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征求《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總體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將對公路工程附屬設施規劃和建設進行調整,以便更好地支撐車輛部分或完全自動化運行。這也意味著,已經進入產業化前期的自動駕駛,將在硬件和軟件上進一步得到支持。
眾所周知,車輛實現自動駕駛,需要路面基礎設施予以配合,信號在汽車與道路智能設備間交互,汽車實時收到外界指令后,便可安全駕駛。而就目前的技術規范而言,公路工程附屬設施的技術要求主要針對人的生理心理特點,以保障人駕駛車輛的路上安全、順暢行駛為目標而確定。想要實現高層級的車輛自動駕駛,就需要制定專門的技術規范,以支撐車輛的處理設備能夠接收到足夠的路面信號。
根據《征求意見稿》相關信息顯示,未來公路工程附屬設施將具備實現車輛與道路附屬設施通過無線通信網絡進行信息交換的車路通信;有交通標線、標志、護欄等基本要素,每100米相對誤差不超過0.1米的高精度地圖;有數字化交通標志標線、自動駕駛專用車道,以及觀測、監測基準站,高精度定位控制站等。該綱要的提出,也將進一步推動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并帶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
其實早在2018年,交通運輸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就聯合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首次從國家層面就規范自動駕駛道路測試作出規定。北京、上海等地均據此制定實施了相關細則,發放測試牌照,而各地自動駕駛試驗區的建立,也為未來自動駕駛的全面鋪開奠定了基礎。
今年3月23日,百度中標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塘西河公園5G示范運行線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項目,將建設中國首個大型5G車路協同示范線。主要包含5G多場景應用、路測感知設備、云控中心、路邊交通設施升級改造、展示廳等。項目建成后,合肥市將首期投入江淮、安凱、大眾等廠家的測試車輛進行車路協同測試。
除了合肥的這一自動駕駛基地,在長三角地區,已陸續有一大批智能網聯或自動駕駛示范區落地生根。包含上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浙江5G車聯網應用示范區、湖州自動駕駛與智慧出行示范區等。其中,上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是國內首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到2019年底,測試區覆蓋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測試與示范車輛達到5000輛。到2020年,通過嘉閔高架等道路智能改造,形成汽車城與虹橋商務區兩個城市獨立共享交通閉環,覆蓋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測試車輛爭取達到萬輛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