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美國交通安全基金會(AAA Foundation)的一項研究發現,許多出現在新車中的互動型信息和娛樂系統可能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尤其是對年紀較大的司機而言。此類系統通常要求司機在執行導航或調電臺等簡單任務時,長時間將視線從道路上移開。研究人員還發現,對于老年人來說,情況會更嚴重,因為與年輕司機相比,“老”司機將視線從路面移開的時間要長8.5秒。
研究人員表示,之前的研究表明了年輕司機開車更吃力,但是新研究發現,年齡較大的司機在試圖與車載技術互動時,目光從道路上移開的時間更長。此項新研究由美國交通安全基金會與猶他大學(the University of Utah)合作進行,研究人員測試了2018年款的6輛汽車,了解汽車中信息娛樂系統的視覺和認知需求。
兩組參與人員分別為年齡在21至36歲之間的年輕司機,以及55歲至75歲的“老”司機。參與者們被要求使用互動型車載技術打電話、發短信、調電臺或者運行導航程序。因此,他們需要用到語音命令和觸摸屏,有些較復雜的系統還需要使用多個菜單以及繁瑣的語音命令功能,因而司機在看路的同時很難完成此類任務。
在其中一項測試中,研究人員會時不時將紅燈投射到汽車擋風玻璃上。研究人員發現,車載系統的視覺和認知需求很高,從而導致有些情況下,只有25%的司機注意到了紅燈。
研究人員比較了年輕司機和“老”司機完成一系列任務所花費的時間,發現,年輕司機打電話和撥號平均花費17.7秒,而“老”司機要22.4秒;年輕司機27.7秒可以發出短信,而“老”司機需要33.8秒;輸入導航花費了年輕司機31.4秒的時間,而花費了“老”司機40秒。
研究人員表示,消費者在搞清楚車輛信息娛樂系統上投入的精力,與購買新手機后投入的精力差不多,因此消費者需要確保不能買到一輛不會用的汽車,而且請在開車之前就弄清楚如何使用各種功能,不能因為車輛配備了此類功能就覺得是安全的功能。此外,研究人員還希望汽車公司能夠提供更加簡單易用的信息娛樂系統。
無獨有偶,美國哥倫比亞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Columbia University’s 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流行病學教授、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傷害流行病學和預防中心創始主任Guohua Li博士也表示,其他研究也表明,分心駕駛時車禍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Li博士也希望該研究能夠引導汽車制造商改進信息娛樂系統的設計,“提升集成化、增加自動化和個性化功能可能可以將汽車技術帶來的意外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