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結束了,有媒體還在追問朱軍。一直問到:為什么上汽很多純電都不用液冷?朱軍這就有點急了,聲音大了不少,語速也快了:
“我們的Marvel X 可以連續加速深踩20多下,特斯拉你去踩踩看,能連續踩多少下?”
這位外表溫文爾雅的上汽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可以理解為上汽新能源的CTO),內心帶著工程師的自信和驕傲。他批評媒體把風冷當成落后方案,強調上汽的BMS+風冷完全沒問題。
他還補充說,上汽榮威最早的純電動車型E50就帶液冷,但是,這款車上市那么久,后臺數據顯示,液冷系統從來沒被激發過——光風冷就夠了。
朱軍雖然對風冷系統有把握,但是,上汽名爵EZS,又用上了液冷系統。
難以理解。
還有:上汽最早正向開發電動車型,但是后來又搞了一批油、電、混的車型;
對純電、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所保留,但在插混、混動上,也沒有放手一搏的勁兒,純電車型也出了不少;
說技術領先全國,不差于乃至超過全球最高水平,但續航不見長,動力不見大,賣的車也不算多……
朱軍也說,外界可能會感覺上汽有點隨性。
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俞經民倒是有一個說法:“技術進步與客戶需求,將決定新能源汽車發展這場馬拉松的奔跑節奏”。
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俞經民
如果說新能源是一場馬拉松,很多選手起跑快,上汽不領跑,時不時瞅瞅手表,似乎盯著配速,也不知道是青銅還是王者。
現在,馬拉松過了起跑階段,燃油車賽道不好跑,更多選手換道過來,上汽怎么辦?
廣州車展前夕,上汽乘用車向媒體解讀新能源戰略。后補貼時代,他們自認為功力深厚的三電核心技術,將在插混和純電方面以不同策略展開攻勢。沒說加不加速,我感覺更像秀了一把肌肉,反正銷量排名會告訴我們結果。
1
插混先跑
新能源汽車進入寒冬,此前四個月,銷量同比都大幅下滑。
插混乘用車也在寒風中搖曳,過去四個月平均同比跌幅近四成。
不過,11月20日廣州舉辦的一個論壇宣稱:“插電混動的春天”來了。這個論壇的主辦方是媒體,參與嘉賓有上汽、吉利、比亞迪、廣汽等有插混產品的企業高層。不過,主角是上汽。
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
朱軍在論壇上介紹了上汽第二代智能插電混動技術。
說第二代當然要說第一代。上汽第一代智能插電混動技術2014年投產,隨后幾年都在持續的優化。到目前為止,裝載第一代上汽插混系統的車輛賣了約15萬輛。這一銷量,朱軍稱,比比亞迪少,但是比豐田、本田、通用等插電混動賣得算多的。
第一代插混,“跟我崇拜的技術(豐田混動系統)比,我做出了更好的?!敝燔娬f,“在ei6上面實現了比豐田普銳斯還要好的真實油耗?!?
上汽第一代插混EDU
不過,上汽第一代插混系統有兩個問題,第一是技術問題,“當車速超過100公里以后,如果油門還不放掉的話,雖然我們用盡了洪荒之力,但還是有一個動力的中斷。”朱軍說,中斷時間很短,一般人感覺不到,但還是存在。
第二個問題是成本,“畢竟是雙電機+雙逆變器,其他的東西可以稱分量賣,但是電機、逆變器還是很貴的零件。”
而且,補貼退坡比較厲害,插混系統也必須降成本。
“今年我們開始計劃第二代EDU,必須只能用單電機,單逆變器,但是必須要達到以前的雙電機的效果?!敝燔娬f。
首先,他們把電機的功率做大,單電機的功率做到了100千瓦以上;其次,逆變器跟變速箱做了一個集成,成為一個完整的電驅動單元。
集成的一大效果也是降低成本。“大家看到第一代的EDU,黃色的高壓電線有6根線,因為逆變器在外面,這6根線把它連起來。”而這幾根線差不多要1000塊。
此外,第二代插混系統發動機有6檔,而第一代只有2檔,發動機效率全工況范圍內的優化好。
上汽第二代插混EDU
動力中斷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發動機和電機同時工作,而且在發動機變換的時候,電機可以不變換,就解決了動力中斷問題。
以上改進都不錯,但朱軍最得意的一點是加入了iEM智能能量管理系統。朱軍透露,這一系統的產生,來自于消費者的抱怨。由于上汽插混系統有多種駕駛模式,動能回收也有不同檔位,此外電量管理模式也不同,因此消費者陷入了選擇困境。
而iEM智能能量管理系統,一方面可以學習使用者的駕駛習慣,另一方面可以根據駕駛場景自適應調整,自動對駕駛模式、能量回收模式、電量管理模式等做出18種組合,發揮混動系統的效能。
最終的性能如何?上汽榮威在廣州車展上展出RX5 eMAX用了第二代插混系統,1.5TGI缸內中置直噴發動機+高功率永磁同步電機的動力組合,最大綜合功率209千瓦、百公里1.4升超低油耗,比之前上汽榮威ei6的綜合1.6升,還更經濟。
上汽推出第二代插混,是應對補貼退出之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武器。朱軍認為,補貼退出之后,純電動汽車成本還比較高,短期內看不到和燃油車直接競爭的水平,同時基礎設施建設至少需要5-8年才能建設完整。
“這段時間我們干什么?我覺得插電混動還是有它的市場?!敝燔娬J為,補貼退出對插混的影響不像純電那么大。而上汽插混“從第一代技術進化到第二代技術,驅動系統節省的成本一萬多塊,成本的下降幅度大于國家補退坡的幅度?!?/span>
在此基礎上,“再努力一步,把我們的volume(銷量)做上去一點,把成本在往下降一點。基本上可以在沒有國家補貼的情況下”,和燃油汽車競爭。
在車型上,上汽乘用車將為所有的傳統車型,提供一款最高動力總成配置車型,就是插電混動總成,也就是為所有燃油車提供插混版本。
在插電混動上,上汽乘用車的技術儲備和搭載車型都已經非常明確,如果插電混動的春天來臨,它們有機會成為收獲更多的那個。
那么純電動怎么辦?上汽就不做了嗎?
