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萬輛、9.8萬輛、17.4萬輛……自2016年10月投產以來,位于滄州的北京現代第四工廠的產能便始終不斷攀升。
但客觀來說,對規劃產能為30萬輛的這座工廠而言,17.4萬輛的年產量,意味著該廠的產能利用率還不足60%,和其他車企相比,這一數字著實算不上高。
對于這部分暫未利用的產能,北京現代也已經有了相應規劃。“目前,悅納的改款車型已經在生產線上試生產,預計在9月末10月初投放市場。”據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廠長韓桂生透露,除了改款悅納外,該工廠正在研制一款全新產品,有望于2020年投產。
投入這些新品,不僅能有效豐富滄州工廠產品線,也是北京現代對滄州工廠抱以非常大期待的表現。韓桂生介紹說,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有望于在2021年達到滿產。
據了解,滄州工廠是北京現代首次在京外地區投資建設的集綠色、品質、智能于一體的現代化汽車制造工廠,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落戶河北最高質量、最大體量的產業協同項目,是京、冀兩地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京、冀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推動產業協作的重要舉措。
針對北京現代近期員工調配的問題,韓桂生進行了一些說明。據他介紹,目前北京現代位于滄州和重慶的兩個工廠都在產能提升階段,對人員的需求相對較大。
對重慶工廠而言,當下正處于菲斯塔沖量期,目前該產品月銷量在1萬臺出頭。而北京現代希望將該車型的月銷量沖到1.5萬甚至2萬臺,因此非常需要有“熟練工”能到重慶工廠工作,幫助菲斯塔迅速上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現代也十分鼓勵非京籍員工到滄州工廠和重慶工廠工作。
目前,現代汽車集團在全世界11個國家運營著36個工廠,年產能共906萬輛,海外工廠年產能578.7萬輛,占比64%。其中,在中國市場上,位于北京、滄州和重慶的北京現代五個工廠共提供了165萬輛產能,位于鹽城的起亞三個工廠提供89萬輛產能。
自成立至今,北京現代共向中國投入28款車型,在售車型16款,車型涵蓋小型車、中小型車、環保車、中性車和SUV,價格從4.99萬元-28.98萬元不等,累積共銷售了1004萬輛汽車。
去年,北京現代以年累計終端銷量79萬輛的成績跑贏市場大盤,成功步入“千萬用戶”行列。2019年,北京現代也許給了中國市場以“保8(年銷量完成80萬輛)爭9(年銷量完成90萬輛)”的未來。在完成這一目標的路上,北京現代滄州工廠也將承擔更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