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對于現在的中國汽車市場,可以說大環境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僅使汽車市場整體出現了持續下滑,也由于一些企業跟不上轉型期的變化,使自身的制造明顯的與市場脫節。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庫存積壓嚴重。按理說,可存在0.8到1.5之間的庫存屬于正常現象,但這些企業都超出了2.0,有的甚至達到了4.0......這不能不說,企業的庫存問題已經到了極其危險的程度!難怪,會有網友將這些問題與企業的倒閉聯系起來看待。
應該說,央視點名五家企業,像長安福特、捷豹路虎、上汽榮威、北京現代以及神龍汽車,能夠導致如此嚴重的庫存積壓問題,也是與自身的薄弱有關系的!有的是在誠信上讓消費者不感冒,有的則是新能源發展階段跟不上形勢,都說明了產品難以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更禁不起復雜競爭的考驗。如果企業不能從自身的短板入手解決問題,只會使所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大。
近日,就央視點名的神龍、北京現代、長安福特、榮威以及捷豹路虎,因庫存嚴重超警戒線,從而受到了批評。并告誡消費者,在購買汽車產品需要謹慎小心,以防買到這些庫存嚴重的積壓車輛。早在近兩年,就已經發生過庫存指數超高的現象,而現在,通過央視對五家車企的點名,這不能不引起業界的重視。
這一次被央視點名的五家車企,不是出現了企業破產的跡象,就是經營上嚴重不景氣,有的甚至出現品質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車企,在現實的經營中只追求所謂的表象,而忽略了消費者對品質問題的感受,有的車型,甚至出現了質量如紙糊的一樣,這就使得消費者更需要警醒,遠離庫存車是現實避免上當的重要手段。同樣,企業制造的誠信問題,企業對產品品質的重視問題,也是造成消費者不買賬的主要原因!像捷豹路虎庫存如此嚴重,更多的是原因是企業太依賴以往的品牌優勢,從而使產品的品質問題不斷的出現。
在產品的品質問題上,如果覺得消費者好糊弄,最終也會騙人不成,反會自己騙自己。像長安福特,近些年來企業自己都承認在走下坡路,按理說,在企業制造與經營不景氣的時候,企業首先需要本本分分的善待消費者,但企業偏要以耍小聰明來應對下滑與利益嚴重收縮的問題,自然就會使產品與市場需求越來越遠!別的不說,僅十一月國內啟動的汽車召回,就讓長安福特的問題暴露無遺。在十一月份國內啟動的召回中,總共涉及到的車輛為107.58萬輛,福特就以54.78萬輛占了一半還多。不能不說,企業在制造技術層面的誠信,已經到了企業必須反思的程度。
長安福特召回的原因,恰恰又是企業使用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干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這不僅會使其本身的安全沒有保障,容易使消費者發生難以想象的危害;更有甚者,是由于福特早就聲稱與高田“劃清界線”,但時至今日還在不停的召回含有高天氣囊的新產品,這難免會讓消費者對企業的技術誠信產生懷疑!換句話說,如果連起碼的誠信都沒有的話,誰還敢買企業生產的產品!
相比之下,雖然捷豹路虎的問題與福特有所不同,但在技術質量上的出入太大,是這款神車很快的走下神壇的主要原因。在捷豹路虎的車型下滑的問題上,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曾被譽為神車的國產極光,從2012年上市時,當時就以加價銷售而聞名。到今年五月國產的極光才售出30輛,可想而知捷豹路虎的下滑是多么的明顯!而另一方面,捷豹路虎的產品品質問題,也在消費者心目中越來越受到質疑,不僅被傳為“修不好”的車型,就是企業對產品的態度,也在消費者心目中大了不少的折扣!自然說明了捷豹路虎與以往的名頭,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這樣的技術硬傷,顯然是與捷豹路虎只顧躺在過去功勞簿上,而沒有意識到國內消費的新需求有關。一方面是企業的產品由于口碑的持續下滑,出現了嚴重的庫存問題;另一方面,企業不能及時解決產品品質問題,這都讓捷豹路虎不得不自食其果!換句話說,如果企業在這種情況下還不能正視庫存嚴重問題,并通過善待消費者來找到解決辦法,只會使自身的產品離消費者會越來越遠。
客觀地講,這一次央視點名的五家車企庫存積壓問題,不僅客觀地揭示出一些企業在市場存在的問題;還能夠幫助消費者理清思緒面對應接不暇的新車挑花眼問題。所以,新車越多,消費者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越要看品牌效應與企業誠信,這一點才是理性消費的關鍵。或許,就因為有了央視的合理點名,才不至于使消費者蒙受金錢與心理的雙重損失。
來源:第一電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