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國首部自動駕駛仿真藍皮書《中國自動駕駛仿真技術研究報告(2019)》在第六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上正式發布。
“自動駕駛研發中,仿真技術必不可少,國內這一領域中,主機廠都是剛剛起步,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51vr瞄準機遇進入這一領域,勢必會對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做出貢獻。”在《中國自動駕駛仿真技術研究報告(2019)》發布現場,北汽集團研究總院副院長兼新技術研究院院長孔凡忠這樣說道。
《中國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技術研究報告(2019)》是目前為止第一部全面介紹中國自動駕駛仿真測試發展現狀的工具書,既結合了當前學術機構的前沿研究成果,又結合了領先企業的最新工程實踐,內容涵蓋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所有領域,包括:仿真測試市場需求分析、方法應用、搭建技術方案、軟件現狀、虛擬場景數據庫、示范區測試方法介紹、標準介紹、挑戰及發展趨勢八個部分,由自動駕駛仿真領域多位行業專家意見匯編而成。
“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是前期驗證的核心環節,現在的仿真軟件和系統,90%以上都是國外的,大到工業軟件體系,也是國外的,如果我們能做出自己的自動駕駛仿真軟件,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會對汽車行業自主研發很有益處。” 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總經理戴一凡如是說道。
不僅如此,擁有自主原創的仿真軟件,也將有利于我國深度參與到全球自動駕駛仿真技術與標準的制定之中。
因此我們就更需要51vr這樣的企業,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中國特色道路數據,正在努力改變汽車工業領域被國外軟件所壟斷的局面。
更為重要的是,國外的自動駕駛仿真軟件并不會考慮中國復雜的交通環境,“成長環境在別人家的框架下,那長大以后肯定是香蕉人,產品也是一樣,我們需要的是自主化的產品、切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產品,我們必須解決中國產品和中國化的問題。”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智能汽車研究室暨汽車軟件測試評測中心主任王羽這樣說道。
中國的自動駕駛仿真軟件雖然起步稍晚,但獨具優勢,無論是從場景衍生、法律法規、交通環境、還是從使用習慣、本地服務、快速響應上,都有著國外自動駕駛仿真軟件不可比擬的先天條件。而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仿真軟件,也更加有利于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快發發展。
自動駕駛仿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指出:測試評價是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支撐技術之一。其中自動駕駛系統計算機仿真是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和試驗的基礎關鍵技術,也是未來行業定義自動駕駛車輛相關開發流程與技術準入標準的基礎工具。
“制造是能力,仿真也是一個能力,我國要建立一個全面的工具鏈,51vr就是要搭建整個產業鏈其中的一環。” 51vr 智能駕駛與交通事業部產品與商務部長張帆如是說道。
在張帆看來,自動駕駛仿真測試將與實際道路測試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我國汽車行業的更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