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份重量級的無人駕駛技術排名公布。
知名研究機構 NavigantResearch(簡稱 NR)發布了最新自動駕駛競爭力榜單。
相比不久之前加州車輛管理局(DMV)公布的那份榜單,NR 的報告畢竟是一份報告就要賣 3950 美元的高級智囊產品,所以是評測維度豐富聞名。
這份報告,會從公司愿景、市場發展策略、合作伙伴、生產策略、技術、營銷 & 銷售 & 產品、產能、產品質量 & 可靠性、產品組合和長期投入度等十個維度去綜合評價,綜合評出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主流玩家競爭力排行榜。
根據這份榜單,谷歌的 Waymo、通用 Cruise 成為美國領跑的技術廠商,并與福特無人車一起,成為榜單中的領跑者(Leader),而來自中國的百度和老牌的大眾汽車、芯片出身的 Intel、橫沖直撞的 Uber 一起,也成為了有力的競爭者(contenders)。
并且,作為唯一上榜的中國無人車項目,百度排名著實靠前,大有領跑的趨勢。
相比百度,其他行業巨頭級的企業,如蘋果和特斯拉,始終是在第三梯隊。
從這份榜單顯然可以看出,百度的無人車,在全球都算是領先的,并且已經日益呈現出與國際巨頭齊頭并進之勢。
在筆者看來,自動駕駛未來或許就是谷歌和百度的兩級之爭。
技術之外,商業化速度更是比拼對象
NR 這份報告,通過戰略和執行兩個維度,凸顯了無人車行業發展絕非一門純技術活。
如何擁有靠譜的無人車技術,并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同時將這一戰略快速推進實施,這才是 NR 綜合考慮的評判標準。
顯然,商業化,對于所有的無人車廠商而言,都是必爭之路。而從目前各家的試水來看,顯然各有不同的選擇。
無人車要商業化,兩座大山橫在面前:①如何突破路權的限制可以開起來;②如何讓無人車盡快實現商業化。
路權的限制很好理解,畢竟目前各國的交通法規,都是針對有人駕駛的,要允許無人駕駛這樣全新的技術可以出現在大眾交通中,需要立法的允許。
至于車主享受到無人車的服務,同樣不容易。
很多人會覺得駕駛是一件無趣的事情,尤其是停車、堵車的時候,自動駕駛的汽車可以完美解決這些痛點,但是各大車企的量產時間表普遍在 2020 年往后,所以無人車量產,的確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而針對這兩座大山,自然演變出了不同的派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