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接下來的四個月時間里,中國汽車市場極有可能出現價格戰。一旦發生,對于汽車品牌、經銷商來說都是極大的挫傷。
文/騰訊汽車 畢然
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舉辦了疫情后首次線下月度形勢分析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指出,盡管疫情已經得到了較為有效的控制,但汽車市場并沒有如此前預估出現報復性消費的局面,“預期和現實還是有不小差距的。”
按照已有的數據推斷,肖政三認為今年疫情造成的車市四個月的虧空很難填補,在年末時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市場都極有可能出現雙雙下滑的狀態,在市場需求相對不足的當下,高庫存已成為一種必然。
因此,在接下來的四個月時間里,中國汽車市場極有可能出現以價換量的情況,也就是此前曾出現過的價格戰。一旦發生,對于汽車品牌、經銷商來說都是極大的挫傷。但沒有人能提前知曉,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究竟會在什么時間點爆發。
車市復蘇跡象不明顯 四個月難補上百萬輛的“虧空”
在經歷了連續近兩年汽車行業銷量下滑后,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更是讓本就慘淡的中國車市徹底“觸了底”。
今年2月,中國汽車產量為28.5萬輛,同比下降79.8%,環比下降83.9%;汽車銷量為31.0萬輛,同比下跌79.1%,環比下降83.9%。3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42.2萬輛和143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44.5%和43.3%。1-3月,汽車總體產銷分別完成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
年初,中國汽車市場被按下了暫停鍵,大家都在期待好轉的那一天。
慶幸的是,今年4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0.2萬輛和207萬輛,環比增長46.6%和43.5%,同比分別增長2.3%和4.4%,月增速為今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其中銷量更是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下降。
隨后的5月-7月的數據,似乎也延續了這一利好。但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明顯復蘇?答案是否定的。
在肖政三看來,盡管從過去幾個月的數據來看,單月的同比、環比數據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但增幅不大,無法作出“車市總體出現復蘇”的結論。
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新車市場下滑幅度約為18.5%,換算成銷售數據就是:比去年同期少賣了210萬輛車。
二手車方面,今年前七個月的交易量為677萬輛,同比下滑16%。和新車一樣,換算成絕對值就是:二手車交易量少了120萬輛左右。
這意味著如果今年中國車市二手車交易量想維持在去年同期水平,也就是1500萬輛左右的話,那最后幾個月就要將少交易的120萬輛不上,壓力還是很大的。
“單月環比是在增長,汽車廠家和經銷商也的確在進行各種發力,也的確有一些刺激政策存在,但想要彌補前四個月因疫情造成的虧空還是很難的。”對于今年整體的車市成績,肖政三并非持非常樂觀的態度。“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到年底很有可能出現銷量雙雙下滑的情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明確表示,今年下半年的中國車市降幅會繼續收窄,預計會在-5%左右;乘用車全年降幅預計會在15%左右,絕對值為1800萬輛。
價格戰或再起 合資/自主更易被卷入其中
對今年車市持謹慎態度的并非只有肖政三,不少業內人士對今年中國汽車市場都做出了較為冷靜的判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預測,全年年汽車銷量表現增減有可能收緊到10%以內。在他看來,中國汽車市場也將出現幾個新的特點。
比如,中國汽車行業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勢必會帶來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再比如二手車交易量將逐漸上升,甚至超過新車交易量;電動汽車下鄉將引發新的爆點等等。
而肖政三則明確認為,“接下來的四個月有可能會出現價格戰。”但他同時強調,價格戰對品牌和經銷商發展都是極大的挫傷,他呼吁車企和經銷商都應盡量避免價格戰的爆發。
一份來自威爾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2020年8月市場洞察及價格月報》顯示,隨著疫情影響下剛需逐步得到釋放,目前市場已經進入了平穩運行的階段。
數據顯示,今年7月,奧迪、奔馳、寶馬三大一線品牌銷量同比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雷克薩斯,沃爾沃,凱迪拉克同比增速也超過了20%。
“目前整體消費環境已經逐步平穩,8月份的豪華市場依舊保持良好的銷售態勢,價格指數下降0.2%。”威爾森北京公司總經理常亮說,盡管搶占市場份額、擴大銷量仍然是各大國產豪華車品牌的主要任務,但7月國產豪華車市場價格指數環比仍然下降了0.3%。
這意味著盡管豪華車品牌市場價格有所微降,但仍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與此同時,合資品牌為進一步爭奪市場,轎車及SUV車型均不斷下探,尤其是合資品牌轎車正在走一條以價換量的路線。再加上合資SUV“入門級”車型布局不斷完善,刺激需求穩定增長。
根據威爾森的預測,疫情后市場繼續穩定恢復,預期合資市場8月增長10.2%,8~9月隨著同期銷量回升,增速將有明顯回落。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合資品牌下壓的影響下,生存空間被無限壓迫;轎車方面,車型投放或迭代力度不斷減小,更多的將精力轉移到SUV陣營,但隨著合資品牌SUV產品布局的完善和價格下探,自主品牌又迎來極大的考驗。
這意味著一旦車市價格戰爆發,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將更容易被卷入到這一場戰爭之中。或許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所說的那樣,“如果剩下這四個月(哪個汽車品牌的銷量)目標過高就很容易有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