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美上市的激光雷達公司紛紛公布二季度財報。從交卷結果來看,虧損是主旋律。從很大程度上而言,這樣的成績單在預料之中,因為這些公司正處于上升階段,團隊擴張、技術研發和生產設施建設都是燒錢巨坑。
不過,即便激光雷達領域競爭加劇、商業化落地不確定,仍有投資者源源不斷地向該領域注資。這也意味著,這一賽道仍有商機——砸錢是為了以后更好地賺錢。
Velodyne &Luminar:上市打頭陣,商業化路漫漫
在去年上市的激光雷達公司中,Velodyne公布的二季度營收和虧損都是最高的。值得注意的是,Velodyne不僅是激光雷達第一股,也比大部分激光雷達公司擁有更久遠的歷史。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該公司營收為1360萬美元,遠低于去年同期的2839萬美元。隨之而來的是,Velodyne二季度營業虧損逾9055萬美元,凈虧損為8069萬美元。如果將基于股票的薪酬成本一并計入,現金消耗接近2800萬美元。
想要實現年度目標,Velodyne下半年還需加足馬力。該公司預計,2021年全年營收為7700~9400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一季度營收為1770萬美元,上半年總營收為3130萬美元,下半年總營收至少要達到4570萬美元才能完成年度目標。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也有比較樂觀的數據,比如其出貨量處于領先地位,客戶數量不斷增加,潛在收入可觀。Velodyne Q2激光雷達出貨量超過3800個,其中以現貨購買方式交付與客戶的產品占72%,另外28%則是依據長期協議交付給客戶。在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銷售方面,Velodyne依舊保持領導地位,二季度共售出二百五十多件。Velodyne預計,到2025年將從已簽署并獲批的項目中獲得逾10億美元收入;尚未簽署和授予的一系列項目將貢獻約45億美元的收入。
Velodyne在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是,于上月推出一款全新軟件開發套件Vella。該套件允許客戶在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中使用Vella激光雷達感知軟件高級功能,從而將先進的激光雷達功能引入自動駕駛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等領域。
實際上,自從Velodyne去年利用SPAC上市以來,公司面臨一系列挑戰。上半年,Velodyne高層發生重要變動,其首席執行官Anand Gopalan被報道于7月底離職,任職時長為一年半。而公司整體運作交由首席運營官Jim Barnhart、首席財務官Drew Hamer、首席人事官Kathy McBeath和首席商務官Sinclair Vass等負責。招聘新首席執行官的工作同步進行。
此前,外媒直接將Gopalan的離職界定為內斗鬧劇,但是Velodyne官方并未就此置評。鑒于內部發生變動以及業務尚且處于上升期,Velodyne市值下滑較大,從上市之初的18億美元跌至當下的14億美元。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Luminar 是去年第二家通過SPAC方式上市的激光雷達公司。第二季度,其營收同比暴增84%至630萬美元,也高于今年一季度的530萬美元。該公司的管理團隊已經將全年的營收預期提高到3000萬至3300萬美元。
由于汽車激光雷達的目標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Luminar上季度的營業虧損達到4400萬美元;凈虧損為3683萬美元。SPAC上市之后,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有超過5億美元的現金和其他流動資產。當下,Luminar仍持有閑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為4.5億美元左右,此前也曾購買包括政府債券在內的理財產品。
今年上半年,小馬智行的橄欖枝成為Luminar最大的收獲之一。后者表態,下一代Robotaxi將使用Luminar生產的激光雷達。差不多同一時間內,網絡上流出一張特斯拉車型配備Luminar激光雷達的圖片,于是有網友猜測Luminar向特斯拉出售傳感器。只不過后續事實證明,特斯拉并非計劃將激光雷達傳感器應用到量產汽車上,只是利用它們進行實地驗證。
即便如此,在全球十大汽車制造商中,已經有7家成為Luminar客戶。獲得主機廠認可,自然也在資本市場有所反映。該公司當下的股價為16.5美元,市值位居5家上市激光雷達公司之首,為56.5億美元。
上月,Luminar宣布收購其獨家銦鎵砷(InGaAs)芯片設計合作伙伴OptoGration。Luminar正在整合OptoGration和BFE的最新技術,旨在為其最新的第五代Iris激光雷達芯片賦能。據稱,Iris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夠滿足量產車自動駕駛需求的系統。
Ouster 與Aeva:虧損之下,蘊含亮點
第二季度,Ouster的營收同比大增72%至740萬美元。目前,該公司預計全年營收約為3400萬美元。與同行一樣,Ouster也在不斷“燒錢”,凈虧損從去年同期1130萬美元擴大到為3200萬美元。該公司在其資產負債表上列出了2.4億美元的現金和等價物。
從Ouster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出,2021年Q2主營業務成本同比下滑68%,毛利率高達26%。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其毛利率已經實現扭負為正。要知道,即便對于老牌玩家Velodyne來說,這一目標也是暫且難以達成的。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Ouster從第一款產品OS1開始就以低于競品85%的售價殺入市場,現在能將成本控制做得比較好也不奇怪。另一方面,其于去年將大部分勞動密集型業務轉移到泰國代工,在提高產能的同時也降低成本。
