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標榜“造用戶用得起、用得爽的高效智能電動汽車”的威馬汽車,日前給新能源造車領域的新勢力們一記重錘。

4月20日晚,威馬汽車正式對外界公布旗下首款系列車型EX5的上市售價,新車共提供六款車型,售價區(qū)間為16.65-29.88萬元,補貼后售價為9.90-21.63萬元。9.9萬元的起售價格甫一露出,業(yè)界為之震驚,同時也引發(fā)不少爭議。

于是,在次日的媒體專訪中,各路記者紛紛就定價策略一事向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沈暉拋出多種疑問。價格定這么低,還有盈利空間嗎? EX5出行合作版是否僅針對出行服務市場,零售終端普通用戶可以買到嗎? 威馬這一定價策略系賠本賺吆喝,不給其他創(chuàng)業(yè)公司留活路……諸多疑問之下,且看沈暉如何作答。
記者:價格定這么低,還有盈利空間嗎?
沈暉:不低,我們是用戶思維。我們一直在問用戶,很多都會關注續(xù)航里程。我認為續(xù)航里程、里程焦慮有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在歐洲,傳統(tǒng)汽車公司擔心以后的發(fā)展,在媒體投放上一直夸大里程焦慮,這種焦慮后來傳到中國。若一個人每天明明只開300多公里,但是告訴你300公里就斷電了,里程焦慮隨即而來。
記者:電池大概占汽車總成本的比重是多少?
沈暉:電池成本是商業(yè)機密。我們專注了三到四年,有很多核心技術在里面。不管是研發(fā)、供應鏈管理、還是制造,我們在成本上很有信心,可以做到質量好,成本合理。從研發(fā)、制造角度,大家也許能挖出我們用哪家電芯供應商,但是問題核心在于電芯買進來以后怎么串,怎么做成模組,模組怎么做成包。
另外,與傳統(tǒng)汽車的比法不一樣,電動汽車電池成本不是簡單地計算購買電池成本,還有后面的二次利用、回收和其他一系列工作。
記者:有觀點認為你們的定價是賠本賺吆喝,不給其他創(chuàng)業(yè)公司活路,對此,您是怎樣想的?
沈暉:關于價格,誰會做虧本生意?過去四年我們一直在培養(yǎng)三個能力。第一個能力是新能源電動智能汽車的正向開發(fā)能力。正向開發(fā)能力里面,產品創(chuàng)造又有三步,分別是產品定義、產品設計、產品研發(fā)。大家一講到成本控制,很多人說是供應商,其實不對,產品定義決定產品成本,用戶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其實車里面有太多的產品定義,一定要抓住用戶的需要來定義產品,將需要的東西定義進去,不需要的東西不要定義進去。EX5有300、400、500三款車型,對日常行駛里程兩三百公里或者三四百公里的用戶而言,就沒必要買五百公里的車型。
第二個是智能制造體系。智能制造體系是供應鏈加我們內部工廠。我在汽車圈多年,培養(yǎng)了很多供應商,這些供應商看到我來創(chuàng)業(yè)有兩個優(yōu)勢。第一個是大家認為我個人跟團隊靠譜;還有一個是供應商看到我們的產品,知道我們產品的定位、我們的量會跑到多少,他的報價、模具攤銷、研發(fā)費攤銷各方面都會比較實在。
第三個是產品運營體系。產品運營體系很重要,我們跟傳統(tǒng)車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車交付給用戶的那一天就是服務用戶的開始。傳統(tǒng)汽車是一錘子買賣,所以他們講的是消費者,消費就結束了。我們不講消費者,講用戶,在用車過程當中怎么來幫助他們降低負擔,使體驗升上去,并且在整個使用周期里我們認為我們車成本也很低。
關于價位,我們調研過,很多用戶說中國乃至全球市場上,沒有一款大家用得比較好又能用得起的產品。用得好用的產品定位是多少?我們做了一個分析,EX5普通版系列、Pro系列、還有針對出行應用場景的系列,很多核心部件都是共享的,這樣成本可以下降很多。同時,在供應鏈上,我們有自己的制造體系,省下的資金相當于留在體系里貢獻給用戶。
客觀地講,我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新造車勢力,大家應該是友商。到目前為止,大家的銷量幾乎都為零,互相競爭沒有意義。當然,我們現(xiàn)在的預定量還是不錯的。
記者:4月20日22點電商上線,您能透露一下到現(xiàn)在為止具體的預定數(shù)據(jù)嗎?
沈暉:大概每分鐘三四臺的速度在預定。
記者:威馬如此激進的價格策略是您在創(chuàng)始企業(yè)之初就有所考慮,還是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競爭比較激烈才定的?
沈暉:早在2015年1月份啟動時就定了。首先,做產品要搞清楚自己身處哪個細分市場。中國汽車市場一年近3000萬輛新車銷售,哪個細分市場體量最大?肯定是A級車;這個細分市場里用戶最喜歡什么車?SUV;SUV里面最大的爆品是什么?全中國、全世界是途觀。所以,我們希望弄一輛能搶途觀市場的SUV。從啟動EX5平臺開發(fā),到后面的車型開發(fā),短期之內這一方向不會改變。
同時,我們身為普及者的角色,從研發(fā)、設計、供應鏈管理、制造、營銷渠道、服務渠道,甚至后面的汽車金融、二手車,以及后面的充電服務體系全部都是按普及者來做。
記者:威馬價格發(fā)布,會不會影響整個新勢力造車的定價?
沈暉:前面說過了我們跟新勢力造車是友商,我們的競爭目標是傳統(tǒng)汽車公司,而且我們是用戶思維,如果你是真正了解用戶心理,就覺得我們定價是很合理的。新造車團隊都有好的車在市場里面是沒有問題的,汽車市場一年3000萬輛,就算我們拿到一百萬輛也只是占比一點點,問題不是很大。

記者:關于9.9萬售價的EX5出行合作版,請您介紹一下商業(yè)模式?
沈暉:EX5出行合作版主要針對出行服務市場。現(xiàn)在出行行業(yè)的產品絕大部分是在零售端、to C端賣不出去的產品,打個折就扔給出行平臺,這個體驗其實并不好。前兩年大家都圈地,用這種車無所謂。現(xiàn)在他們發(fā)現(xiàn),真正對出行的理解跟做平臺還是不一樣的。針對出行的不同版本,很多用戶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一個正常to C的車,跟作為出行方面需求的車是不一樣,現(xiàn)在很多出行公司在找我們合作。
記者:零售終端普通用戶可以買到合作出行版嗎?
沈暉:普通用戶同樣可以買到,主要根據(jù)用戶自己的使用情況,如果你不是這樣使用的話去買這個車是沒有必要的。現(xiàn)階段,我們還是以直接給最終用戶為主,到時候會專門宣布。
記者:售價公布后,威馬汽車面臨的挑戰(zhàn)是什么?
沈暉:作為初創(chuàng)企業(yè)我們挑戰(zhàn)很多,第一個就是用戶對產品買不買單,我們要做很多分析;第二我很想知道傳統(tǒng)車廠有什么應對措施,客觀來講,傳統(tǒng)車廠在人、財、物、品牌、政府支持方面都是有優(yōu)勢的。
蓋世小結: EX5系列車型補貼后9.9萬元起的勁爆售價,讓 “造用戶用得起”的威馬汽車實至名歸,至于用戶是否真正“用得爽”,還需新車正式上市后接受市場檢驗。不過,這一售價著實讓業(yè)界震驚不小,對小鵬、車和家等一眾尚未公布售價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必將帶來不小壓力,甚至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在未到市場爆發(fā)期前就提前進入了市場洗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