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和許家印因法拉第未來(FF)而起的恩怨,在去年12月31日忽然和解,雙方將過去的對賭、仲裁等一筆勾銷,重新達成了重組協議。重組協議達成,預示著FF獲得了期盼已久的融資權,恒大則獲得了FF在中國境內的控制權,繼續著許家印的造車夢。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指出,和解后恒大將持有FF的32%優先股權,以及獲得FF在中國境內的資產,但賈躍亭有權于5年內回購恒大健康所持有的32%股權。財經評論人黃立沖表示,重組協議中恒大部分只是普通投資股,并無話語權,且恒大的主要目標是控制FF,意味著恒大喪失了投票權,基本淪為債權人。未來,如果賈躍亭成功購回恒大股份,恒大退出美國公司股東地位,就意味著恒大失去了FF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和產品資源。他認為,重組協議對恒大不利。
顯然,恒大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布局則顯出尷尬。因為如果5年之內,賈躍亭找到新的投資者,恒大就必須退出,不再參與FF事務,那么也就意味著恒大失去了FF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和產品資源。
業內人士認為,恒大的轉型方向也許并沒有錯,新能源汽車的確是一個比較好的戰略發力點,可是,恒大顯然沒有把控好轉型中的風險,這樣很可能會拖累主業房地產業務。近兩年來,進軍汽車領域的房企不在少數,除了恒大,還有寶能、華夏幸福、萬通地產、萬達、碧桂園等,而發展之路都不算平順
雙方各執一詞
2018年12月31日,恒大健康對外發布公告稱,與賈躍亭控制的FF達成了重組協議,終止所有原協議。在此之前,他們之間已經“對簿公堂”長達三個月之久,賈躍亭被折騰得焦頭爛額。
事情還得從2018年6月25日下午,恒大健康宣布,以67.467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從而獲得其擁有的Smart King公司45%的股份,成為Smart King第一大股東。據了解,Smart King公司全資持有“FF美國”和“FF香港”。
但“聯姻”不足四個月,雙方反目。10月7日晚,恒大健康扔出重磅炸彈,“賈躍亭利用其在Smart King多數董事席位的權力操控這家公司,在沒達到合約付款條件下,就要求恒大付款,并以此為借口于2018年10月3日在香港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剝奪恒大作為股東享有的有關融資的同意權,并解除所有協議。”10月8日,FF回應稱,“FF解除所有協議”的唯一原因是恒大未能實現其意圖,繼而拒絕支付其已同意支付的資金。恒大不應該一方面拒絕支付資金,另一方面享受補充協議生效后的權益,包括接管FF中國的大部分經營管理權。
此后,雙方多次“隔空交戰”。10月25日晚,恒大健康發布公告稱,時穎收到緊急仲裁的結果,仲裁員駁回Smart King徹底剝奪時穎融資同意權的申請。不過,FF卻給出了相反的仲裁結果,表示“仲裁員裁決恒大不能再阻止FF從其他融資渠道獲取資金。”
11月7日傍晚,恒大健康發布公告稱,時穎對賈躍亭和Smart King提出仲裁全面反訴,要求賈躍亭和Smart King履行合約。公告稱,賈躍亭和Smart King強行趕走時穎委派的出納員、強行阻止時穎財務人員進場進行財務審查,造成時穎無法知悉合資公司的財務狀況。11月8日,FF聲明回應,FF正式停止出納員以及恒大相關財務審查人員對FF財務信息的訪問權和相關工作,是恒大單方面違約所導致的,同時否認了恒大關于FF拒絕提供財務資料及相關文件的說法。
恒大黔驢技窮
今年7月,恒大主動提出提前支付第二筆融資款項,隨后恒大與FF簽訂了一份神秘的補充協議,補充協議中除了要求賈躍亭辭去董事長之位之外,最重要的是恒大要求自己獲得FF的經營參與權,以改變此前恒大只是財務投資者的局面。也就是在協議簽訂后,原屬于FF的子公司睿馳公司在7月24日變更為“恒大法拉第未來汽車公司”,法人變更為恒大高管彭建軍。同時,在8月成立的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集團公司,恒大派出了8位高管擔任集團核心職位,其中彭建軍擔任集團董事長。此舉被眾多媒體描述為“恒大切割賈躍亭的舉動”。
