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投資規模之下,集中在中國長三角地區的新造車基地開始陸續落成。7月27日,在位于桐鄉的合眾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合眾旗下哪吒汽車的首款量產車——哪吒N01正式下線,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并將在8月份正式上市。
“我們的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累計超過10萬輛的銷售規模,力爭在國內新能源車企中市場地位進入前十。”合眾新能源總裁張勇表示。在哪吒N01下線前一天,合眾宣布了中期規劃“阿基米德計劃”,宣布未來三年將以每年一款新車的速度,在20萬元以下的大眾消費市場展開布局。
成立于2014年的合眾汽車是第七家獲得發改委生產投資項目核準和工信部產品目錄“雙資質”的新能源車企。來自浙江省、清華系以及桐鄉當地政府的創始資本和技術支持,使合眾成為新造車企業中的“國資派”代表。
隨著合眾桐鄉基地的投產,新造車企業中“國資派”在產能建設上推進較快的趨勢開始顯現。除了合眾汽車,江蘇敏安生產基地也接近封頂,福建云度則已經上市銷售多款新車。地方政府的資源背書、來自傳統車企的團隊,使得“國資派”在生產投資項目的核準和產能建設上都顯現出先天優勢。“國資派”新造車企業大部分都務實的選擇了以中低端新能源產品為主要方向,而隨著新產品的入市和長三角、珠三角新增汽車產能的涌現,新造車企業當初對地方投資的承諾也將進入兌現期。
清華系造車夢的首份成果下線
在合眾新能源的桐鄉智能制造基地的生產線上,合眾新能源的首款量產車——定位于純電動SUV的哪吒N01已經在進行生產組裝。工廠外的空地上,整齊的停著一排排新車,等待交付給經銷商。
2017年4月,由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心副主任、前奇瑞副總經理方運舟領導的合眾汽車成為第十三家獲得新建純電動生產資質的企業。2014年10月成立的合眾汽車由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五家投資者聯合創始成立。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共同組建的研究機構,除了方運舟,其導師——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歐陽明高的多次站臺,以及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人才支持,讓合眾汽車成為清華系造車實踐的重要平臺。雖然在華夏系資本成為大股東后,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在2017年10月退出投資。但作為首個樣本,哪吒汽車的入市成敗仍是清華造車技術和資本落地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另一方面,合眾汽車的造車、賣車思路也代表了國內新造車企業的主流趨勢。7月26日,合眾在烏鎮亮相了旗下首款緊湊型無人駕駛概念車Eureka 01,并發布了中期戰略——“阿基米德計劃”,該計劃涵蓋產品規劃、整車技術、智能系統、服務和銷量等在內的整個出行生態體系。產品規劃方面,在未來3年內,合眾新能源將基于兩大平臺,聚焦20萬元以下的大眾消費市場,覆蓋A00~A+級主流市場。計劃在2018年8月上市第一款車型哪吒N01,2019年上市新平臺開發的EP30車型,在2020年,將推出與哪吒同平臺的后續車型EP40。
作為“阿基米德計劃”的核心,PIVOT智能系統是合眾倚重的主要競爭力所在。該系統包括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通過硬件、軟件和服務的結合。張勇表示,該系統未來將產生海量人車數據,2020年單車數據量將達50TB,通過大數據分析將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同時,合眾規劃了500個哪吒儲能站,為家庭提供儲能服務。
產品交付只是第一步,商業模式是決定合眾生存前景的另一大因素。合眾汽車此前已對外透露,通過合作渠道,合眾已經簽下5萬輛的訂單,而5萬輛是業界對新造車企業定下的生存線。而張勇也將其在北汽新能源時期的市場營銷思路在合眾再次落地,在哪吒汽車首批“城市合伙人”計劃中,合眾新能源共與經銷商、分時租賃企業,以及金融、充電、電池梯次利用等近百家合作伙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張勇宣布,合眾的目標是到2020年不足兩年半的時間內,通過三款車實現累計10萬輛的銷量。
“國資派”產品相繼交付
雖然經過2017年增資,合眾新能源的大股東已經變成華夏幸福旗下科技公司知合出行,但桐鄉地方政府在其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小覷。與國內眾多新能源汽車項目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扶持一樣,合眾的背后矗立著桐鄉市政府。據悉,最初投資3億元、占合眾汽車75%股比的桐鄉眾合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桐鄉眾合”)正是桐鄉市政府為新能源汽車業務設立的投資機構。目前,桐鄉合眾仍是合眾新能源的主要股東。
而隨著哪吒品牌首款汽車即將上市銷售,綁定合眾汽車的桐鄉市政府也將應該這份投資的結果。按照合眾新能源落戶桐鄉時的承諾,桐鄉工廠一期投產后預計能實現年產值60億元,二期工程計劃于2019年底啟動建設,整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15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預計實現年產值200億元。根據7月27日出現在合眾新車下線儀式上的地方政府代表所言,由合眾新能源帶動的當地的汽車產業鏈投資已經形成。
而在政府資源扶持下進入投產階段的新造車企業不止合眾一家。同樣已經獲得發改委生產投資項目審核的江蘇敏安,其具有四大工藝的整車淮安基地,在今年6月也進入廠房封頂階段。整體項目將于今年三季度竣工,10月敏安將推出首款車型,11月向工信部申請準入。敏安產品規劃中,包括純電動轎車和SUV,以及新能源專用車和低速電動汽車。
敏安汽車成立于2015年2月,由展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展圖投資”)和淮安開發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淮安開發”)出資成立。展圖投資是臺灣零部件公司上市公司敏實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淮安開發是淮安市政府批準設立,隸屬于江蘇省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國有獨資公司。這種形式的合作在新造車企業中頗為常見。地方政府出資、出地,而且給予稅收等政策優惠,并時時關注新造車企業的產品開發和產能建設。
2017年2月,敏安汽車位于淮安經濟開發區的生產基地正式開工建設。生產基地占地947畝,規劃年產能16.5萬輛;一期建設年產能5萬輛,承諾產值將達100億元;全部產能建產后,則可創造500億元以上產值。
作為“國資派”中走的最快的新造車企業,福建云度早在2017年就上市了首款車型。2018年7月29日,云度新能源汽車再次上市了三款續駛里程更長的新車型。
云度新能源作為福建汽車工業“十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2015年12由福汽集團、莆田市國投等四方共同出資成立,濃厚的國資背景,和對地方經濟的重要意義,讓云度順利拿到發改委的生產投資項目核準。生產基地落戶“世界媽祖之鄉”莆田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
但肩負著地方政府振興當地制造業重任的新造車企業,能否在汽車交付后順利擁有自我造血能力仍是未知數。至少從目前的行業環境來看,這些企業的產值承諾并那么容易兌現。
云度汽車在今年3月的2018年戰略發布會上,宣稱今年要銷售3.5萬臺,目標是5年成為自主一流品牌,10年成為國際知名品牌。但有數據顯示,云度目前的月銷量已經下降到不足100輛,企業的下一步發展都押寶在了在新上市的三款高續駛里程車型上。
除了新車面臨的市場接受度的風險,補貼退坡也將成為新造車企業產品交付后更為現實的挑戰,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在不久前的一場論壇上曾直言,“新造車企業前三年的目標是如何活下來。”而行業人士也指出,新車交付只是第一關,在發改委新的產業投資政策將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與地方政府進行責任綁定后,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上,仍將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