2
純電平臺化逐步引入
已經是7年前的事了:2012年,上汽推出了首款電動汽車榮威E50。
在當時新能源汽車業界,至少有兩項令人驚嘆:一個是E50是針對電動汽車正向開發的車型,不是油改電;另一個,推出E50之前,上汽4年花60億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上,攤在E50上的,說一二十億并不過分。
現在這兩點,都還是可以做到PPT里融資的。
但是,這款車銷量不佳,此后純電方面,上汽榮威又推出ERX5、Ei5、Marvel X,名爵推出EZS,目前只有Ei5賣得不錯,總體來說,市場表現難言滿意。
上汽榮威新能源在售車型,其中大“E”字母的是純電
上汽的技術,沒有轉化為消費者關注的產品性能。上汽新能源在安全、效率、可靠性上表現突出,但是消費者更關注是續航、價格和加速性。由此,上汽的技術并沒有轉化為銷量。
“我們上汽從一開始要下決心做新能源汽車,瞄準的第一目標先掌握核心技術?!敝燔娬f,當時雖然也希望盡快推進市場,但是不以賣多少輛車、盈利情況作為目標。
那么,如果純電動要大賣,要盈利,怎么做?
“性能都做得出來,成本是最具挑戰的?!彼J為,大家對新能源車的成本有誤區,覺得新能源車把傳統的發動機、變速箱、排氣、油箱都拿掉了,只是增加一個電池跟電機,成本不會增加很多?!暗珜嶋H上,新能源車里面有很多特有的零件,都很貴。”
有的零部件隨著規模化成本降低了,比如電驅動系統零部件;但是有些零件,“比如空調系統,包含電控壓縮機、蒸發箱等等,反而比驅動系統還貴”。
降成本是必需,瞄準降低整體成本,“我們要做平臺化”。也是在11月20日,上汽榮威綠芯戰略溝通會上,朱軍發出宣言。
平臺化對于降成本有多大作用?朱軍舉例說,電驅動系統現在的價格取決于采購的能力。“現在大部分新勢力企業拿到的價格在1萬多塊。目前我們在一年幾萬輛的基礎上,能拿到8千塊左右的價格,但是我們的目標要再低2千塊,需要一年50萬、甚至100萬的銷量。”
另外,最大的成本還是電池,“所以在電池整合方面,創新技術越來越多。目前,跟我們跟前沿化學公司有很多合作,比如說陶氏化學,針對電池的安全或熱管理等方面來做整合?!?
為了達到大的量級,爭取采購的價格優勢,上汽將打造一個電動平臺。
這一平臺主要是驅動總成平臺的概念?!拔覀冎皬臉s威E50做到榮威ERX5,還有榮威Ei5、名爵EZS,4款電動車、4款電池、4款驅動單元,這對我來說很痛苦。以后不管規劃多少款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也許就兩個或者三個不同的組合,電池可能是只有一個物理的平臺,可能電量從50度到100度都有。這樣我能以不變應萬變?!?
在品牌上,該平臺不僅僅會供應給榮威、名爵,也可能給商用車,乃至其他企業,從而爭取最大規模,降低總體電驅動系統的成本。
朱軍說,該平臺會覆蓋主力車型的細分市場,包括A級、B級、C級,高級別的SUV,也包括兩廂三廂,甚至一些運動款車型?!?span style="font-weight:700;">小的車100千瓦的功率,大的車要300千瓦的功率,這些不同的需求,要在同一個平臺上滿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一系列的技術支撐,眼前我們還有工作要做。”
朱軍透露,這一平臺可能還需要兩三年才能成形,但是目前他們已經將平臺技術前移,應用到現有的電動車產品上。
“榮威ERX5、榮威Ei5的內部技術也都在變,能夠降低一兩萬的成本,但跟國家補貼退坡幅度比還是不夠的。”更大的應用在Ei6上,特別是平臺化的電池包,將支持Ei6續航達到綜合工況600公里。
榮威Ei6續航將達到600公里
“我們的平臺出來后,在性能上持續提升,但是成本會快速下降。能下降多少?我現在也很難說清?!辈贿^朱軍仍然自信,“大眾產品在中國市場打,為什么它能打贏我們呢?主要原因是消費者不認可我們的品牌,這是額外的挑戰。對我來說也是非技術的因素,但是我們還是要用技術手段去打敗它?!?
