國的壯舉沒見到,全自動駕駛功能也沒見到。這也難怪有業內人士跳出來說,一年內實現全自動駕駛根本不可能,甚至公開指責 Musk 的行為就是炒作。
但客觀地說,2015 年至今,Autopilot 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真正的質變依然在不久的將來——在城市道路實現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現有游戲規則,讓特斯拉在競爭中甩開對手好幾個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