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半年考成績單出爐,喜憂參半。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771.2輛,同比下降22.5%。
掃一眼各大乘用車企業的年度銷量目標完成率,基本大多數都只能完成三四成。換言之,今年他們的年度銷量都或將齊齊打個7-8折。
看來,中汽協早前預計中國汽車銷量今年將下降10%-20%,都算比較保守了。
然而,除了上半年因疫情而造成的停產之外,事實上這部分“消失”的銷量更多是已經或即將被淘汰掉的尾部車企。
因此,從上半年車企銷量TOP10的那份名單中,“頭部玩家”之間的比拼也愈發膠著。
首先,上半年,吉利與上汽通用之間的差距已由去年同期的14萬輛,縮至4萬輛。這背后是反映著中國品牌在產品和營銷體系上的持續“進化”,同時也讓人期待吉利能否在年底擠進前三,成就中國品牌在“危時”的高光一刻。
中汽協數據顯示,在今年6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銷量為59萬輛,同比下降11.6%,市場份額僅為33.5%。這是中汽協自2009年發布中國品牌乘用車月度市場份額以來的最低水平。
除了吉利,位列第六名的長安汽車,也顯示了其意欲重回“百萬俱樂部”的決心。
作為TOP10中上半年銷量唯一取得同比增長的中國品牌,長安汽車無論在轎車還是SUV板塊上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從逸動PLUS到UNI-T,長安汽車這一輪構建起綜合實力,是否足以支撐其笑著走到最后,我們拭目以待。
其次,上汽通用五菱跌至第十位和長城汽車掉出前十,是上半場車市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幕。
不過,隨著宏光MINI EV以及新一代哈弗H6、WEY新車型的推出,這兩家車企的下半場仍值得期待。
相對于乘用車市場的表現,國內新能源車市雖然上半年的銷量有著同比37.4%的跌幅,但市場中競爭的激烈程度,遠超傳統燃油車。
“誰能成為首款在銷量上擊敗Model 3的車型?”這一問題如今看起來似乎無解。
但最近市值超越了上汽的比亞迪表示,這個答案呼之欲出。
下半年,比亞迪搭載刀片電池的首款量產車型——漢EV,將是其從特斯拉、蔚來等競品手中奪回焦點的重磅產品。
截至7月7日收盤,比亞迪(002594.SZ)股價上漲2.6%,報收83.0元,股價創下新高,市值達到2264.4億元,超越了上汽集團(600104.SH)同期2243.2億元的市值,成為中國整車企業“一哥”。
事實上,在上半年表現不怎么好的汽車股中,比亞迪港A兩股一路領漲,半年合漲1200億元,可謂“一枝獨秀”。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行情一路下滑的形勢下,支撐比亞迪市值一路上漲的,到底是什么?
若我們回顧一下比亞迪上半年的種種舉動,從電池業務到半導體業務的成立和拆分上市,比亞迪在核心零部件領域謀劃的突破,無疑是資本市場看好其后續發展的一大關鍵。
不過,如今在特斯拉之后,已然成為新造車勢力樣本的蔚來汽車,也將成為與比亞迪爭奪國內新能源汽車“頭號玩家”稱號的一大競爭對手。
不說不知道,7月9日,在美國上市的蔚來汽車市值已然達到143.28億美元,若折合為人民幣,也剛剛突破了千億。
7月10日,蔚來汽車的市值仍在持續飆升,當天收盤時已漲至166億美元。
當然,這跟蔚來汽車昨天宣布獲得國內六家銀行提供的104億元人民幣綜合授信有關。
如今,交付量節節攀升的蔚來汽車已然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個極具“教科書”意義的案例,蔚來汽車這段“由死向生”的上半年經歷,或將形成一種標簽化的造車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昨天的簽約儀式上表示,公司將助力合肥市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為長三角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成為我國汽車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樣板。”
而就在7月9日,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上表示,上汽集團正在牽頭制定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三角創新平臺落戶上海的方案。
為此,可以預見,當下在大眾和蔚來都與合肥深度綁定之際,未來長三角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頭號玩家”爭奪戰,勢必又將掀起一輪熱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