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在需求端,環保、節能已深入人心,公眾對節能、環保的需求也不斷升溫;在供給端,動力電池、整車制造、充電樁等細分板塊迅速崛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日前,在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連續3年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車也正在成為公眾密切關注的新事物。新能源汽車究竟是否環保?使用是否便利安全?是污染轉移還是排放趨零?
新能源汽車真的環保嗎?從新能源汽車誕生之日起,這一爭論從未停止。
有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只是把城市尾氣污染轉移到電廠周邊,同時電池回收困難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就在2年前,新加坡政府以不環保為由給一位特斯拉(美國著名純電動車品牌)車主開了一張“排放超標”的罰單。在中國,也曾有知名汽車企業宣稱“電動汽車并不節能環保”。
那么,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一方面得力于新能源技術革新升級,另一方面是環境倒逼的結果。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有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三種類型,其中,國家鼓勵純電動或者插電式的發展,這其中既有節能環保的考慮,也有對能源安全的考量。而傳統燃油汽車對石油的消耗量很大,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大約是65%,而新增燃油車的燃油需求幾乎全靠進口。一旦進口出現問題,就會對國家能源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污染轉移”質疑,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認為,目前,中國電力來源中,清潔能源發電占到1/3,隨著國家能源結構的轉變和升級,未來清潔能源發電將越來越多。
電池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中國電動汽車百人理事會會長陳清泰表示,電池制作材料在不斷革新升級中,未來最有希望廣泛應用的是燃料電池,比如氫作為燃料,氫燃燒后變成水可實現零排放。
在國家政策積極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正積極進行技術創新,重點是電池回收研究。
比如,比亞迪利用儲能技術,將市場上回收來的電池在儲能電站實現再利用,當動力電池使用壽命結束后,電池中的鋰、鈷、鎳等金屬均可再次化學回收再利用;中國鐵塔公司與16家企業達成合作,通過回收車用電池來替代鉛酸電池,對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進行回收利用。
從這點來看我們可以相信未來的能源是清潔的,排放是趨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