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fm9zm"></span>
  • <span id="fm9zm"><optgroup id="fm9zm"></optgroup></span>

      <span id="fm9zm"></span>
      網站LOGO
      首頁 > 新聞 > 行業動態 >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

      來源:未來智庫 瀏覽次數:624 發布日期:2019-06-13


         1. 主機廠:整體凈利潤下滑,新能源汽車持續增長

      根據Marklines 數據,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在2019 年進一步呈增長趨勢,第一季度達 到108 萬輛,同比2018Q1 增長24.65%,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也上升到4.9%。據彭博新能 源財經預測,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增至1100 萬輛,2030 年將繼續攀升至3000 萬輛,未來全球新能源車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從海外主要車企的新能源車銷量來看,豐田以數量龐大的混合動力車型牢牢占據全球 新能源車銷量第一。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本田、現代起亞和特斯拉憑借各自的暢銷電動 車形成了銷量榜的第二梯隊。由于前期對新能源車的發展不夠重視,PSA 等車企2019Q1 的新能源車銷量依舊增長緩慢,與其他傳統車企還存在不小的距離。

      從車型銷量來看,據EV Sales 的數據,2019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Model 3 以5.1 萬 輛的銷量再次蟬聯全球電動車型銷量榜首,占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10%,Model S 和X 合計交付量僅為1.21 萬輛,創2015 年三季度以來新低,Model S 的全球銷量更跌出排 行榜前20。比亞迪元因較高的性價比成為一季度中國新能源車市的最大贏家,以2.44 萬 輛的成績從去年同期的第17 名直沖今年一季度的亞軍位置。日產聆風、北汽EU 系列緊隨 其后。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1.1 特斯拉保持美國純電動市場鰲頭地位

      根據特斯拉2019 年一季報,公司Q1 實現收入45.4 億美元,同比增長33.2%,第一 季度虧損7.02 億美元,同比減虧0.1 億美元。特斯拉在純電動車領域達到美國市場份額的80%,特斯拉2019 年Q1 的生產量與交付量較2018 同期均有明顯增長。

      2019 年Q1 推出Model Y,同時開始全自動駕駛生產。特斯拉在2019Q1 推出新車 型Model Y,預計2020 年量產交付。雖然Q1 啟動中國與歐洲的海外交付影響其日常周 轉,但特斯拉生產效率仍在持續改進,Model 3 的產量達到了6.3 萬量,環比2018Q4 增 長3%,銷量保持美國高檔車銷量第一的同時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2018 年底公司宣布已 經具備在高速公路上的全自動駕駛能力,并在2019 年第一季度如約推出更新,同時基本完 成下一代自動駕駛方案,即具備識別城市公路的交通信號燈和停車標志的自動駕駛方案, 目前生產的所有車型都已搭載最新的自主AP 芯片,處理能力比上一代外購產品提升21 倍。

      Model S 與X 完成總成換代,動力總成效率持續領先。2019年第一季度,Model S 和Model X 更新了下一代動力總成系統,具有更長的航程和更好的性能。EPA(美國環境 保護署)測試,Model S 與X 的最大行程分別增加至370 英里和325 英里,達到電動汽 車最優。同時,兩款產品的電機效率更高,X 以3.3 英里/kwh 領先其他SUV電動車(2.1-2.6 英里/kwh)能效至少25%。

      純電動絕對龍頭,領先地位可能不斷擴大。雖然2019Q1 銷量環比下降,且實現與2018Q1 類似的虧損金額,但特斯拉仍是純電動汽車推廣的絕對龍頭。公司核心競爭力在 于全方位的正向研發、垂直一體化的制造戰略以及傳統造車企業不具備的將想象力與執行 力高效結合的能力,隨著后續公司自動駕駛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公司的領先優勢可能進一 步擴大。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1.2 雷諾鞏固在歐洲電動車市場的領先地位

      雷諾集團2019 年Q1 收入125 億歐元,同比下降4.8%。第一季度雷諾集團銷售汽車90.8 萬輛,同比下降5.6%,同期全球市場下降7.2%。雷諾集團表示,其新產品正在籌備 中,將在歐洲、俄羅斯、印度、中國發行不同新車型。

