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懂你的才是最貼心的。”這句話適用于任何領域,哪怕放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也不例外。
購買一輛車,有很多種理由,能讓你付款的可能只是其中一個。
近日,邦哥的朋友準備換車,而在列出諸多條件之后,發現目前市場中有太多產品過于趨同。動力、配置如此,且越來越多車企的“套娃”設計,也讓這位朋友心生厭煩。
由于這位朋友選擇的多為合資車型,車聯網系統智能程度較(nan)低(yong),所以是否支持蘋果CarPlay互聯系統,就成了最終購買的唯一理由。
這也就讓邦哥有了這篇文章的主題,車聯網。隨著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崛起,車聯網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中國汽車品牌的優勢所在。可以很嚴肅的說,在車聯網領域,中國企業領先多數合資品牌10年。
而在國內,上汽集團的斑馬智行、吉利GKUI、長安In-Call 3.0、蔚來NOMI等車聯網系統的智能程度,讓許多外國友人驚訝到不行。包括中國汽車品牌車聯網系統,以及福特SYNC、奧迪MMI、特斯拉Version等,這些車聯網系統主要基于QNX、Linux、Android三大內核開發,主體需求以及方向的不同,造就了合資車企與國產品牌車聯網系統的差距。
首先上汽集團斑馬智行系統基于Linux深度開發,由上汽集團與阿里集團共同合作研發,正式名稱為AliOS。可以說,斑馬智行系統是真正打響國內車聯網戰爭的先行者。
記得當時,榮威RX5率先搭載斑馬智行2.0系統,順滑的操作體驗,以及能夠通過語音控制導航、聽音樂、調空調等功能時,著實讓消費者感到驚訝。
現如今,斑馬智行系統已經可以控制空調、天窗等設備,且可以通過手機APP來實時查看車輛信息。
在那之后,長安也推出了自己的車聯網系統——In Call。隨著不斷的升級進化,該系統也更加智能化,且更加統一的UI設計和邏輯清晰的菜單層級,讓消費者的上手難度更低。
此外,長安In-Call已經進化到3.0時代,除上述說到的語音控制導航、音樂外,控制車內多項設備,以及可全速域使用的IACC自適應續航系統,更是讓旗下多款車型實現L2級別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吉利車聯網系統在剛推出時,官方稱之為G-link系統,現官方名稱為吉客GKUI。
吉利吉客GKUI系統是基于Android深度研發,優點是上手難度低,但是整個系統與Android手機生態一般,整體UI設計缺乏整體性。
目前吉客GKUI已經更新至19版本,界面設計進步很大,有著非常強的整體性和易用性。但開放的Android系統依然有缺點,存在的系統碎片化和安全性弱等問題依然不能避免。
蔚來NOMI、比亞迪Dilink等同樣面對這類問題,且目前無更好的解決方法。
當然,以上系統都是由車企主導研發,加上完美適應中國消費者需求,想不讓消費者喜歡都難。
近兩年也有不少互聯網企業專注于車聯網領域,比如華為鴻蒙、蘑菇車聯等,這其中蘑菇車聯的成長速度之快引起了邦哥的注意。
蘑菇車聯自主研發蘑菇OS,專用于車載場景,具有多硬件平臺通用適配能力,可以按需求擴展,構建定制化解決方案。深度自研的蘑菇OS,在操作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也有著天然優勢。
目前蘑菇車聯已與上汽斯柯達、東風、廣汽等車企達成深度合作,并與騰訊車聯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服務數百萬用戶。
其研發團隊從消費類電子到車載軟硬件領域的十數年積累,也為用戶交互頁面的整體設計和使用便捷性等方面提供了技術和體驗支撐。截止8月,蘑菇OS用戶月語音交互次數突破3億次。
蘑菇OS強大的地方就在于,該系統已適配車型多達1100多款,覆蓋市面上95%主流車型,且能夠驅動600多款智能傳感器,如高清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并兼容一款車上數十乃至數百個ECU,更具備第三方OS獨有的開放和融合能力。今年10月,國內第一個開放式5G商用智慧交通車路協同項目,基于蘑菇OS和AI云的蘑菇車路協同項目在順義全面落地運行。
不僅如此,市面上主流品牌芯片組,如高通 820A、625,恩智浦i.MX6、i.MX8,聯發科MT8665、MT6580等,展訊8541、9853,全志T3、T7,RK3399等主流芯片蘑菇OS都可全面適配,且已實現對ADAS、自動駕駛等前沿功能的深度支持。也就是說,在未來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競爭爆發階段,蘑菇OS即可自然與其做到高度融合。
可以看出,蘑菇車聯一開始便是抱著開放合作的心態。一方面,存量市場上,開放了強大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對以往車型的適配和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增量市場上,與車企強強聯手夯實新車產品落地。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全面發揮車輛的價值與性能,提升用戶的用車體驗。
最后:中國汽車發展短短幾十年,但憑借強大的研發制造能力已經實現彎道超車,更是中國實力的強大體現。
智能汽車是世界范圍內汽車往后發展的最終目標,不論是車企還是互聯網公司,各有自身規劃發展之路,能夠做到真正的開放、融合才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