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汽集團與廣汽集團通過官方渠道宣布,兩大集團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達成戰略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技術研發、資源協同、投資布局、市場拓展、商業模式創新及國際經營等相關領域開展合作。
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通過官方微信指出,此次合作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與粵港澳大灣區兩大高端制造業龍頭企業首度攜手合作,雙方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市場一體化的大趨勢,著眼未來可持續發展,實現強強聯合、資源共享,共創規模經濟和協同效益,從而提升效率,為顧客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切實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廣汽集團在隨后發布的公告中指出,具體到此次合作的相關領域,在技術層面,雙方將探討在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臺進行聯合投資、開發;雙方將共享產業鏈資源,探討在生產制造領域的協同合作,并計劃在物流、汽車金融、保險服務、后市場領域、產業投資等方面開展合作;雙方計劃聚焦新商業模式,加強在汽車共享、出行服務、車電分離等新商業模式方面的研究與合作;雙方將合力拓展海外市場,探索在海外終端網絡資源、海外商業伙伴、海外制造資源、國際物流等方面開展合作。
同時,廣汽集團在此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還指出,本次戰略合作框架性協議,預計對廣汽集團2019年度業績不構成影響;該協議的簽訂,有利于雙方實現從產品研發、生產制造、海外市場拓展、商業模式、產業生態等全產業領域的資源共享,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協同效益,有助于共同面對汽車行業的深刻變革。
當前,伴隨新四化的到來,汽車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此種情況下,新勢力車企伴隨電氣化大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深入汽車領域,以加速推進傳統汽車企業向智聯網方面轉型。面對新舊勢力的加速交融,汽車產業迎來了多樣化的發展大潮。
傳統車企之間,變革與合作同樣是主旋律。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汽車龍頭企業,兩者均有較為強大的汽車產業鏈整合能力,且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研發和制造體系。所以,兩者合作,將帶來非常豐富的產業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上汽集團11月產銷快報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車市下行的客觀環境下,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也面臨著產業轉型帶來的壓力。就兩大集團今年前11個月的市場表現而言,上汽集團今年合資和自主板塊均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1-11月,其產銷同比下挫幅度均在10%以上。而廣汽集團旗下產銷呈上升趨勢的也僅有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兩大日系合資板塊,自主板塊廣汽乘用車今年1-11月同比下滑幅度接近三成。
國內車市由增量向存量轉變,再加上新四化帶來的轉型升級,是傳統汽車制造業走“下坡路”的根源。
而面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因素,抱團取暖已然成為行業內一種普遍現象。
早在2017年,中國一汽、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就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家央企合作的范圍為前瞻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領域。如今來看,這些合作內容與上汽與廣汽的合作方向,有諸多相似之處。
頭部車企尋求合作的方向大體相似,其主要目的均為應對未來產業變革下的生存壓力。
中國車市風起云涌的同時,西方同樣也在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就在12月18日,PSA與FCA共同簽署了一項有約束力的合并協議,雙方高層運籌帷幄,積極謀劃著新集團的未來走向。
看來,當這股全球范圍內的產業變革風潮席卷而來時,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以同樣的姿態,準備迎接新四化風暴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來源:蓋世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