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最后的窗口期將在2020年前關閉。”兩年前,在蔚來的第一輛量產ES8尚未登上生產線時,汽車行業內專家就開始了對這一群體命運的預判。隨著一道道嚴苛的退補政策落地,類似的論斷也逐漸成為了圈內的共識。
與此同時,在許多人的眼中,合資品牌在推出自己的純電動產品方面卻可以優雅而從容。畢竟,家大業大的他們不會因為區區補貼費的漲跌而破產,忠實的粉絲群體也會一直等待自家品牌新品的出現。
然而, 這樣的淡定從容終究只是泡影。在車市寒冬的面前,沒有一家企業擁有免死金牌。眼看著前有比亞迪、北汽在家用市場屢戰屢勝,后有國產特斯拉快馬加鞭,合資品牌也終于意識到:不能再等了。于是,2019年的下半年,變成了許多合資品牌們的“搶灘登陸”關鍵時機。
奧迪奔馳短兵相接,特斯拉“坐山觀虎”?
在下半年將上市的合資品牌純電動車中,最具有看點的無疑是兩位豪華品牌老大哥的“短兵相接。”奧迪e-tron與奔馳EQC,這兩個自打娘胎中就被放在一起比較的對手,上市的時間也不約而同地選在了2019年末。
誰會成為贏家?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奔馳EQC可能會率先領跑一程。根據此前計劃,奔馳EQC將在上市的同時啟動國內生產,而奧迪e-tron則采取先進口,2020年開始國產的策略。無論從產能還是成本售價來看,EQC都將首先占據優勢。
不過,奧迪對于自家的這款純電動車的信心并不會因此打折扣,畢竟新車總需要經過一個銷量爬升期,而國產的計劃并不會延期太久。今年年初,奧迪就無不炫耀地宣布e-tron的全球訂單已經超過2萬輛,產能不足才是制約e-tron發展的最大阻礙。
同為進口豪華電動車的特斯拉似乎無暇顧及二者的龍爭虎斗。根據特斯拉剛剛公布的第三季度銷量報告,其2019年三季度的產銷量已經達到了9.6萬輛,距離馬斯克的10萬輛小目標只有一步之遙。手握著Model X、Model S以及當紅炸子雞Model3這幾款已被市場驗證的成熟產品,特斯拉的腳步依舊比這些排隊進場的玩家高出一個身位。
據了解,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開始試運行生產Model3白車身,按計劃將于10月14日開始全面投產,年底預計實現每周3000輛車的產能。這一殺手锏也足以令特斯拉在這一階段的比賽中無需憂慮奔馳、奧迪這些強硬對手的挑戰。至于未來豪華電動車鹿死誰手,還要以國產化的進程與幾家公司轉型電動的投入和決心來支撐。
大眾豐田福特“買票上車”:行動有余,誠意不足
回到非豪華的戰場,選擇在2019年低試水純電動的車企就更多了。首先是上汽大眾的朗逸純電動版e-LAVIDA,這款年初亮相的新車作為目前轎車市場銷量冠軍的同胞兄弟,關注度與話題度當然也不遑多讓。
但當我們轉頭看看另一款轎車銷冠軒逸的純電版本銷量,不由得又要為朗逸純電的命運捏上一把汗。尤其是二者相同的300公里以下續航、“油改電”的出身,恐怕競爭力在國產純電動車的大干快上映襯下要顯得捉襟見肘地多。
另一邊,豐田也帶著它的TNGA雙子星——奕澤IZOA純電版/C-HR純電版。比起朗逸純電版“油改電”的單調,雙子星自帶的TNGA架構平臺倒是稍為二者提升了些許競爭力。但至今未公布的續航里程以及未做改動的車型本身都讓這兩款車的銷量似乎又要面臨與燃油版本一樣尷尬的命運。
豐田來了,本田自然也不甘示弱。在4月份舉辦的上海車展上,東風本田帶著旗下首款純電動SUV X-NV高調亮相,并宣布將在年內正式上市。事實上,早在去年本田就已經在中國投放了第一款純電動產品——廣汽本田理念VE-1,但仍未量產交付。看來,不止對造車新勢力,就連本田這樣的品牌都難過延遲交付這一電動車“大關”。
不甘寂寞的美系品牌也在下半年發出了自己的聲音。7月19日,江鈴福特的首款純電動車型領界EV正式開啟預售,作為承載了福特復興中國市場希望的新車之一,福特十分希望這款新車能夠幫助自己在合資品牌的新能源之戰中搶占先機,領界EV的NEDC工況續航里程達到了360km,表現還算值得期待,未來福特汽車還計劃在中國部分城市提供不限量充電和不限次數代客加電等服務,或許能夠為其增加一些競爭力。
除了這幾款大廠推出的話題產品之外,包括江淮大眾首款車型SOL E20X、雷諾e諾、華晨雷諾領坤EV這些合資純電動車也都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殺入賽場。不過,下半年的合資主流品牌電動車雖然看著熱鬧,卻沒有一款車流露出了“爆款”氣質。看來,這些大廠們在電動產品戰略的第一步還是都選擇了“試水”而非一鳴驚人,留好底牌來日再戰。
頭條說
一番梳理下來,今年下半年的合資純電動市場“大亂斗”的主線也基本明晰了。豪華電動車市場暗流涌動,奧迪與奔馳的針鋒相對以及特斯拉在背后的隔岸觀火都為這一市場下半年的動向增添了不確定性,也增添了更多看點。
對于那些豪華電動汽車消費者來說,下半年無疑是懷著甜蜜煩惱的一年。而對于大眾消費水平的電動車愛好者來說,下半年的主流電動車市場實際上并沒有太多值得期待的地方,各車企默契地選擇“步步為營”也讓這場登陸賽提前失去了看點,只能繼續等待下一階段更多產品力足夠的車型。但不管怎么說,純電動車的大幕都將在這些電動產品的上市下徹底拉開。
多年之后,無論國產、合資還是新勢力都會不約而同地感嘆一句2019年對純電動車市場的重量和意義,這將是純電動車正式揚帆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