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純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短的問題,通過分析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性能特點,提出了在純電動汽車上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車身來實現汽車輕量化以提高其續駛里程的觀點。計算分析了應用碳纖維材料替代傳統材料的實際效果,探討了未來碳纖維材料應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引言
在純電動汽車方面,目前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仍然是動力電池技術,增程式電動汽車只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應急辦法。在動力電池技術沒有重大突破之前,需要探索更多的解決辦法。本文將探討使電動汽車車身輕量化,將減少的重量用于增加蓄電池數量來增加續駛里程的可行性。
1、碳纖維復合材料特性
汽車車身的輕量化主要從車身結構設計和材料的選擇與替代兩個方面著手。目前車身結構輕量化設計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對增加純電動汽車續駛里程而言,車身結構優化的空間很小。在材料輕量化方面,目前仍以高強度鋼、鎂、鋁和塑料作為主要汽車材料組合,其中尤其以碳纖維最為出色,其優越性幾乎可以完全替代鋼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是以各種樹脂、碳、金屬、陶瓷為基體材料的塑料,其根據基體材料可分為樹脂基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CMC)和金屬基復合材料(MMC)。其中以樹脂和金屬為基體的復合材料在車身上的應用較為成熟,具有應用于車身制造的諸多優勢。
(1) 具有較高的強度。碳纖維復合材料具有目前常用材料中最高的比模量和比強度,見表1。用其制成與高強度鋼具有同等強度和剛度的構件時,重量可減輕70%左右。
(2) 具有良好的抗疲勞性。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抗疲勞性能極佳。由于在疲勞載荷作用下的斷裂是材料內部裂紋擴展的結果,碳纖維復合材料中碳纖維與基體間的界面能有效阻止疲勞裂紋擴展,而外加載荷由增強纖維承擔,因而疲勞強度極限比金屬材料和其他非金屬材料高很多。圖1是3種材料疲勞強度的比較。
(3) 碰撞吸能性好。碳纖維復合材料是汽車金屬材料最理想的替代材料,在碰撞中對能量的吸收率是鋁和鋼的4~5倍,減輕車身質量的同時還能保證不損失強度或剛度,保持防撞性能,極大地降低了輕量化帶來的汽車安全系數降低的風險。圖2是碳纖維復合材料和其他材料碰撞中對能量吸收率的對比。
(4) 制造工藝性好。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工藝性和可設計性好,通過調整CFRP材料的形狀、排布、含量,可滿足構件的強度、剛度等性能要求,能用模具制造的構件可一次成型,減少緊固件和接頭數目,可以大大提高材料利用率。
2、車身輕量化對續駛里程的影響
目前汽車車身重量的3/4是鋼材,輕量化空間很大。英國材料系統實驗室(MSL)曾就各種材料對車身輕量化效果及其生產成本進行過研究,結果表明,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車身質量僅172kg,而鋼制車身為367.9kg,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輕量化效果達53%以上。碳纖維復合材料和其他材料車身質量對比
由于純電動汽車受安裝的動力電池的容量限制,其一次充電后的續駛里程過短,成為影響純電動汽車推廣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來制造車身,將車身減輕的質量用于增加電池數量,在保持整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大大提高續駛里程。當蓄電池組總能量為EB時,純電動汽車在勻速行駛時的續駛里程S為
式中,ηT為傳動系統機械效率;ηmc為電機及控制器效率;ηDOD為蓄電池的放電深度(實際使用中,為了保護電池防止其完全放電受損,保證電池的壽命,一般要求ηDOD≤75%);ηq為蓄電池的平均放電效率;F為勻速行駛的行駛阻力。由式(1)可以看出,在保證整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汽車勻速行駛的行駛阻力也不變,續駛里程與車載電池能量成正比。下面以長安奔奔Love純電動汽車為例予以說明。該車整備質量1310kg,額定容量60Ah,工作電壓320V,續駛里程(勻速30km/h)105km。車身質量按30%計算,約450kg,以增加的電池質量來替代碳纖維復合材料減輕的車身質量,可以計算出用CFRP輕量化后電動汽車增加的續駛里程以及最終的續駛里程,如圖4所示。
由此可見,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可以極大地實現電動汽車輕量化來平衡電池組的重量,增加純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當然,蓄電池組的安裝需要合適的空間,在不減小乘用空間的基礎上,合理控制碳纖維復合材料輕量化程度,可增加蓄電池組容量,既保證一定的續駛里程,同時也避免過分CFRP化帶來的的高成本問題。
3、碳纖維復合材料車身大規模應用的前景
制約碳纖維復合材料大范圍應用的主要因素在于它的生產和加工技術還不夠成熟,應用和研發成本較高,相關部門缺乏一定的長遠發展規劃。以上世紀90年代的鎂合金為例,由于其價格和技術瓶頸因素在當時僅作為一種潛在的汽車用材料,而如今大規模開發和應用使得鎂合金供大于求的情況出現之時,我國汽車行業卻沒有前瞻性地進行研發和應用,導致遠遠落后于國外汽車用料水平,生產和應用的不對稱同時制約著兩個行業的發展。如今碳纖維復合材料也面臨同樣的處境。對此,要了解這樣一個事實:碳纖維復合材料如今已呈現供不應求之勢,其絕對優越性迫使生產廠家不得不從長遠角度加以考慮。為此,必須加快進軍這一領域,制定相應的材料研發規劃,著手碳纖維材料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開發,以推動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化。
電動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對整車輕量化的迫切性比傳統內燃機汽車更強烈。整車輕量化可以車身輕量化為突破口。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碳纖維復合材料是最理想的車身輕量化材料。將碳纖維車身用在純電動汽車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目前動力蓄電池比能量不夠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來實現這一技術方案。我們認為,電動汽車制造企業應與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生產企業組成統一的產品創新聯盟,共同承擔技術研發成本與市場風險,形成利益共同體。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隨著碳纖維復合材料工藝及應用的日趨成熟,生產成本會隨之降低。屆時,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攤牌效應便會顯而易見,電動汽車的輕量化時代便不再遙遠。
4、結語
21世紀以來,汽車用材料不斷向輕量化、復合材料化發展。碳纖維復合材料不僅可以實現車身的輕量化,提高資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極大地改善純電動汽車由于電池瓶頸造成的在實用化道路上步履維艱的現狀,加快純電動汽車走向實用化的步伐。碳纖維車身在純電動汽車上的應用,也將有力地促進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和應用技術的不斷完善,為電動汽車的發展鋪就更廣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