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世界正在加速而來,給了ICT玩家入場汽車 行業的機會。
8月8日,華為發布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全球58%的人口將能使用5G網絡,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蜂窩車聯網技術將嵌入到全球15%的車輛。同日,華為與沈陽政府達成合作,擬建立 智能網 聯汽車測試示范區。

圖1:華為設想的智能交通系統
V2X 是基于3GPP定義的C-V2X蜂窩車聯網技術標準進行的通信,包括車車協同(V2V)、車路協同(V2I)和人車協同(V2P)等短距離通信以及車輛與應用服務器(V2N)之間的數據交換。車聯網是智能交通系統的關鍵,能將行人、駕駛員、車輛和道路連接至動態網絡中。
“隨著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出兩個行業本身。”華為輪值董事長 徐直軍 在今年4月的公開演講中表示。德國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合伙人Raymond Wang認為,作為ICT產品和 解決方案 提供商,華為需要加快向各個行業的擴張,包括智能汽車行業。
華為自2013起涉足汽車部件領域,推出車載模塊ME909T,成立“車聯網業務部”。2018年10月,華為發布能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計算平臺MDC600。2019年1月,華為發布全球首個支持V2X(車與外界的信息交換)及自動駕駛的車載多模5G 芯片 ——巴龍5000。
今年5月底,華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并表示“華為不會生產汽車,將成為智能汽車的ICT組件供應商”。華為“鴻蒙”系統更是在設計之初就意在將其適用于自動駕駛。7月,華為獲得甲級測繪資質,成為我國第20家可以合法制作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地圖)的企業。至此,華為已完成了從解決方案到車載終端、網絡平臺、芯片、地圖的相對完整的智能汽車 產業鏈 。

圖2:華為布局下的車聯網產業鏈全景圖
目前,華為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已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基于MDC(移動數據中心)的車載計算平臺和智能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基于華為云的自動駕駛(訓練,仿真,測試)云服務Octopus、4G/5G車載移動通信模塊和T-BOX及車載網絡及HUAWEI HiCar 人-車-家的全場景無縫互聯解決方案。
中信建投認為,基于華為在5G、IoT、通訊領域的技術優勢及布局,華為在智能汽車及車聯網領域的收入增量有望達到數百億美元。中信建投預計,華為在智能汽車電子零部件的銷售有望在未來十來年的時間內達到500億美元量級,成為和博世比肩的汽車電子巨頭。(來源:36氪未來汽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