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時間,百度的Apollo自動駕駛駕駛平臺在快速迭代。不久的將來,Apollo將迎來第一個“落地”的產品——阿波龍。這款在半封閉環境下,有著固定線路的低速電動車,將應用Apllo,實現L4自動駕駛。
在時任百度總裁陸奇的帶領下,百度去年4月份宣布推出Apollo計劃,7月推出Apollo 1.0,到今年4月,Apollo已經更迭了4個版本。平均每三個月就有一個新版本推出。
跟著Aplllo一起“迭代”的,還有百度的股價。
憑借AI及Apollo,一年多里,ALL IN AI的陸奇把百度的公眾印象,從搜索便成了AI。這樣的改變給百度帶來的變化顯而易見——百度的市值從低點時的400多億美元,一路上漲至超過900億美元。
然而,這一勢頭隨著陸奇的突然“告別”而暫時中止,伴隨著陸奇辭任百度總裁職務,百度股價連續下跌,市值最高蒸發近百億美元。
市場對于百度的未來產生了疑問,沒有了陸奇,百度是否會褪去AI光環,Apollo是否還能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在國際巨頭僅自動駕駛就動輒每年幾百億美元的投資面前,研發總投資在20億美元水平的百度如何繼續維持Apollo在賽道上的位置?
根據百度官方的表述,Apollo是一個開放的、完整的、安全的平臺。將幫助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為了讓合作伙伴達到快速搭建自動駕駛系統的目的,Apollo會為合作伙伴提供一套完整的軟硬件和服務系統,包括車輛平臺、硬件平臺、軟件平臺、云端數據服務等四大部分。
同時,百度也在車輛和傳感器等領域選擇了協同度和兼容性更好的供應商,推薦給接入Apollo開放平臺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使用,進一步降低自動駕駛的研發門檻。
另外,百度也將開放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車輛控制、車載操作系統等功能的代碼或能力,并且提供完整的開發測試工具。
根據Apollo版本的迭代規劃,目前百度已經開放了Apollo1.0封閉場景循跡自動駕駛、Apollo1.5晝夜定車道自動駕駛、Apollo2.0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Apollo2.5限定區域視覺高速自動駕駛四個版本的能力。完成平臺了四大模塊全部開放。
2、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遙遙領先?
去年11月,Apollo入選科技部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入選“國家隊”,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百度Apollo平臺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國內領先地位。
當時,與百度一起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還有騰訊、阿里及科大訊飛。這三家公司的項目分別是阿里云城市大腦、騰訊醫療影像及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汽車近兩年來,也多次出現在普通消費者的視野。如央視春晚現場、烏鎮互聯網大會、雄安新區等。
百度還通過“違規自動駕駛自黑”的方式,來增加Apollo在消費級領域的曝光度。不過,從本質上來講,百度Apollo并不是一個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產品。
Apollo主要面向汽車主機廠、汽車領域創業團隊、開發者。在陸奇的直接領導下,經過一年的業務拓展,Apollo的合作伙伴也超過100家。
據Apollo平臺研發負責人王京傲介紹,截至目前,Apollo平臺開放了超過20萬行代碼,共有2000多名開發者及合作伙伴下載使用了Apollo代碼,近萬名開發者在全球最大的開源社區Github上推薦使用Apollo開源軟件。
同時,Apollo的影響力還獲得了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被知名開源代碼管理組織Black Duck評選為2018最具創新力和影響力開源項目。
從多方面來看,百度Apollo在品牌傳播及業界合作伙伴認知度方面,在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是領跑者。
3、汽車主機廠會選擇百度Apollo作為自動駕駛平臺嗎?