      Q1 完成電動車銷售里程碑,雷諾集團進一步鞏固在歐洲電動車市場的領先地位。2018 年,雷諾集團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7%,公司在歐洲市場的電動汽車領域獲得22.2% 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了在歐洲市場的領先地位。2019Q1 暢銷車型ZOE 售出11432 臺,銷量同比增長31%;Kangoo Z.E.銷量也持續增長。2019 年2 月,雷諾創造了在歐洲 銷售的20 萬輛電動汽車的象征性里程碑。得益于銷量的增長和成本的降低,電動汽車部門 的盈利能力顯著提高,目前電動汽車的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3%以上。

      加大中國投資,打造研發創新新勢力。2018年,雷諾加大投資力度來擴張電動汽車產 能和開發第三代電動汽車,包括投資了中國第五大電動汽車制造商GM EV,并將在中國推 出新的電動車K-ZE。2019 年4 月12 日,繼雷諾集團與日產汽車在美國硅谷、以色列特拉 維夫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之后,雙方進一步在上海成立研發合資公司“聯盟創新中心-上海”, 即阿利昂斯汽車研發(上海)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和電動汽車 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并將其所有的先進技術成果都應用于雷諾集團與日產汽車中國 區及全球地區銷售的車型上。根據雷諾-日產-三菱“聯盟2022”中期事業計劃,至2022 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將推出12 款全新的零排放電動車、40 款搭載不同級別自動駕駛 技術的車型,以及在全球范圍內超過90%的聯盟車型具備智能互聯功能。該計劃還包括承 諾運營一項機器人網約車出行服務。

      1.3 寶馬集團電氣化發展迅速 加大動力電池投資

      銷量微增,利潤大幅下滑。2019Q1寶馬品牌、MINI 以及勞斯萊斯品牌全球累計交付 量達60.5 萬輛,較2018 年同期微增0.1%。其中勞斯萊斯品牌銷量同比大增49.4%。第 一季度公司收入224.62 億歐元,同比下降0.9%,凈利潤達5.88 億歐元,同比下降74.2%。

      加大電氣化推進,2019 年主推插電混動。2018 年寶馬集團調整工作方針,以應對歐 盟2025 年車輛二氧化碳減排達到25%的計劃,其首要關注點放在了各品牌、車型的電氣 化上。2019 年第一季度,電動車交貨量同比微增達到2.7 萬量,其中BMW i 系列增長17.4%, 交貨近一萬輛,MINI Electric 激增60.8%,交貨四千余量。另外,寶馬集團計劃2019 年 主推插電式混動,采用第四代電池驅動科技的X3、X5 系列已經提升到80 公里純電續航;集團將下半年在牛津開始MINI 的生產,在2020 年推出iX3,2021 年推出iNEX 和i4, 進一步發展電動化,到2025 年擁有至少25 款電動車,包括12 款全電動車。

      打造本土電池工廠,保障動力電池供應。集團正努力推進在德國和歐洲的電動汽車與 動力電池的生產項目。2018 年寶馬與寧德時代簽署了超過40 億歐元的電池合同,并在德 國圖林根建造了新的電池工廠。同時,寶馬也正與合作伙伴豐田一起對氫燃料電池進行進 一步研究。未來寶馬將在歐洲生產動力電池,并建立動力電池生產的整個價值鏈。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1.4 戴姆勒加速電動平臺推進 智能交互與自動駕駛相得益彰

      整體收入利潤微降,加速推動電氣化戰略。戴姆勒集團2019 年Q1 收入為397 億歐 元,同比下降0.2%;凈利潤為21.5 億歐元,同比下降8.7%。在2019Q1 會議中,梅賽德 斯奔馳宣布將在6 月交付新的全電動品牌EQC,且已經在波蘭新建電池廠將其全球電池生 產網絡擴展到三大洲的9 家工廠,以支持其電動化發展。

      與吉利合資打造電動smart,微型車電動化先行。2109 年3 月28 日,戴姆勒和吉利 宣布雙方將各持股50%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 品牌轉型,致 力于將smart 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在戴姆勒整個集團向著電氣化 轉型的過程中,smart 成為最為激進的先行者。

