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可以生電,當我們汽車的輪胎在地面滾動的時候也會有電流產生。那么四個輪胎所產生的電能否可以收集起來,供汽車行駛時候使用呢?有人早已想到了這一點,并已經開始了研究和試驗。
目前日本的工程師正在研發一種可以在駕駛時輪胎進行發電的新技術。飛勁輪胎的母公司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與日本關西大學的Hiroshi Tani教授合作,一起開發了一種能量收集器,在輪胎轉動時有效地發電,將輪胎內產生的靜電轉化成清潔能源。
住友工程師把電極設計在輪胎兩層橡膠之間,每層橡膠都覆蓋在一個電極上。當輪胎在地面上滾動時,兩層橡膠之間會出現極其細微的位移,位移會帶動上下兩層電極摩擦產生電流。雖然看上去該裝置并不能回收到多少電量,但它能在車子行駛時持續發電。
那么輪胎產生的電,可以用在哪里呢?工程師認為,這個能量收集器可以作為TPMS(輪胎壓力監測系統)和其他汽車設備中使用的傳感器的實際動力來源,而無需再備電池。
該項目是住友橡膠“智能輪胎理念”的一部分。“智能輪胎理念”是指研發新型輪胎技術概念,應對目前汽車行業面臨的“更大的安全性能”以及“更好的環境效益”的挑戰。
其實除了胎壓監測系統之外,這套胎內發電系統還能衍生出很多種玩法——例如直接在輪胎內植入振動傳感器,胎內發電系統可以為其供電,當輪胎碾壓上顛簸路面時,振動傳感器可以在第一時間感知,配合電磁懸架可以迅速調整避震強度,從而根據路況來調整車輛的舒適性或操控性。如果輪胎內加入了智能輪速傳感器,就能更加精準地控制輪胎差速甚至是扭矩分配……
目前,該研究已被日本科學技術廳(國家研究和開發機構)選為A-STEP下的FS 種子項目(通過目標驅動研發的適應性和無縫技術轉移計劃)。FS是一個支持學術界和企業聯合開展的研究和開發項目的計劃,以便根據與技術“種子”相關的學術研究結果進行可行性和應用研究,最終目標是生產新的核心技術。
總而言之,日本人是打開了一道門,未來輪胎極有可能向電子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其實早在2015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小組也在研發類似的技術,該技術能夠利用輪胎的摩擦力為一輛玩具吉普車的前大燈提供動力。(BY AUTOLAB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