財報顯示,Ouster的主營業務主要分布在汽車、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和人工智能領域,客戶群體呈現多樣化特點。業界周知,激光雷達不僅僅應用于自動駕駛領域,開礦、倉儲和其他工業生產也需要使用激光雷達。而對那些對質量要求不高、追求性價比的采購方而言,Ouster的低價產品具有一定意義。
今年上半年,該激光雷達公司在中國市場也有收獲。3月,獲字節跳動投資的輕舟智航與Ouster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未來,Ouster將持續為輕舟智航提供激光雷達傳感器,助力后者打造自動駕駛的“自動化生產超級工廠”。
得益于低價殺手锏和廣闊的市場,Ouster市值比較穩定,在15億美元左右,略低于Aeva。Aeva正在研發的FMCW雖然量產時間不確定,但是性能強,因此也較受資本青睞。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Aeva表示,其第二季度營收上升至260萬美元,營業虧損和凈虧損分別達到2500萬美元和2407萬美元左右。不過與Luminar一樣,Aeva的資產負債表顯示,其流動資產價值約為5億美元。這意味著,其或擁有額外的財務空間,可用于FMCW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激光雷達公司于年初宣布和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圖森未來合作,在后者的自動駕駛卡車中部署Aeva 4D激光雷達。此外,Aeva還與包括采埃孚和電裝在內的頭部零部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并且獲得保時捷的戰略投資。
競爭加劇,量產落地具有不確定性
五家在美上市公司里,Innoviz市值最低,低于10億美元。在截至6月30日的二季度,該公司的營收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為100萬美元,與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長了38%。和其他競爭對手一樣,Innoviz成本也在激增,這導致其同期凈虧損超過7000萬美元——盡管其中5000萬美元與基于股票的薪酬有關。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綜上,雖然上市能夠為企業帶來一定“糧草”,但是企業尚未解決持續虧損的本質難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主營業務尚未站穩腳跟之前,企業風險會被放大,Velodyne就是一個例子。畢竟,資本市場對業界各種風吹草動高度敏感。
從2020年至今,我們看到激光雷達公司扎堆上市,不同技術路線的玩家層出不窮。但實際上,激光雷達何時規模化量產落地,企業何時能夠實現營收規模增長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亮道智能CEO劇學銘博士曾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直言,因目前真正能夠提供完整激光雷達供應的資源非常稀缺,挑戰依然存在,行業實現大規模量產預計將在2024年以后。
而且,自動駕駛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雷達傳感器,至今仍需打上問號。從某種程度上而言,4D毫米波雷達與激光雷達性能差異不大,且商用程度幾乎處于同一水平,但是前者價格更低。試想,如果激光雷達的價格遲遲沒有下降,而更高性能的4D成像雷達開始涌現市場,人們又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再者,現在激光雷達的路線也呈現多樣化趨勢,雖然長遠來看純固態是大勢所趨,但是現階段行業仍處于機械式、混合固態、純固態等多種技術路線并存的局面。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除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激光雷達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戰場還是那片戰場,而舞臺的主角不僅僅有它們。一方面,國內的初創企業在激光雷達領域緊鑼密鼓地布局。8月上旬,禾賽科技被報道計劃進行規模約3億美元的美國IPO,有望成為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同一時間段,Innovusion宣布獲得6600萬美元B+輪融資。
另一方面,華為、大疆等科技公司也在搶灘車規級激光雷達市場。去年底,華為首次面向行業發布了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并稱該款激光雷達更適合我國路況下的場景。從去年初在CES上發布泰覽-15,到去年中正式發售,大疆只用了僅僅半年的時間,且同時兼顧了實用、量產、便宜,大疆在激光雷達領域的研發實力可見一斑。
今年以來,蔚來、長城和上汽等自主品牌紛紛發布新車型,且確認將搭載固態或半固態激光雷達。所以,即便是在大背景不確定的情況下,資本市場還是為激光雷達添了一把火。
伴隨著自動駕駛逐漸普及的東風,雷達市場或將迎來一波機遇。未來的贏家有哪些,我們尚且不能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積極迎接挑戰、善于把握機遇的玩家將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