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很多新技術,特別是智能化、網聯化技術,汽車產業是一個主要的應用載體,中國汽車產業這么大,非常有可能率先應用。沒有標準可遵循,我們組織跨產業、跨國際力量針對中國市場制定的標準就有可能變成國際標準的基礎。”
12月21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標準創新大會暨2019年標準化工作會議上說道。本次大會全面總結了2018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團體標準各項工作,同時介紹了2019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標準化工作思路、年度工作目標及具體工作部署。
根據介紹,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18年新組建了5個技術領域標準專家組,而截至目前,已經組建了13個技術領域的標準專家組,其中包括電動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
2018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提出的《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 車用通信系統 應用層及應用數據交互標準》是我國是夠V2X應用層標準,已被廣泛應用于支撐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并被國家相關標準采用,同時成為了《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試行)》進行網聯駕駛能力評估依據。
張進華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正處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大力發展市場主導制定的團體標準,快速響應創新和市場對標準的需求,對推動汽車新技術應用和產品質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制定汽車智能化標準為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提供了基礎。
目前,在智能網聯方面,我國已經發布了多項標準,包括《國家車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以及《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規程》等。
盡管我國汽車銷量已經連續八年銷量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達到了2940萬輛的規模,但只是體量上的大,自主品牌的發展與國外品牌依然具有很大的差距。為了由大做強,《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已經明確了我國汽車業的發展路線,那就是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使我國邁入汽車強國行列。
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也表示,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將達1000億元。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各國共識,一個新的汽車時代呼之欲出。中國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將之定位為解決交通安全、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曾指出,目前我國尚未形成發展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國家戰略,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汽車關鍵領域的技術基礎比較薄弱,企業積累遠遠不足,對外依賴嚴重,研究基礎、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滯后,信息、通信、汽車、交通等產業和技術融合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亟須加強。
“汽車產業對智能化、網聯化的需求推動我們學會來組織行業做這樣的標準研究。中國這么大的汽車產業,有責任把新技術、新成果標準化,為全球汽車產業做貢獻。” 張進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