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疊的屏幕、下載1GB電影僅需3秒,華為首款5G手機Mate X的發布,讓5G從銀幕宣傳片落地到現實中。何止是華為?當地時間2月24日,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當屬各大品牌的5G手機最搶眼。
小米推出Mix 3 5G版,中興發布首款5G手機天機Axon 10 Pro,OPPO展示了首款5G手機等等。重要的是,這些5G手機將集中在今年6月前后面世或對外銷售,這意味著,5G手機將開啟商業化元年。
5G帶來的遠不止是下載時間的極大縮短,其更大的意義在于,基于5G網絡下,進一步推進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工業自動化等諸多場景的應用。與手機相比,汽車作為更大的移動智能終端,也將因5G的商業化應用而衍生出更多的智能化功能。那么問題來了,5G手機商業化的來臨,是否預示著汽車的“5G時代”也不遠了呢?
各路玩家搶灘5G
5G對汽車產業有多重要,汽車廠商的熱情就有多積極。在汽車網聯化趨勢的影響下,汽車的聯網和通信功能變得越來越基礎,而5G便是讓這些基礎功能得到保障的前提。
舉個例子,汽車在5G環境下,可以計算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并根據其他車輛和道路傳達的交通數據規劃最佳路線,遠比當前4G環境下的計算更精準,而這還只是基礎功能。再往進一步說,當車與車、與人,甚至與目的地之間形成了有效溝通后,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等的關聯應用也將衍生出更多的模式和可能性。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到2022年,5G和其相關的網絡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將達到260億美元。另有數據分析,到2035年,全球5G價值鏈將創造3.5萬億美元的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此外,在創新驅動下,中央和地方也將5G和相關產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基于5G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領域的應用,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政策支持,汽車廠商早已著手搶灘5G市場,而2017年下半年、2018年是這些主機廠集中布局的關鍵時期。在中國汽車品牌中,2017年11月,廣汽與中國移動、中國華電開展在5G車載通信方面的合作;2018年11月,上汽與中國移動合作,共同打造首款量產5G互聯網汽車;2018年5月,北汽集團與大唐移動進行了基于5G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的實地測試等等。
而外資汽車品牌在5G布局上更是快馬加鞭。2018年4月,5G汽車聯盟與奧迪、福特、高通宣布,開展了全球首例跨車企、多車型的C-V2X直接通信技術操作演示,并計劃從2022年開始為美國上市的新款車型配備5G車聯網技術;此外,寶馬、戴姆勒、豐田等品牌也都有相應的布局和規劃。隨著5G手機的商業化進程的加快,汽車5G的應用或許也將在2019年進行提速。
不難發現,即便5G通信尚未開始大規模應用,但汽車廠商在基于5G應用下的車聯網領域已經開始了激烈競爭。在競爭過程中,華為、高通等5G技術提供商,以及移動、聯通等通信運營商也成為車企的“寵兒”。這就像在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過程中,動力電池企業成為車企競相合作的對象一樣。而隨著車聯網,甚至物聯網的廣泛應用,這種“爭寵”的現象也將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