此后,恒大通過恒大法拉第集團公司開始逐步收編原樂視汽車公司員工,但卻頻頻爆出勞務糾紛。當年9月,就有60名員工被恒大法拉第未來莫名“停薪”。10月17日,FF子公司“睿馭汽車(北京)有限公司”員工徐先生則正式向北京通州人民法院狀告恒大法拉第智能汽車(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涉嫌侵犯其公民名譽權,要求被告恒大法拉第公司當面賠禮道歉,并賠償其精神損失費1萬元。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被恒大法拉第越權開除的徐先生主要是因為恒大違約在先,徐先生按照7月協議要求,在恒大支付資金錢不向被告交接公司公章、營業執照等證照。作為公司的印章掌管者,徐先生的行為并沒有問題。反而是恒大法拉第公司,與徐先生并沒有合同關系,是無法執行所謂的“開除”權利的。可是,恒大在回應60名被恒大法拉第未來莫名“停薪”的員工討薪需求時,則表示:恒大與這60名員工無勞動合同,所以不需要支付薪水。那么,為何,恒大法拉第未來可以在在沒有勞動合同下拒絕支付薪水,而又沒有勞動合同的情況下開除一名員工?前后不一的態度,人心的不服,更顯恒大在FF中國區業務中的控制權的無力感。
FF員工不愿接受恒大的收編原因之一是溝通執行中的粗暴,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恒大在獲得了補充協議的權利、FF履行了相關條件后,恒大卻拒絕支付約定的5億美元。
恒大造車堪憂
據FF發出的內部郵件顯示,新合作協議簽署后,FF總部將獲得除廣州南沙項目相關資產之外的FF中國全部資產、技術、員工、管理權以及相關權益;廣州南沙工廠則劃歸恒大。FF傳播負責人程時盛對外表示,“其實就是廣州南沙的地給恒大了,FF中國公司依然是FF的,恒大法拉第未來廣州公司以后也要改名的。”
據一位接近恒大的相關負責人向外透露,盡管初入汽車市場便遭此不測,但目前恒大還未對此前的“造車”戰略規劃進行調整,一切仍將按原計劃進行。根據此前規劃,未來10年,恒大FF將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建設五大研發生產基地;10年后,年產能計劃達到500萬輛,FF 91、FF 81等多系列多車型產品將面向全球市場,覆蓋高端、中端和入門級,打造互聯網智能出行生態,全面滿足快速增長的不同市場需求。
去年9月23日,恒大已經斥資145億元,成為汽車銷售和服務界巨頭廣匯集團的第二大股東,雙方將在汽車銷售、能源、地產、物流等領域全面開展戰略合作。恒大看上FF的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品。恒大與廣匯的合作,則為未來恒大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打通產業鏈后部分,解決渠道、銷售、服務等難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表明恒大深度布局汽車與能源領域的意圖。至此,恒大在新能源汽車下已擲下近280億元的投資,是地產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最大手筆的一家。
可是,與FF的糾紛之后,5年內如果賈躍亭找到新的投資者,恒大將選擇退出,不再參與FF事務,這就意味著恒大失去了FF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和產品資源。恒大的造車之路又將不知在何方。
恒大雄心勃勃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又快速受挫,凸顯了房企的轉型困境。據統計,去年以來,房企涉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其中以許家印的恒大、姚振華的寶能、王文學的知合出行為代表的企業,以整車生產與研發為核心,更加注重產業鏈上下游的布局。其他企業則專注發力動力電池等產業板塊和新能源汽車小鎮。不過,進展都不太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