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敏銳度和前瞻性,就已經判定了吉利現在和未來的表現及趨勢。
8月21日,吉利汽車港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與一個月多前發布的盈利預警一致,伴隨著上半年銷量的15%降幅,吉利汽車的半年凈利潤下降了40%至40億元,去年同期為66.7億元。與此同時,吉利上半年營收為475.58億元,同比去年同期537.08億元下滑了11%。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風險信息披露后,糟糕的業績表現會帶來資本市場的失望,進而帶來股價的下跌。然而吉利汽車這次的業績,卻在資本市場卻出現反常的反饋。21日中午業績發布后,吉利汽車當天的股價最高上漲了2.5%。而到了業績披露后的第二天,吉利汽車的股價大漲7.6%,領跑整個汽車股票市場,同時也迎來吉利汽車近4個月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原因或許只有一個,表面上看上去是較為遺憾的數據,實際上在數據背后,依然充滿著讓資本市場興奮的點,或者說是帶給資本市場和投資者足夠的信心。《每日汽車》也在46頁的半年報告和16頁的中期業績公示中找到一些除了銷量下滑外,令人值得看好的點。
比如在大盤都不好的情況下,看看市占率如何;在行業洗牌中,和企業的調整發展中,雖然財務指標相應在降,看看企業的現金流怎樣;在行業都在收縮時,企業的行政費用和銷售費用等支出究竟是漲是跌,特別是研發費用是不是可持續的,這是決定產品和最終成績最關鍵的要素……

首先在分析市場大環境時,吉利在自主品牌中,乃至眾多車企中,其表現也是優于平均水平的。分析吉利的銷量表現也不難發現,銷量的確是降了,但是銷量下滑的均為遠景家族、帝豪等價格較低的產品。而今年推出的一些高價值產品如繽越、嘉際、星越等,他們用更高的售價頂替了一部分銷量,取得了更高的銷售效率。
所以在市占率上,今年上半年吉利的市占率由去年同期的6.3%提升至6.5%,跑贏大盤。而放在中國品牌中對比發現,吉利汽車的市占率由去年上半年的14.8%增加至15.3%,在自主品牌的淘汰和洗牌中,繼續穩居第一。

另一個數據也能夠反饋出吉利的實力——零售銷量按年增長達到5%,這個數據與批售數的15%的降幅存在較大差距。實際上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吉利汽車就從批發導向型轉向了零售導向型,更加照顧和考慮經銷商的感受,在年底狠狠滴踩下剎車,批發量驟降,給經銷商松綁,這也帶來了企業毛利和凈利的下降。所以在批發銷量持續走弱、零售卻不降反升的背后,是吉利汽車在經銷商終端的健康度和競爭實力不斷加強。
銷量增長的除了高價值產品如領克,吉利今年的出口銷量和新能源電氣化產品銷量也取得很大的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隨著白俄羅斯和馬來西亞等市場的蓬勃發展,吉利的出口銷量從去年同期的8699輛同比增長344%至3.86萬輛。2019年6月底,吉利汽車經16家海外銷售代理及249家銷售及服務網點出口產品到16個國家,國際化之路實現了良好的開局。

而同比增長301%至5.7萬輛的新能源產品,也逐步將吉利的新能源戰略向前推進。隨著純電動車幾何品牌的成立,和吉利旗下所有產品全面邁入電氣化時代。同時吉利也與寧德時代和LG成立了合資公司,開發電動車最重要的電池配件,這也意味著吉利的新能源道路在充滿無限曙光,這在中國新能源大路徑下,當然擁有不錯的前景。
實際上,半年報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財務數據,除了文章開頭說的那些營收和利潤,現金流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它就像是企業的血液一樣,維持著日常的正常運轉。數據顯示吉利的截止2019年6月,凈現金水平達到106億元,足以能提供穩妥的緩沖。此外,2019年6月底,吉利應收票據凈額(應收銀行票據-應付銀行票據)達人民幣145.7億元,可為其必要時透過向銀行貼現應收票據獲得額外現金儲備。

在現金水平不錯的情況下,從財務數據也可以看到,吉利的銷售費用占比和行政費用占比分別從過去的4.2%增長至4.7%、從3.0%增長至5.2%,足以見得,與其他企業在寒冬中采取收縮、壓縮各項必備支出不一樣的是,吉利的各項投入和支出依然沒有受到影響,表現出逆流而上的擴張勢頭。
當然,最大的擴張是在研發投入方面。過去外界一直認為吉利的研發投入少,沒有核心技術。其實不然,吉利在研發投入方面最為舍得。僅今年上半年吉利就在研發活動中支出人民幣14.87億元,同比去年8億元增長了82%。

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吉利還將推出多款產品,除了現有車型的不斷更新換代,還包括目前代號為VF12的中大型MPV車型、一款代號為SX12的A0級SUV車型(繽越的姊妹車型)、一款在上海車展上亮相概念車的吉利CMA首款A級轎車車型、以及現有車型的新能源和電氣化版本。
除此之外,領克也將推出04和05車型,其中05為星越和寶馬X4類似的轎跑型SUV,當然02和03 的新能源電氣化版本產品也已經于今年上海車展上亮相。對了,幾何品牌也將推出一款全新的產品,目前上不知道是什么類型,但可以預見的是大概率為SUV產品。



從去年上市就開始盈利的領克,今年上半年也實現了2.6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去年同期的3.4億元下滑了22%。不過今年隨著新產品的推出和商量,領克汽車的營收達到了76億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3億元。而新合營公司吉致金融,今年上半年營收大漲,從去年的5.7億元提升至10億元,利潤也從去年的9千萬,提升156%至2.32億元。
從上述財務指標不難發現,即便是全年下調了10%至136萬輛的年銷目標,即便是營收和利潤雙降,但隱藏在吉利體內的體系能力,依然在車市寒冬中發揮著巨大力量,成為現在和未來中國本土汽車品牌最強大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