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特斯拉Model 3在國內和全球都有著不錯的銷量,不過自它推出至今始終都圍繞著一個問題:為什么內飾這么簡單?這當然不是對它的褒獎,更多的是質疑和不滿,認為這是一種節省成本做到極致的行為。趁著這次T-talk分享會,咱們一起來了解Model 3內飾設計背后的故事,能否打消您心中的疑慮。
汽車內飾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汽車的初期可以稱為機械時代,簡單的儀表只能顯示很常規的信息,人與汽車之間更多的是靠對車的了解以及肉體的感覺。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入到了功能汽車時代,越來越多的功能對應越來越多的顯示信息以及按鍵,讓更多人可以更直觀的了解汽車,同時汽車也成為更舒適的出行工具,在這個階段,甚至不少品牌都以案件多來彰顯豪華和科技感,甚至至今也有車企依然延續著這個傳統。
而近幾年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到汽車正進入到智能汽車時代,擁有更多的功能,但內飾也需要用更簡單的界面來呈現。Model 3中控臺取消了傳統儀表盤、實體按鍵,將操作控制、信息展示集成在15英寸觸摸顯示屏和方向盤滾輪中,全車就一個雙閃按鍵是法規規定的,就像當時iPhone剛推出時一樣,只有一個home鍵和音量調節以及開關鍵,做到極簡效果。
特斯拉Model 3在內飾設計之初其實是做加法的,之所以稱之為做加法,是因為他們把整個內飾先全拿掉,然后由工程師和設計師一起商討,從左往右一點一點、1cm1cm的往上加,設計師說這里不能再多了,工程師說這里不能再少了,最終雙方達到平衡,為我們呈現出了現在的樣子。
車內最醒目的就是中間這塊15英寸的觸控屏了,它在開發之初秉承著三大原則,分別是視野優先的安全原則、信息優先級的原則和信息的可視化原則。
安全性原則:這是行車的根本也是最優先的原則,內飾設計不能分散駕駛員注意力,不能干擾駕駛員視線,也不能過度打擾駕駛動作。因此Model 3取消了儀表盤設計,中控屏尺寸相比Model S也縮減了不少。另外還一個非常細節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就是屏幕位置剛好可以讓駕駛員不用頻繁挪動身體進行操作,避免行車時的安全隱患。
信息優先級:Model 3 的交互設計把15寸屏幕整體分成了三塊區域:行車信息區,內容切換區,快捷菜單區,按照使用頻率,分配菜單優先順序,越與駕駛安全相關的越在簡單直接的位置;行車信息區最關鍵,承載原儀表盤的重要信息,布置在離駕駛員視線最近的左側,呈現包括車速、擋位、車輛狀態、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等關鍵信息,優先級最高;
信息可視化:例如空調的溫度、風向設置,采用可視化操作方式,可通過滑動屏幕實時控制出風口,直觀且具有趣味性,有效地降低了用戶的學習成本,提高產品的使用體驗。
此外,中控屏不僅在軟件設計方面下了很大的心血,在硬件方面也非常下本。不同于消費級電腦顯示器和平板電腦,汽車的觸摸顯示屏的工作溫度為-30℃~70℃,Model 3的中控屏使用壽命可達到15年,遠超家用電腦的3-5年,如果放到家用電腦中可以說是軍工級別的了。
最后,在Model 3極簡主義內飾中,隱藏著智能時代下多個特有創新功能,擁有專利技術的隱藏式空調出風口,看著好像是設計偷懶而且省成本,其實內部結構非常復雜,通過多次折射讓出風非常柔和,令車內乘員更加舒適。另外還有寵物模式、露營模式等,拓展了用戶的生活場景。
總結:內飾設計師確實是很難的工作崗位,他不像外觀設計師,好不好看立馬就有評論,甚至對銷量也起到直接的影響。也不像動力工程師,只要有數據就能直觀展現好與壞。而內飾設計師不僅要設計造型,在用料、配色以及功能、上手度甚至空間都要考慮進去,而且并不一定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拋開視覺上的偏見,Model 3的內飾到底好不好用、順不順手,還是應該親自體驗過一番后再做評價。
來源:第一電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