“除了百度Apollo外,現在也沒得可選啊?!边@是對于加入百度Apollo生態聯盟,一家廠商對搜狐科技表露出的最實在的一句話。這位人士道出了目前國內自動駕駛的實情。
2013年起,基于百度汽車大腦,百度的無人車項目開始起步。彼時國內陸續有創業團隊開始了“互聯網汽車”項目創業。但經過幾年的發展,在自動駕駛方面,百度的自動駕駛生態系統在國內已經落地開花。而新能源汽車的創業團隊產品真正落地的卻寥寥無幾。
目前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能夠看到的是,幾乎絕大部分做自動駕駛創業的公司,都加入了百度的Apollo平臺,成為其合作伙伴。即使像之前與百度有口水官司的景馳科技,前段時間也成為了百度Apollo開放平臺中的一員。
“BAT這些公司現在都有了自動駕駛平臺,但百度提前幾年的布局讓它占了先發優勢。騰訊和阿里今年才對外公布了自動駕駛項目,不可能一下子就把騰訊和阿里的剛開始研發的技術用到車里?!边@家車廠對搜狐科技稱,加上又有“國家隊”的背書,這種現狀導致主機廠在新車型研發合作時會優先考慮百度這樣的公司。
“數據方面的因素,也是我們加入百度Apollo平臺的重要原因?!痹谌ツ臧俣仁讓肁I開發者大會上,一名開發者曾對搜狐科技這樣說。做自動駕駛需要用到海量的數據支撐,自動駕駛創業團隊雖然技術方面可能各有各的優勢,但在基礎數據方面,一般沒有能力跟百度相比。2017年年中時,百度就向開發者開放了1萬公里的實際路測數據,供開發者進行數據分析及學習。同時在平臺上也為開發者提供了模擬駕駛支持,方便了技術的開發及驗證。
“選擇跟百度合作,就是我選擇了你,你選擇了我。我們車廠有整套研發能力,里程控制能力,法規安全,還有很大的一個數據庫,完整產業鏈,銷售系統。而百度的強項則是人工智能、數據。”談到與百度合作時,奇瑞方面這樣評價。
4、百度Apollo平臺如何保證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自動駕駛之前有多種流派,比如有的強調視覺攝像頭為主,有的強調以激光雷達為主。從這兩年來看,使用激光雷達與視覺攝像頭,并結合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為自動駕駛提供數據支撐,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唯一選擇。
高精地圖在整個Apollo戰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百度認為,自動駕駛汽車上的所有傳感器在實際道路行駛時,采集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在一些場景下道路信息被遮擋的時候,高精地圖就能給用戶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并反饋給系統做出比較好的判斷。因此,高精地圖可以從更廣義的視角,提供精確的位置信息,為線路規劃提供可靠的信息,來保證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目前百度高精地圖采集量已達30萬公里,覆蓋了全國高速和城市快速路。預計2020年Apollo高精地圖將覆蓋全國所有高等級道路及重點城市道路。在后期維護方面,百度也將及時對之前的高精地圖進行更新,以適應最新的道路情況。
在硬件方面,為了能采集更多的數據用于自動駕駛時的決策,百度在目前測試的車輛上安裝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GPS等多種傳感器。通過與軟件平臺及高精度地圖結合,來實現公共道路的自動駕駛。
從Apollo開放的能力來看,目前使用Apollo自動駕駛平臺的車輛,已經具備了簡單城市道路及限定區域下的高速自動駕駛。但因為絕大多數城市路況復雜,并考慮百度高精地圖采集量有限的原因,最近幾年內,要實現大多數城市普通道路下的自動駕駛,仍然是不現實的。
不過,Apollo方面對此是比較樂觀的。根據之前的規則,到2020年底,Apollo將實現高速公路和普通城市道路上的全自動駕駛。
5、Apollo要做汽車上的安卓難度有多大?
