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車新勢力中,有一派是互聯網公司。過去幾年,互聯網造車要顛覆傳統造車的聲音很強,但目前很多互聯網公司只聚焦到了汽車的一個部分。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車企已經形成大致的分化:車企除了造車,還會涉足智能化系統;互聯網公司則更多地集中精力做智能系統,他們認為做人工智能更加專業。這種共識已被百度、博世、高德等做智能駕駛的公司認可。
“參與造車真的不是一件互聯網公司擅長的事情,因為畢竟這是兩個不同的行業,就像兩個界一樣。”高德汽車事業部總裁韋東在2017中國汽車新創峰會上表示,汽車行業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變得更加重要。
麥肯錫發布的報告顯示,谷歌旗下Waymo、菲亞特克萊斯勒、Uber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技術;而傳統汽車企業也加強了與科技初創公司的合作。通用和寶馬都已在硅谷開設辦公室,并投資數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初創公司。捷豹路虎也宣布向Uber的競爭對手Lyft投資2500萬美元,捷豹路虎還加入了Lyft的開放自動駕駛平臺。與Uber不同的是,Lyft策略是盡量通過合作來獲取自動駕駛技術,而不是自身研發自動駕駛。
而新創企業雖然在互聯網等軟件部分具備優勢,但由于汽車是重資產行業,造車的過程也相對復雜,很多新創企業仍面臨一些問題。比如,盡管特斯拉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問題,比如產能不足、汽車無法按時交付等問題。而在中國汽車產業引發關注的樂視汽車,雖然選擇了自建工廠的模式,但也因造車產業鏈復雜等原因引發了資金緊缺等問題。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就曾公開表示:“從總體角度來上來講,我們的機會主要是還是在研發、設計和用戶體驗。但在制造這件事情上,希望和現有的企業能夠進行深入的合作。”他認為,未來的共享主要體現在先進技術、創新供應鏈和先進制造三個方面。“我們和江淮汽車公布了一個戰略合作,將來我們還會和別的汽車企業有類似的合作。在先進制造層面上,電動汽車它一定是需要跟現在的汽車制造不一樣的工藝,這里面有很多的投入,是一家來投,還是幾家聯合來投,這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東西。”
而在產品結構上,大多數新創造車公司看好SUV品類。云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林密表示,云度將瞄準電動SUV這個品類,像長城、Jeep等一樣。“第一,中國市場SUV占有率很高,用戶更喜歡接受SUV;第二,從技術角度考慮,希望通過SUV,作為電動車,可以提高續航;第三,我們的理念是希望它貼近家庭使用,因為車變大了,有寬敞空間,更適合家庭使用,特別是家里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季申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
據威馬汽車戰略情報中心研究:在2018年,用戶在出行中,7成需求集中于日常行使,2成需求集中于休閑,1成需求集中于商務。“對我們各家來說,SUV雖然也切了很多塊,但每一塊切出來都足夠大,沒有一家能做得完,誰做A0,誰做A,誰做B,誰做C,切開來看仍然是很大。” 威馬汽車戰略副總裁陸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