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最初傳言到官方數次否認,吉利汽車意圖收購馬來西亞最大車企寶騰及英國蓮花汽車的消息始終不絕于耳。如今,多家外媒同時報道稱這家中國自主車企終于把收購計劃“生米做成熟飯”。
據外媒報道,馬拉西亞寶騰汽車公司母公司DRB-HICOM宣布策劃重大資產重組,申請股市停牌。據悉,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已同意將其旗下馬來西亞最大的汽車公司寶騰汽車PROTON 49.9%的股份和英國蓮花汽車51%的股份出售給吉利汽車。
■收購寶騰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情”
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車企之間的合作也一樣,無不與利益相關。車企之間不管是合作或是聯盟都像在上演一場愛情故事。起初,因為利益和未來的發展而互生合作意向的“曖昧”;隨后,簽署協議,成立公司走在一起;最后,向市場投放新產品,產生“愛的結晶”。不過,因合作失敗導致“離異”的也不在少數。此次吉利并購馬來西亞寶騰,正是這樣一段車企“愛情”的開始。
此次參與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的車企除了吉利還有雷諾和標致雪鐵龍集團(PSA)和通用汽車等跨國汽車集團。在參與競購寶騰的車企行列中,吉利集團能脫穎而出,將寶騰這個馬來西亞最大汽車生產商收入囊中,其過程可謂跌宕起伏??赡芎芏嗳瞬荒芾斫?,寶騰到底有啥收購價值?旗下除了有個不再輝煌的蓮花跑車之外,既沒有值得稱道的平臺技術,也沒有多大的品牌價值,而且馬來西亞汽車市場容量也不大。那么吉利汽車為何如此大費周章地要將這個幾乎走入絕境的車企收入旗下?
“寶騰和路特斯的加盟將進一步完善吉利集團的全球化布局。吉利集團對寶騰汽車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將充分尊重其品牌歷史,以吉利的創新技術和體系化管理能力為依托,重塑寶騰往日輝煌,寶騰汽車也將成為吉利進軍東南亞市場的一個產業協同基地。同時,我們將進一步釋放和提升路特斯的品牌魅力,增加新品投放,擴大產量規模,推動路特斯的發展進入全新階段。” 吉利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CFO李東輝表示。
首先,寶騰汽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汽車生產制造商,而且也是由馬來西亞政府所主導和支持的汽車工業集團。雖然近年來銷量有所下滑,但寶騰汽車在東南亞依然享有極大的影響力。所以,如果吉利能夠成功的并購寶騰汽車,它將毫無疑問擴大吉利在東南亞的品牌影響力,幫助吉利徹底提升東盟市場的知名度。
其次,對于東盟這個擁有超過6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平民汽車”是重中之重。而對于素來有著“質優價廉”、“方便好開”口碑的吉利汽車而言,以這次收購為契機,甚至可以憑借極低的關稅(甚至零關稅)搶占這個巨大的市場,到時候相對于其他汽車品牌不可謂是巨大的競爭優勢。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寶騰汽車是著名跑車生產商——路特斯(lotus)的控股公司。吉利收購寶騰成功,就能夠獲得路特斯的車身輕量化技術,建立自己的鋁制車身生產線,以及借助路特斯在跑車技術方面的經驗,為未來性能車型的開發提供支持。李東輝表示,“此次合作將進一步釋放和提升路特斯的品牌魅力,增加新產品投放,擴大產能規模,推動路特斯的發展進入新階段。”
■寶騰汽車順“大勢”進“大市”
DRB集團CEO Syed Faisal Albar表示:“相信有了新的戰略合作伙伴,寶騰汽車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并重獲新生。寶騰是馬來西亞第一民族汽車品牌,擁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在此次交易達成后,DRB將與吉利集團精誠合作,不辜負馬來人民的厚望,為寶騰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對于寶騰來講,在包括多家跨國汽車集團在內的參與競購企業中,最后選擇了影響力相對最弱的吉利集團,它也是認真打過一番算盤的。不難看出,選擇吉利,能夠使寶騰汽車既趕上 了“大勢”又能順勢進入“大市”。
就“大勢”而言,今年恰逢東盟成立50周年,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將為東盟帶來切實益處。這意味著中國同東盟的關系將更為穩定。與此同時,有可能對中國與東盟關系造成影響的南海問題,也將隨著特朗普外交、軍事政策的改變而變得不再突出。3月30日,《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初步成型,中國及東盟10國各方均表示滿意。這意味著,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往來將更為順暢,前景也更為廣闊。
至于中國與馬來西亞的雙邊關系,已經在2013年由戰略合作關系提升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經貿領域,從2009年開始,中國連續7年是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也是中國在東盟最大貿易伙伴,2015年雙邊貿易總額達970億美元。根據中馬兩國政府協議,2017年要把雙邊貿易額推至1600億美元。
任何商業活動,特別是跨國并購活動,都無法擺脫政治、外交因素的影響。由此可見,在中國與東盟、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大勢”層面,為中國企業收購寶騰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同時,選擇吉利也是寶騰汽車為進入中國市場這個全球第一大市場所做的“背書”。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雙雙突破2800萬輛,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2016年,東盟新車銷售316萬輛,同比增長3%,僅為中國市場銷量的11%。其中,印尼新車銷售106萬輛,連續3年成為東盟第一大汽車市場;泰國和馬來西亞分別以80萬輛和66.7萬輛位居第二和第三。
雖然體量不大,但整個東盟汽車市場的競爭同樣日趨激烈,這也日益擠壓了寶騰在整個東盟市場的生存空間。反觀中國市場,雖然競爭更為激烈,但中國市場汽車消費結構極不平衡,一二線城市與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特征存在巨大差異。這便決定了即便是新生品牌,面對差異化顯著的中國汽車市場同樣不乏生存、發展的空間。
因而,有中國這一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做“背書”,由中國企業接盤的寶騰,在中國市場并非沒有機會。換言之,似乎也只有中國市場可以接納寶騰。
■前景美好但仍充滿挑戰
其實這幾年,中國品牌一直沒有放棄對海外市場的開拓。在“北上”和“西進”之后,此番如果吉利能夠成功并購寶騰,組成聯盟,那么中國品牌“南下”指日可待!
盡管結局看似很美好,事實上對于吉利而言仍然充滿著不少挑戰,畢竟雙方的合作也不是無風險的。
一方面,吉利進軍東南亞市場不可避免地又會面對來自日系企業的激烈競爭,而且日系企業實力著實強勁,比中國企業更了解東盟市場,而且已經占據了東盟很大的市場份額,并有著良好的口碑。所以,未來吉利想要通過寶騰品牌開拓東盟市場,還需要更加努力修煉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產品力才行。另一方面,寶騰雖然是馬來西亞國民汽車,但如今的發展境況并不好。比如在被強制使用寶騰的馬來西亞出租車行業,司機們對于寶騰車頻發的發動機故障就十分不滿。所以,如果吉利與寶騰合作,首先需要想辦法幫助其恢復在馬來西亞國內的聲譽和市場份額,才有希望進而開拓東盟市場。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吉利旗下目前已經擁有四個品牌,這四個品牌的所有發展都需要吉利付出很大的努力去經營。那么吉利真的有精力去做好寶騰和路特斯嗎?寶騰已經在2015和2016連續兩年虧損,吉利現在購入,想要在短期之內將寶騰和路特斯扭虧為盈,似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排除需要在一段時間內做大量“填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