陸奇之前曾說過,Apollo要做汽車上的安卓。本質上是要做一個開放的自動駕駛生態系統。
Apollo生態要以開放對抗之前的封閉。陸奇認為,快速創新的Apollo生態將是中國汽車工業未來數年內跳躍式趕超的跳板。
這就涉及到Apollo平臺給合作伙伴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及是否真正有技術實力及資源,達到各方合作共贏的目的。
在去年首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宣布與長江產業基金會成立Apollo基金。當時雙方稱,未來三年,Apollo基金生態將投資100億元,并將投資超過100個相關的項目。百度、博世、大陸、戴姆勒、福特、英偉達、奇瑞、北汽、一汽、金龍客車共10家企業去年成為Apollo理事會單位。
由于Apollo整個生態還處于早期,其合作伙伴目前只有100多個,但陣容則非常豪華。這里面既包括整車制造商,也有生產商、零部件供應商、以及芯片商、傳感器公司、地圖公司、云服務公司等。同時,也包括汽車方面的創業公司、出行服務公司等。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整個Apollo平臺仍然處于前期投入期。要成為汽車上的安卓系統生態,還需要等待之后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商用之后。
不過,彼時,來自國外科技巨頭及汽車主機廠的系統,將領先百度到什么程度,將是一個疑問。
此外,合作伙伴陣容的強大,也暴露了百度的劣勢。
從合作伙伴的布局來看,與Google的Waymo自己設計傳感器套件等不同,百度將自動駕駛所需的硬件,基本都交給了合作伙伴。
Waymo的自動駕駛系統中感知、決策、規劃部分所涉及的算法都由自己來設計與訓練,激光雷達、視覺系統、雷達系統以及計算平臺的硬件也由自己來設計。
在分工合作已經非常成熟的現代,為何Waymo會“大包大攬”?
此前,地平線創始人余凱曾表示,未來要真正去解決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必須從軟件到硬件、軟硬一體。
余凱表示,通過地平線的實踐發現,軟件和硬件之間配合不好就會出現分離,這種分離是以星期和月的速度往前迭代?!拔覀兛吹揭粋€趨勢,在自動駕駛產業中,半導體廠商不僅僅只是做硬件,它們其實越來越多的往上層在走,越來越多的去構建軟件的架構。我們還看到另外一種情景,傳統的、過去只做軟件的玩家現在也朝著向軟硬一體的方向去走。比如說Google,之前主要是做軟件的,現在也朝著人工智能硬件、軟硬一體化去發展。”
目前來看,百度不具備軟硬一體化的能力,也沒有軟硬一體化的決心。
6、Apollo與國外廠商,在測試數據、系統成熟方面差距有多大?
去年,百度開放了Road Hackers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后。除了開放1萬公里的自動駕駛訓練數據外,也具備了提供海量中國路情駕駛數據開放,基于深度學習的自動駕駛算法演示,以及自動駕駛算法Benchmark評比等能力。
百度李震宇對搜狐科技表示,百度與一汽、北汽、奇瑞等廠商在自動駕駛測試方面,陸續積累了很多測試數據。但由于百度的定位是“賦能者”,與不同廠商測試時取得的這些數據,肯定是需要得到授權后才能共享出來。
另外,這些數據貢獻到Apollo平臺后,各方如何從中受益,之前內部也曾討論過。百度希望在一個封閉的體系內,平臺的伙伴能夠貢獻脫敏后的數據,用于平臺技術的提升。比如說某合作伙伴貢獻一個路口的數據,貢獻一份比較危險的交通事故場景數據,那么平臺會給這個伙伴返回兩份數據,這樣才會使技術變得推進速度更快一些。
實際上,不同廠商的測試數據相互共享,是一個非常難以實現的操作。
舉個例子,很難想象,一汽愿意與奇瑞共享數據。這需要足夠大的利益驅動。
在路測公里數方面,根據Google的數據,目前Google車隊自動駕駛總里程已經超過800萬公里。這些數據主要是在城市街道上測試時得到的。另外,Google分拆自動駕駛項目團隊并成立新公司Waymo后,除了實際路測外,還會通過模擬駕駛測試來優化算法。據稱,Waymo在2017年就做了超過43億公里的模擬駕駛測試。
百度此前也開放了其模擬駕駛測試系統,據稱,開發者在這個平臺上,一天就可以跑100萬公里的數據。
由于國內自動駕駛牌照發放時間不長,百度目前還沒有對外公布自動駕駛測試里程的數據。只是稱Apollo 2.0的簡單城市道路全自動駕駛超過1000公里。
在系統成熟度方面,百度此前與合作伙伴制定了自動駕駛車輛量產計劃。根據時間表,2018年,金龍客車會向市場推出中國首款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北汽和江淮將在2019年實現量產,奇瑞也會在2020年推出量產車。
金龍客車工程研究院院長陳衛強院長稱,“阿波龍”是金龍首臺自動駕駛客車。在決定要做自動駕駛客車項目后,金龍與百度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完成了相關技術應用。按計劃,這款車型將在2018年下半年實現量產。
從“阿波龍”的應用場景來看,這個客車主要會用在特定場景的地方,如汽車小鎮園區、景區、機場、廠區、校園等。這一類場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某一個區域內始終有少量的乘車需求。人員流動、時間流動、地點流動,都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這種場景下,車輛行駛的路線相對固定,行駛速度也很慢。從目前公布的參數來看,阿波龍能實現L4級自動駕駛,但巡航速度只有20公里。據稱,阿波龍量產后,金龍將成為這款車首個集團客戶。
7、百度為研發Apollo平臺投入了多少?
