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第十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10)將在北京舉行,其中一場平行分論壇的主題是“Tier 1沖擊波”。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一直在傳統Tier 1零部件供應商轉型中嘗試和探索。
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曾說:“博世要轉型為IOT(物聯網)公司。為此,博世正在培養自己新的競爭力,包括傳感器、軟件(包括AI)、服務等;與此同時,公司也在研發高速/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網絡安全、V2X(車聯網)、互聯服務等智能網聯戰略及解決方案。”
在GNEV10舉行的前夕,第一電動對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進行了專訪。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 陳玉東
陳玉東認為,汽車市場將成為半導體行業增長的驅動力之一,博世正堅定地在未來趨勢領域——電氣化、自動化、互聯化以及個性化進行投資和轉型。陳玉東稱,在互聯化領域,博世將中國定為重要戰略市場之一。博世要積極配合產業,思考如何互補。
半導體是博世增長的新動力
第一電動:今年9月份,博世新型碳化硅(SiC)芯片技術面世,通過該技術,可有效防止電動汽車碰撞后發生爆炸,一時引起各個媒體爭相報道。然而博世在芯片技術方面的研發可追溯到上世紀80 年代。如今碳化硅芯片技術已問世,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博世的芯片技術?
陳玉東:博世的半導體產品組合專注于微機電系統(MEMS)、用于車輛ECU的ASIC和功率半導體。博世最新研發的新型碳化硅微芯片將助力電動車實現質的飛躍。
與目前使用的硅芯片相比,碳化硅具有更好的導電性,在實現更高的開關頻率的同時保持更低的熱損耗。在功率電子器件中,碳化硅微芯片能夠讓熱損耗減少50%左右。這將直接提高功率電子器件的能效,以及為電機提供更多動力,從而提升電池的續航里程。單次充電就能夠讓駕駛員的電動車續航里程提高6%。
第一電動:芯片技術在汽車方面會有哪些應用?
陳玉東:如今,幾乎所有汽車都配備了半導體,一般每一輛出廠汽車擁有超過50個半導體。無論是安全氣囊、安全帶張緊器、巡航控制系統、雨量傳感器還是動力總成,現代汽車技術中幾乎沒有一個領域不需要微芯片。 2018年,一輛普通汽車中芯片的價值約為370美元。與車載信息娛樂、智能網聯、自動化和電氣化無關的應用所需芯片價值每年以1%到2%的速度增長,平均而言,一輛電動車上的附加半導體芯片價值約450美元。據專家預測,這一數值還將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而進一步提升約1000美元。
第一電動:這些技術將對博世產生怎樣的影響?
陳玉東:根據我前面所說的,汽車市場將成為半導體行業增長的驅動力之一。此外,諸如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智慧城市、邊緣計算、智能家居和互聯領域等物聯網核心應用將會進一步推動半導體行業的未來發展。
博世已經為這些未來增長機遇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布局了兩家晶圓廠——羅伊特林根和德累斯頓的半導體生產工廠。我們相信,半導體,包括用于混動和電動車的功率電子元器件中的功率半導體將成為博世的增長動力。
電氣化、自動化、互聯化及個性化是未來出行趨勢
第一電動:我們都知道,目前汽車行業整體下行,所有車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請問對博世產生影響了嗎?
陳玉東:博世中國的汽車業務領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產業影響,但整體表現依舊好于市場平均水平。
第一電動:博世如何應對?
陳玉東:博世把握汽車產業變革調整期機遇,積極推動業務戰略轉型。在保持業績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堅定地在未來趨勢領域——電氣化、自動化、互聯化以及個性化進行投資和轉型。比如在智能出行領域,博世早在2015年初就將最大的汽車技術業務部正式更名為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由此開始了博世集團對自身定位的一個根本性轉變。
第一電動:博世在電氣化等四個方面的投資和轉型體現是什么?博世在中國有無研發方面的推進?
陳玉東:在電氣化領域,博世每年投入4億歐元用于研發,推出從弱混到全電的新能源解決方案,除電池電芯以外,博世均建立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包括48V系統、電橋、電機、電控、電池管理系統、燃料電池、熱管理系統等。今年博世全球首個電橋項目也將在太倉實現量產,燃料電池研發中心也將在無錫落成。
在自動化領域,博世預計到2022年將累計投入40億歐元進行前期研發,全球目前有4000名工程師正在從事自動駕駛研發工作。博世在自動駕駛領域采用兩步走的“雙元”戰略,一方面研發L4/5級別的高級自動駕駛,以與戴姆勒的合作為代表,雙方的robotaxi項目也將于今年年底在圣何塞正式上路試點;另一方面是L2/3級別的部分自動駕駛及駕駛員輔助功能,尤其在接受度較高的中國市場,預計到2019年將有近40款自主品牌新車型將搭載博世的駕駛員輔助系統。
在互聯化領域,博世于2018年成立了智能網聯事業部,并將中國定為重要戰略市場之一,與中國智能網聯生態領域的優秀企業展開積極的合作。同時,在今年7月底,博世智能駕艙技術中心也在上海張江正式落成投入使用,進一步加強了博世在華智能駕艙的研發實力。
新玩家加入改變競合關系
第一電動:中國市場上,例如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企業雖然“不造車”,但也向汽車行業發起進攻,那么博世如何看待這種競爭?
陳玉東:打造未來的出行生態需要全行業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包括原來的主機廠和零部件企業,以及新進入汽車產業的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出行公司等等。博世始終認為良性的競爭有利于推動產業的創新和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博世一直以開放的態度對待產業競爭,也以此為契機來推動企業的創新。
伴隨產業趨勢的變化,新玩家的加入,汽車產業的競合關系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整車企業目前也在涉足零部件企業的業務(比如動力總成),而零部件企業也會涉足以前整車的業務領域。但在新的智能網聯生態的打造上,新進入者也在加入新的市場競爭,他們在這一領域優勢較為明顯。對于博世而言,要積極配合產業,思考如何互補。
第一電動:博世的具體做法是什么?
陳玉東:將產業變革期的挑戰轉變為機遇,需要在投資和人力上均堅定地向未來趨勢和新的增長點轉型,所以首先要保證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以保證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轉型;其次,吸引新領域的人才,以及對于現有人才的新能力培養均非常重要。
博世在人才吸引上加大了對軟件、AI人才的吸引,以支持智能化和網聯化轉型,同時在工廠里要對生產傳統部件的產線工人進行新的產品以及智能生產的培訓,以能夠應對未來轉型的需求。
另外,博世作為汽車技術供應商,積極支持客戶,除了與傳統車企合作外,與很多造車新勢力也簽訂了合作協議。目前很多造車新勢力已經或者陸續推出自己的新車,里面很多都有博世的創新科技和解決方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