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投資者對特斯拉汽車業務所做的評估與他們對待其他傳統車企并無區別。
特斯拉想造車得先有工廠才行,這就讓它在前期投入了巨大的設備費用,所有汽車制造商都是如此;每隔10年左右,特斯拉會向客戶出售一款新車,其他所有汽車制造商也是如此。
這么來看,投資者用同種評估方法沒什么問題,畢竟,這是一種簡單而有用的經驗法則。
但現在,把特斯拉的汽車業務還只當成是汽車業務?這樣的理解已經越來越經不起考驗。至于原因,先來看看特斯拉在新車出廠后提供的所有服務有哪些,了解之后或許就有了答案。
眾所周知,像福特這樣的車企,他們的汽車下線后會以批發價賣給經銷商。這意味著福特的任務在這一刻就算完成了。接下來,他們從經銷商那里拿到支票,然后繼續制造更多的車,如此循環。
這些車企賺錢的方式可以說是一次性的,車賣出去后就不會再從顧客那里得到一分錢,也許要再等上10年,當消費者準備好買新車時,雙方之間才會出現新的聯系。
通常,汽車制造商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客戶是誰。
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商業模式
特斯拉不一樣。它可以在消費者購買汽車后繼續從車主那里賺到可觀的錢。
賺錢的基礎來自與終端消費者的直接關系,以及建立所有客戶需要或想要的東西的能力——特斯拉服務發揮作用的地方就在這里。
不過,特斯拉毛利潤率一直為負,整個季度的收入也只有5億美元左右,這讓一些人看著其服務業務卻很難說它進展順利。但特斯拉的服務業務遠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簡單。
這里我們以蘋果公司作為比較對象,并探索特斯拉的服務業務和蘋果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
像蘋果一樣的服務
蘋果服務業務的毛利率為64%,占公司總利潤的三分之一。簡而言之,這塊業務對該企業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蘋果提供iPhone手機貼換服務;特斯拉提供車輛置換服務。兩者都有合理的定價權來決定以舊換新的價格,同時擁有忠實的客戶群,確保不斷有人想要新產品。
蘋果提供Apple Care;特斯拉提供服務中心和保險。這兩家公司都在內部處理修理、維護和保險。他們是解決產品問題的一站式商店,因此可以通過“服務周到且質量上乘”收取額外的費用。
蘋果推出Apple Arcade(游戲訂閱)、Apple Music和Apple TV+;特斯拉提供Premium Connectivity(高級聯網功能)。
如果想在手機上獲取更多娛樂資源,蘋果給出的這幾項服務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而想要在特斯拉車里使用更多功能或導航視圖,那就得買它的高級聯網功能。
最近,一名黑客在特斯拉的操作系統中就發現了一些未使用資源,這表明有大量新的流媒體應用將進入特斯拉的車載娛樂系統。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泄露的媒體信息中有三個是以中國為重點的網站,可見特斯拉對中國市場的態度越來越認真。
這些項服務將為兩家公司提供豐厚的利潤空間。而通過上面最直接的比較,是否覺得特斯拉與蘋果的經營模式很相似?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特斯拉把自己的車搞成娛樂中心的做法,對汽車來說并不是一個好主意。他們覺得汽車的功能應該側重于讓駕駛者積極地集中注意力。
這個觀點沒錯,然而,要是自動駕駛真正實現了,不再需要人類開車,坐在車里是不是就無聊了?
現階段,特斯拉不允許它的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進行視頻流傳輸,即使在Autopilot被激活的情況下也不行,為的就是確保司機注意道路狀況。但到了未來,當汽車具備自動駕駛能力后,這種娛樂方式將有助于緩解交通或長途通勤的痛苦。
從用戶角度來看,特斯拉的粉絲顯然還想要更多,提出了對Apple Music、Plex、ESPN+、 Disney+、Amazon Prime Video等應用的需求。
其實,特斯拉還有著連蘋果都無法比擬的業務。
超級充電網絡
蘋果有iCloud;特斯拉有超級充電站。iCloud是存儲文檔最簡單的方式,每月支付一筆費用,蘋果就會給你額外的存儲空間。同樣,支付一定的電費后,就能給特斯拉電動車補充續航里程。
這個比較有點牽強。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用戶為了獲得存儲空間或電池電量,他們都要支付合理(但不是最低)的費用。
另一種理解是,超級充電站有點類似于蘋果的CarPlay車載系統授權。只要付費,其他汽車制造商就有望使用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網絡。雖然我們尚未看到此種場景,但特斯拉已經表態,如果有任何一家汽車制造商不想建立自己的充電網絡,他們愿意與之合作。
而隨著充電網絡不斷擴大,特斯拉獲得授權合作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帶給特斯拉的定價優勢也越來越強。
特斯拉參考蘋果商店
蘋果提供應用程序商店;特斯拉正在開發“Tesla Network”共享服務。這也是兩者之間不得不提的一個相似之處。
首先,你不能從蘋果以外的任何APP商店下載程序到你的iPhone上,同樣地,當特斯拉打車服務上線后,你也只能在其網絡上調度自動駕駛汽車。
特斯拉今年的“自動駕駛日”活動上,馬斯克(Elon Musk)稱會推出自家的打車APP,任何客戶都可以將他們的汽車加入特斯拉網絡(也可以移除)。他形容這像是Uber和Airbnb混合到一起的模式。
