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首汽約車上線了網約車行業第一個AI產品——CI車載智能硬件系統(以下簡稱CI),引起了大家的關注。CI的駕駛輔助、安全監測、語音交互、智能娛樂等功能,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加安全和智能的出行方式,提升出行舒適度。
相比CI為網約車帶來的功能提升,它通過技術實現了驅動服務升級這點更具有探討價值,可以說是為網約車行業未來如何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指明了一條道路。
百度加速自動駕駛進程 首汽約車成網約車行業受益者
近期百度發布的Apollo2.5版本,引起業界的關注。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表示,Apollo2.5支持限定區域視覺高速自動駕駛,提供更多場景、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能力支持。未來百度將開放更多技術和資源,面向全球提供自動駕駛技術和解決方案。
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巨頭,百度是最早提出自動駕駛汽車計劃,也是最早公布量產計劃的公司,在自動駕駛和AI領域深耕多年。2017年4月,百度Apollo平臺發布,至今已與多家車企、汽車配件公司、自動駕駛公司達成合作。在業內人士看來,Apollo將原本分散的自動駕駛公司連接了起來,組成共同體集中解決技術難題,推動自動駕駛進程加速。
而且通過“獨立研發、上下打通、開放共享”,百度不僅在AI技術上優勢突出,還打通了從芯片到零部件再到整車設計制造的各個環節,形成了自上而下整合而成的全面路線。此外,百度也在車聯網、汽車安全、車載OS、云端數據均有布局,以構建更加全面的智能汽車生態。
首汽約車的CI車載智能硬件系統,就是基于百度的DuerOS研發而來。記者認為首汽約車應該是百度加速過程中的受益者,幫助它奠定了在網約車行業里的技術領先地位,并實現在服務上的持續領先。
目前市場上各平臺提升服務的方式,都通過“平臺、人、車”的升級方式來完成的,脫離不開“平臺合規、駕駛員培訓、車輛統一”的路子。因為這是最容易完成、并能夠最快見到效果的服務升級方式,但也最容易觸摸到天花板。假設有一天,所有平臺都合規、司機都通過了專業培訓、車輛都嚴格按照規定統一準入標準后,行業里的玩家們在服務上又會重歸同一條起跑線,至少記者覺得水平不會相差太遠。
而百度幫助首汽約車通過技術打開了實現服務超越、領先的新道路,實現了智能網約車的從無到有。
未來隨著百度在自動駕駛和AI技術上的突破,首汽約車也能完成技術迭代,不斷推出2.0版本、3.0版本,就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網約車AI產品方面的技術領先地位,做到“強者恒強”。
先完成從0到1才有可能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這幾年互聯網行業、汽車行業、出行行業都將目光瞄向了自動駕駛和AI技術,業內專家和媒體也都認為這會是下一個風口。但在向這個風口沖刺的過程中,大家采取的方式并不相同。
網約車行業里滴滴、美團、首汽約車等都在布局自動駕駛和AI。前面兩者是通過自行研發的方式,想要一步到位實現自動駕駛和AI技術結合的成熟運用。滴滴從2017年3月就在加州山景城開設人工智能實驗室,今年1月在北京也成立了AI Labs;美團從2016年開始就成立了項目組,研發無人車配送,今年上線網約車業務后也宣稱要做“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
但自動駕駛從實驗室到實際商業化落地,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短期內要看到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應用幾乎不可能,除了技術本身研發的難度外,自動駕駛所需的數據也要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相比之下,與百度合作的首汽約車同樣將目光投向了自動駕駛,但選擇的第一個突破口是車載智能硬件系統。
這個做法看似沒有直接推出自動駕駛那么驚艷,但CI的上線讓首汽約車在AI領域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大家都知道,任何產品的出現,從無到有都是最困難的。
而這有極大可能讓首汽約車實現“彎道超車”,實現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上的領跑。
因為CI的上線將更好地幫助首汽約車完成各種數據的收集,而通過數據的積累更新,也能夠反哺首汽約車和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研發,畢竟實踐才是真理,通過實際運用所得到的數據和實驗室里理論上的數據相比,前者顯然更有意義,不然各大科技巨頭也不會耗費大力氣要做自動駕駛車輛的實際道路試運行了。而首汽約車能夠提供的是所有在運營車輛的數據,顯然能夠加快機器學習的速度。記者認為這種“小步快跑”的方式可能更加有效,能更快幫助首汽約車實現自動駕駛的落地。
當然,在這場網約車行業的技術軍備競賽中,誰能夠成為最后的勝利者現在還言之過早。但就目前來看,上線了CI車載智能硬件系統的首汽約車情況更為樂觀,最有可能一步領先、步步領先,最終通過技術驅動,持續占領網約車品質服務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