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超卓認為,“汽車達到L2級別以上,理論上都是能夠被操控的對象,因為你的轉向、加速和剎車,由EPS掌控,就可以操控轉向,甚至不需達到自動駕駛級別,ADAS輔助駕駛,就可以被破解進去操控這輛車。”陳超卓認為,車輛完全有可能發生被黑客操縱的情況,在線的信息安全顯得格外重要。
與業界對自動駕駛安全的關注不同的是,普通消費者在這方面顯然還欠缺足夠的認識。
事實上,中國的消費者跟美國和德國的消費者相比,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的態度不盡相同,前者的安全意識和隱私意識遠遠不如后者。
而在今年汽車質量安全高峰論壇沙龍上,TUV萊茵大中華區交通服務副總裁黃余欣以“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為主題,分享了TUV萊茵基于數據的安全性、隱私性、功能安全、網絡安全三個維度,針對中、德、美三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車輛的態度的調研結果。
黃余欣最后總結,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提高數據保護透明度,投資建設網絡犯罪的防范措施,對中國消費者普及隱私及安全保護知識、深度研究本地駕駛習慣和行車環境等解決方案,可增強中國消費市場對自動駕駛的信心。
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更加的火熱,安全的問題也引發了用戶的廣發關注,不管是行駛系統、車身系統以及轉向系統都牽動車車主的人身安全。所以保護企業的研發信息、保障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如何應對客戶日趨增長的信息安全管理需求,建立規范安全的信息管理體系,已成為擺在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所以現在不管是業內專家或是消費者都會產生這樣的質疑:關于自動駕駛真的安全嗎?也許隨著質疑的聲音擴大,網絡信息安全也將成為自動駕駛終極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