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現代·起亞汽車宣布虛擬研發程序正式啟動,該研發程序可實現汽車研發流程創新化。當天,現代·起亞汽車在京畿道南陽研究所,首次公開了采用VR技術的設計品評現場和測試系統。
在啟動儀式上,現代·起亞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汽車產業正處于變革潮流中,現代·起亞汽車積極應,不斷努力改革研發體系,致力于開拓VR虛擬研發程序。”
現代·起亞汽車于今年7月將研發總部組織體系改組為“基于體系結構的系統組織”,全新設立虛擬研發室并準備虛擬研發程序。虛擬研發是以多種數字化數據為基礎,構建車輛虛擬模型和行駛環境,來完成實際零部件的試組裝和車輛研發。設計師可以迅速更換設計并進行評估,及時調整測試中的偏差,有效提高車輛的完成度。

設計師利用虛擬研發程序進行設計品質評估
全球規模最大VR設計品評現場對外開放
現代·起亞汽車于今年3月投資150億韓元(約8,912萬元人民幣),完成了全球最大規模且最先進的VR設計品評現場,完美打造了一個可以評估設計品質的虛擬空間平臺。
VR設計品評現場采用最先進的設施,可實現20人同時利用VR進行評估。評估人員可以鑒賞車輛外觀設計,還可以身臨其境般地進入到車內欣賞車輛內飾,能實現部分運轉操作工作。
現場共設置了36個運動捕捉傳感器,評估人員穿戴上VR設備后,這些傳感器可精準捕捉他們的位置及移動軌跡,精準度可達到1mm。在測評中,評估人員只需簡單的按鈕操作,即可任意變更車輛的零部件、材質及顏色等,還可以評估車輛使用性能(UX)、四維空間設計的合理性,以此來打造出顧客心目中最優質的汽車模型。
在此之前,制作樣車模型時要考慮到材質及顏色等要素,而現代·起亞汽車利用虛擬研發程序,可以省略這一繁瑣步驟,大幅縮減費用及時間。同時,還可以創造出更具創意且豐富的設計風格,以此來向顧客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設計師利用虛擬研發程序進行汽車大燈的設計
現代·起亞汽車的設計部門計劃未來將聯手歐洲、美國、中國、印度等設計中心,構建出一個全球設計師們都能一同設計車輛的虛擬空間,并通過遠程VR設計評估系統來參與評估。
今年10月亮相的氫燃料電池重卡概念車NEPTUNE的最終設計評估就開始試用VR設計品評現場,自此現代·起亞汽車便開啟了VR設計品評現場的試運營,并計劃將其推廣應用于未來所有新車的設計評估中。
此外,公司計劃在設計初期的方案草圖階段循序漸進地引進VR技術,同時引入能將虛擬模型投射至實物車輛的AR(Augmented Reality)技術,進一步強化虛擬研發程序。
采用VR設計品質測試系統,研發出更高完成度的車輛
此外,現代·起亞汽車自2018年6月起,構建并試運行VR設計品質測試系統。通過收集所有車輛設計部門的3D數據來制作虛擬數字車輛,在虛擬環境下對車輛安全性、品質、操作性等進行整體評估。之前的數字車輛評估僅通過屏幕畫面,在2D環境下觀察行駛場景,性能測試的精準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為了打破這種局限性,最新打造的VR設計品質測試系統以精確的設計數據為基礎,制作與實際車輛百分之百相同的虛擬數字車輛,充分展現虛擬車輛行駛場景,針對零部件間的合理性等對車輛進行立體評估,有效提升精確度。
穿戴VR設備的研究人員,還可親自駕駛虛擬數字車輛,通過操作控制器可隨意查看行駛車輛的剖面,確認發動機的運轉或零部件的驅動狀況。這一先進技術,把實際車輛測試中的不可能轉為可能,更快更準確地掌握研發車輛的問題和待改善處,并有望將其反饋到真實的設計構想中。

研究人員操作控制器查看車輛剖面
此外,VR設計品質測試系統應用范圍廣泛,不僅能測試在高速公路、坡道及隧道等條件下虛擬行駛的安全性;還能測試車門、后備箱、引擎蓋等零部件的驅動狀況以及駕駛座的空間感及視野角度等。
現代·起亞汽車的設計部門計劃將VR技術應用于未來生產及組裝線中,對組裝性能進行測試,創造更符合人體工學、效率更高的組裝線及作業環境。
強化虛擬研發程序,加速車型研發
現代·起亞汽車計劃全面引進虛擬研發程序,將其應用于從商品企劃到生產研發全過程,走在研發前沿,使得汽車質量提升的同時又可節省費用。新車研發時間有望縮短約20%,年均研發費用也將節省約15%。
虛擬研發程序的目標是快速、低成本地研發出高質量汽車,與基于體系結構的研發組織相結合,擴大協同效應。從確立新研發車型的概念開始,整合多部門的數據來構建虛擬車輛模型, 在進入設計階段前便可實現全方位測試,靈活應對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特別是對于未來移動出行的新型初期虛擬測試, 可以大幅減少執行錯誤,提升應對不斷變化的汽車市場的能力。
原本在試驗車制成后才可集中進行的品質測試,如今可提前至先行研發階段并貫穿構思、設計、試驗車制作、生產以及組裝整個研發過程。由此,實現汽車界最高水準的質量檢驗。
現代·起亞汽車研發總裁Albert Biermann表示:“強化虛擬研發程序是迅速靈活應對汽車產業模式轉型及顧客需求的核心戰略之一。以此持續提升產品質量,擴大收益性,增加研發投入,不斷增強未來移動出行領域的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