牢牢鎖住顧客,讓他們一直使用自己的產品,這是這兩家企業最厲害的地方。想用蘋果的電子設備,你就只能用蘋果商店,想坐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也就意味著必須使用它提供的網絡才行。
其次,蘋果已經對APP內購交易收取30%的費用,特斯拉也有意采取相同做法,從共享業務中抽取25%-30%的收入。
Uber和Lyft也在這么做,但之所以說特斯拉更像蘋果,是因為它能確保為其共享服務供車的人,Uber等品牌做不到。給一家網約車公司提供服務的車主完全可以轉到競爭對手那里,從公司的角度來說,這加大了業務的不確定性。
而作為服務中間商,既不需要用昂貴的機器制造實體產品,只需要有一個能列出APP的APP,也不用考慮消耗利潤的固定成本。這才是蘋果真正的賺錢機器。
特斯拉相信,如果他們也按照這個路徑走,將非常有利可圖。
服務能否成為特斯拉的大生意
特斯拉的服務能像蘋果一樣增長,像蘋果一樣盈利嗎?不一定。只能說當我們把蘋果的服務一項項分出來時,確實能發現很多元素特斯拉都有,或者說特斯拉準備要有。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放眼整個汽車行業,特斯拉推出的這些服務都是其他汽車制造商無力掌控的。
經銷商處理汽車折價交易,所以它們獲得利潤,而不是制造商;
修理店處理維修保養,所以它們獲得利潤,而不是制造商;
保險公司處理汽車保險,所以它們獲得利潤,而不是制造商;
加油站負責加油,所以它們獲得利潤,而不是制造商;
Uber和Lyft經營拼車業務,因此它們獲得利潤,而不是制造商。
拿前面提到的高級聯網功能來說,就在12月上旬,特斯拉宣布會對2018年7月1日或之后訂購特斯拉的車輛收取高級聯網功能費(7月1日之前的Model 3基本版不適用),9.99美元/月。
2014年1月1日,特斯拉宣布開展為期4年的聯網服務免費體驗計劃。到了2018年中期,特斯拉正式將其聯網服務劃分為Standard(標準)和Premium(高級)兩類。
該公司當時表示,于2018年7月1日之后購買特斯拉車輛的用戶,將會獲得1年的高級聯網服務使用權。但有意思的是,到了7月1日,大家發現特斯拉依然沒有收錢的想法。
該來的總會來,已經有部分特斯拉車主收到了服務即將到期的通知。根據車內菜單上給出的更新,此功能會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失效,除非接著續費。
不用這個功能的話,就意味著看不到衛星實時渲染導航地圖、車內流媒體、Model S和Model X使用的瀏覽器以及同時支持Wi-Fi 和蜂窩數據的OTA更新等內容。
對此,網友支持與批評的聲音都有。有人覺得用不到,因此不需要支付多出來的錢;有人覺得在車上休息時看看視頻倒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對于特斯拉車主來說,應該不差這10美元。
垂直整合是特斯拉的秘密武器
特斯拉的目標是將所有這些服務垂直整合到一起,所以把它和其他車企放一起討論,毫無道理。
特斯拉每季度每輛車的平均服務收入已達750美元,再加上超級充電網絡中收取的費用,以及計劃2020年推出的共享服務,不出意外,特斯拉在服務上的收入將急速增長。
至于仍然為負值的利潤率,隨著特斯拉汽車業務的增長,這種情況已經得到改善。特斯拉服務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利潤率為-36%,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損失已經減少至-22%。
規模對于將特斯拉服務轉變為毛利率為正的業務極其重要。但如果經銷商、修理店、加油站和共享公司作為獨立的業務能夠實現盈利,特斯拉服務肯定也能想出有效對策,這點毋庸置疑。
其實,今年早些時候,就有報道稱特斯拉開始監控其車輛的數據使用情況,這些數據一直是免費的。考慮到現在特斯拉要給消耗更多流量的功能收費,就不難解釋它當初為何要這么做了。
簡單來說,特斯拉需要它的汽車連接到互聯網,因為這是這家公司收集大量數據的途徑,對軟件更新和自動駕駛也很重要。但當車隊規模擴大到數十萬輛時,隨時上傳和下載數據的成本開始變得相當可觀。
先不說收費能不能獲利,至少可以看做是抵消現有成本的一種辦法。
一些車主表示,特斯拉開始在他們的車里添加一個數據使用計數器,50GB封頂
一旦特斯拉的服務真的扭虧為盈,其他有相關業務的企業可就要當心了。
以特斯拉每季度每輛車750美元服務收入作為基礎,如果有著10%的利潤,就相當于每輛特斯拉汽車每年能帶來300美元的總利潤。而特斯拉的車隊繼續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長,每輛車的服務收入也在增長。
這種趨勢的結果想必連投資者看了都會驚訝。
特斯拉服務的假想增長
讓我們對特斯拉幾年后的發展做個假設。到那個時候,特斯拉車隊規模達到200萬輛,每季度每輛車的服務收入是1000美元,毛利率10%。
簡單計算一下可以看到,特斯拉每年從服務中額外獲得的利潤就有8億美元。
如果服務業收入達到30%(比他們的汽車制造業務稍好一點)的利潤率,那就是每年24億美元的利潤。
這還沒完,要是特斯拉的共享服務真的發展起來,每輛車的服務收入就會大幅增加。假設到時候每季度每輛車3000美元的收入,毛利潤也更接近蘋果的服務,在50%-67%之間,相當于每輛特斯拉每年能給公司帶來差不多6000美元的利潤。
200萬輛車,每輛車近6000美元,特斯拉靠服務業務一年的利潤就超過110億美元。
特斯拉在給汽車疊加這么多服務的過程中,其汽車業務也從制造業務轉變為硬件-服務混合業務,與蘋果沒有太大區別。(非要較真的話,蘋果自己不造手機,是找人代工的)
當然,這只是個假設。特斯拉也有可能朝著其它方向發展。只是想說,如果特斯拉服務能夠執行,將很快成為一個有意義的版塊。(文章&圖片來源:The Spring、Electrek,作者:Kevin Rooke、Fred Lambert、Jameson Dow)
來源:車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