3
掌控三電,怎么掌控?
上汽能推出電驅動平臺,“立足于對三電核心技術的全面掌控”。
怎樣“全面掌控”?現在不少整車廠開始自產電池,自產電機,是這么掌控嗎?
朱軍認為,單純采購不行,但如果完全是自己來做的話,會有兩個問題。一是,只能自己用,量不夠大,規模經濟性沒辦法體現出來。另外,即使技術做得再好,進化迭代速度也會下降,最終競爭力有限。
上汽的解決方案是,和零部件企業進行戰略合作,“需要我們輸出技術的,我們適當輸出技術;需要我們輸出資本的,輸出資本”。
朱軍分別闡釋了上汽在三電領域的戰略合作安排。
電池方面,上汽是寧德時代的第4大股東,同時雙方成立了兩家電池業務公司,生產電芯的時代上汽,和生產系統的上汽時代。時代上汽,技術來自于寧德時代,占股51%,上汽提供資本,占股49%;上汽時代反過來,上汽提供技術,占股51%;寧德時代提供資本,占股49%。
朱軍還透露,時代上汽的電芯不僅僅是只供給上汽乘用車,也包括上汽集團所有整車企業,包括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如果有余力的話,還可以對外提供產品。”而且,上汽也不排除外采電池。“如果這個電芯并不是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擅長的,那我們可能還是會外采,但是電池系統在我們這里生產。”
電機層面,“我們已經通過捷能公司的技術輸出,來支持上汽華域電動,實現了專業化的大規模制造。它已經開始向業內的很多企業,包括國外的汽車公司提供電機產品?!苯菽芄救Q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是上汽全資子公司,朱軍兼任該公司總經理。華域電動全稱華域汽車電動系統有限公司,上汽也是大股東,生產電機和控制器。
功率半導體是一個電機系統里面非常重要的部件,業界80%的iGBT購自英飛凌。上汽與英飛凌成立合資企業上汽英飛凌?!吧掀琴Y本上占大頭,技術上是英飛凌來提供,在無錫制造iGBT模塊,這樣也是保證了我們的戰略供應?!?
廣義電控,即所有的軟件方面,朱軍說,上汽下力氣很大?!拔覀兘菽芄疽荒甑拈_支當中,幾乎一半在這一塊,工程師也有200人。”電控的自主能力也最早形成。2016年開始,“我們插電混動、純電動車里面的控制軟件,全部是捷能自己來的?!?
最終,朱軍自評,三電整個來看,“我們的競爭力還是非常不錯的”。這體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是更安全。朱軍介紹,上汽新能源汽車可以整體做到ASIL D(Automotive Safety Integration Level,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也就是最高級別。電池包方面,上汽很多的電池系統,都是UL安全認證的,“但是這個還不夠……我們追求的目標,叫零熱失控。電芯可以失效,但電池包不會失控。這個的技術我們接下來兩三年以后就會推向市場?!笨刂栖浖拈_發流程方面,上汽將在明年6月份,提高到比汽車行業比較領先的水平再高一級。
其次,三電系統會更高效。一是體現在“每度電的效率可以發揮到最大,”一個A級車,1度電能跑10公里。二是驅動系統達到雙90效率,在整個驅動系統90%的工作區間內,效率都要大于90%。
第三,電池包能量密度更大。朱軍強調,一些企業用更高能量密度的電芯,“大家可能擔心安全,可能擔心成本,我們是用普通電芯來實現一個超高的系統能量密度?!?
第四是更加智能,即前文提到的iEM智能能量管理系統。朱軍說,“現在我們已經建立了從研發到制造的(核心技術)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但消費者會怎樣看呢?補貼時代,上汽的新能源產品,往往叫好不叫座。上汽的許多所謂技術優勢,往往沒有轉化為消費者感知得到的產品力。
面向后補貼時代的上汽這波技術商業化的攻勢,有的馬上能看出效果,比如效率提升,續航有沒有提升?平臺化后,成本有沒有下降?有的路遙才知馬力,比如安全性、可靠性。
價格當然還是非常關鍵的。“目前電驅動系統和電池系統的成本還遠遠沒有探底,究竟底在哪里我們也不清楚。”朱軍說,“但我的使命是,一定要在整體成本方面跟內燃機競爭。”
馬拉松的終點還看不到,不過一直跑,總有希望到達吧。(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