有數據顯示,前三年,業界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投資已經超過800億美元。從目前的趨勢來看,2018年的投資總額將遠超此前三年的總和。
巨頭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投入則更加夸張。英特爾去年通過收購Mobileye進入了自動駕駛領域,為此支付了150億美元。從豐田最近發布的財報來看,其今年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投資將超過220億美元。到2022年,奧迪在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400億歐元,重點就是自動駕駛、電動化和數字化。
在這方面,百度顯然無法與國外廠商進行對比,可以說投入上不處于一個量級。
從百度的財報來看,近三年來,百度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分別為102億元、102億及129億元(約20億美元)。2017年增加的27億元研發費用主要是因為研發人員員工相關成本增加所致。在2017年百度員工降到4萬名以下的情況下,研發人員超過2萬名,比例超過50%。
百度沒有單獨列出Apollo項目的研發費用支出。從整體來看,百度的研發費用主要用于AI領域,自動駕駛就包括其中。
巨額研發投入不意味著一定成功,但多個巨頭的海量投入,實際上說明在全球這條賽道上的領跑者,一定會在這些巨頭中產生。
8、百度的Apollo生態聯盟到底是個什么樣的“聯盟”?
Apollo已經是國內最大的自動駕駛聯盟。在Apollo超過100家的合作伙伴中,不乏英特爾、NVIDIA、博世、福特等國際公司。但看似陣容龐大的聯盟,可能并沒有外界想像的那樣強大。
一名在聯盟內的國外主機廠工作人員對搜狐科技稱,“加入這個聯盟主要還是抱著‘抱團’的心態。在自動駕駛方面,與巨頭相比研發能力還是不夠,因此就需要對外合作?!逼鋵崳伺c百度合作外,這家主機廠還與國內清華、北航等學校都有相關的合作項目?!皣鴥绕囀袌龈偁幏浅<ち?,要提升競爭能力,只能是各種抱團。在研發等方面,一般是自己做自己的,技術方面會有所借鑒。”
但國內某主機廠則對搜狐科技表示,與百度的合作并不是那種特別松散的狀態?!爱吘构緦用嬖诮ㄗ詣玉{駛試運營區等項目,盡管有一些法律法規的問題要突破,但也需要定期對外出一些成果。加上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確實需要外面的技術支持,因此合作還是較為緊密的。但最近這些年一直是投入期,雞蛋不可能只放在一個籃子里,不可能只跟一家合作?!?br /> 9、陸奇離職后Apollo的未來有哪些不確定性?
陸奇辭去百度總裁和COO等一系列職務,被認為是離職的前奏。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總經理李震宇轉向張亞勤匯報。
據搜狐科技了解,在陸奇親自抓Apollo項目期間,利用陸奇的人脈資源,Apollo項目推進非常迅速。在與國際巨頭的合作、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中,陸奇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所以陸奇的離開,對于Apollo的影響巨大。對此,資本市場給出了強烈的反饋。陸奇辭任總裁的消息傳出后,百度的市值迅速跌落至不足900億美元。
同時,陸奇對于百度的改變在營收上還沒有顯現。
對于百度來講,不管是DuerOS還是自動駕駛,這兩個項目仍然是一個投入期的產品,對營收貢獻并不大。今年一季度,百度移動業務營收占比從過去的70%增加到78%。搜索仍然是百度營收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陸奇一年多的改革,在財報上的體現很小,現在沒有了陸奇帶路,依靠AI與Apollo一路狂飆的百度股價,還能像以前那樣一路向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