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歐洲正在采取前所未有的舉措淘汰傳統燃油汽車,并大舉增加對電動汽車的投資力度。在過去的一周里(11月16日-11月22日),德國、英國以及大眾、寶馬等企業宣布的在電動汽車市場的投資總額就已接近八十億歐元。
德國和英國政府加大電動汽車投資
11月18日,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在《金融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示,為滿足該國零排放的環保目標,英國禁售燃油轎車和貨車的時間將提前至2030年,比其今年2月承諾的2035年又提前了5年。為了實現2030年禁售燃油車的目標,英國政府將投資28億英鎊(約37億美元),建設充電樁和擴大電池的生產,以大規模推廣電動汽車。
幾乎同時,德國政府也宣布撥款50億歐元,以幫助汽車行業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以及對電動汽車的高額投資。在德國政府此次推出的一攬子支持計劃中,10億歐元將用于延長電動汽車購買補貼至2025年,而原本計劃此項補貼將于明年結束。
疫情的大流行是德國和英國采取上述措施的重要推動因素。英國首相表示,“我們將利用科學戰勝病毒,也必須利用同樣非凡的力量修復COVID-19帶來的經濟損傷,并更好地重建。所以,現在是時候制定綠色復蘇計劃了,提供高技能工作,讓人們知道正在幫助國家更干凈、更環保、更美麗,從而有著滿足感。”
德國環境部長也有著類似的愿望,“我們想擺脫環保危機,也想擺脫經濟危機。”在德國推出電動汽車資助計劃,將幫助汽車行業應對疫情導致的市場需求下跌。10月份,德國新車注冊量同比下跌3.6%至274,303輛。但是,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同比暴漲365%至23,158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注冊量則上漲256%至24,859輛。
電池和生產設施成企業投資重點
今年9月份,歐盟委員會建議提高歐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5%,高出2014年設立的40%減排目標。為了滿足排放法規并避免罰款,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成為絕大多數企業選擇的解決方案,因此加大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也是情理之中。
11月中旬,大眾集團宣布,未來五年,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將為350億歐元,并且預計2030年的純電動汽車的產量大約為2600萬輛。為了更好地向電動化轉型,大眾集團積極調整工廠的生產工作。比如,除了對德國茨維考和埃姆登的工廠投資改造之外,大眾集團將投資6.8億歐元,將其商用車部門運營的漢諾威工廠轉型成多品牌汽車生產基地。
為電動化轉型而改造工廠的并不只有大眾集團,還有寶馬。上周,寶馬宣布,其將改造德國工廠以生產電動汽車和相關零部件。比如,在2026年之前對慕尼黑工廠投資4億歐元進行改造,生產下一代電動汽車,而雷根斯堡和萊比錫工廠正在為生產電池模塊做準備。
電池為另一大投資重點。曾有分析師表示,若要滿足歐盟的環保汽車目標,將需要多達500GWh的電池電芯,這意味著歐盟電池產能將至少擴大到現今的10倍。因此,電池在歐洲擁有著廣闊的增長空間,因此也吸引了不少企業投資建廠。
11月17日,蜂巢能源(SVolt Energy Technology)宣布,計劃在德國薩爾州投資約20億歐元(約24億美元)建設其首家歐洲電池廠以及電池模組和電池包廠,旨在從歐洲快速增長的電動車需求中獲益。新工廠預計在2023年底投產,產能將達24千兆瓦時,每年將為30萬至50萬輛電動車提供動力。
特斯拉電池供應商松下也開始考慮在歐洲設立電池廠的可能性。11月18日,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宣布將與松下以及挪威最大工業企業海德魯公司合作,探討在挪威設立鋰離子電池工廠的可能性。11月18日,三家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工廠將“基于松下的領先技術,瞄準歐洲電動汽車和其他市場應用”。松下公司發言人稱,該工廠可能會為特斯拉的柏林工廠供應圓柱形電池。
在商用車應用領域,斯堪尼亞也于11月17日宣布,未來幾年將投資10億瑞典克朗(約1億歐元)在瑞典南泰利耶市(S?dert?lje)建造電池廠,以滿足旗下電動產品擴大的需求。新工廠將負責把從Northvolt謝萊夫特奧電池廠采購的電芯組裝成電池模組和電池包,預計該廠將于2021年初開始動土建設,于2023年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