      2025 年前投資100 億實現電動化,計劃2030 年前采購200 億歐元動力電池。集團 計劃在2019 下半年推出EQV 純電動商務車,并承諾到2022 年實現全面的電氣化,擁有10 款EQ 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和34 款插混動力車。到2025 年,純電動車將占汽車總銷量的15%到25%。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戴勒姆將投資100 億歐元來擴張自己的電動車成員。另 外,戴姆勒計劃2030 年前采購200 億歐元的動力電池,并且已經著手擴大自己的電池生 產。奔馳提出的全新智能人機交互系統也MBUX 也已經成功發行并提供給電動車用戶使用。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1.5 大眾集團電動車平臺MEB 蓄勢待發

      收入微增,電動車交付啟動。大眾集團2019 年第一季度收入為600.12 億歐元,同比 增加3.1%;稅后利潤為30.53 億歐元,同比減少7.5%。2019 年Q1 大眾總共向消費者交付了260 萬臺車。2019 年1 月,e-Golf 和e-up 在2018 ADAC EcoTest 中排名第一、 第二,3 月開始交付的首款純電動SUV 奧迪e-tron 也表現良好。預計2019 年,第一款電 動跑車保時捷Taycan 將進入市場,而e-Golf 車型會被新發布的ID Neo 取代。

      品牌的電氣化依然是大眾集團的主要任務。與2018 年報中宣布的規劃一致,大眾集團2019 年將繼續致力于旗下品牌的電動化,提升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動車的比例,以達到歐 盟新的二氧化碳減排標準。到2022 年,集團在電動車,自動駕駛,新的移動服務和數字化 等上的研發開支大約在340 億歐元,以實現集團一直提出的“可持續交通”概念。集團預 計到2025 年新增不少于50 款純電動汽車,2030 年電動車銷售占比達到40%,累計銷售2200 萬輛。

      大眾新型電動車平臺MEB 蓄勢待發,動力電池布局自主生產。2019 年,基于MEB 平臺的全電動品牌將在茨維考生產,預計2020 年推出第一款基于MEB 平臺的全電動SUV。到2022 年,大眾將旗下五個品牌,共 27 款車型開始基于MEB 平臺生產。第一階段MEB 平臺將生產大概1000 萬輛車,車型包括小型緊湊型車到SUV。

      與合作伙伴打造電池生產,未來進一步自主生產動力電池。對于動力電池這一重要部 件,大眾集團將電池技術作為重要專業領域,重點研究鋰電池相關,預計到2025 年達到350Wh/kg。為了應對需求的不斷增加,大眾集團正積極從選擇戰略電池供應商轉向與合 作伙伴公司一起建立和運營電池生產設施,計劃投資10 億歐元。再下一步,大眾計劃在歐 洲自主建廠,進一步完成歐洲產能提升。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2.動力電池:盈利承壓 龍頭資本支出分化

      2.1松下:下調未來能源業務營收預期 重估與特斯拉合作

      動力電池業務貢獻主要營收增量,利潤下滑受特斯拉生產節奏影響。根據5 月9 日松 下發布2019 財年年報(日本財年從每年4 月1 日開始至次年3 月31 日)。2019 財年(實 際為2018Q2-2019Q1),受益于動力電池業務快速增長,松下實現總營收8 萬億日元, 同比增長0.26%;實現歸母凈利潤2840 億日元,同比上升20.38%。其中汽車與工業系統(AIS)業務利潤下滑,主要歸因于特斯拉生產節奏與Model 3 的延遲交付,疊加圓柱電 池2019Q1 銷售環比下降,進一步導致工業系統的銷售與利潤下滑。

      預計2020 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9.6%。基于成本費用的增加及家電業務的減少, 公司預計2020 財年整體營收約為7.9 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28%,預計2020 全年歸母利 潤下降至2000 億日元,同比下降29.6%。公司在2019 財年預測基礎上,進一步下調家電 及汽車與工業系統(AIS)業務的收入及盈利,全年收入下調1000 億日元。

      2018 年特斯拉銷量大幅擴張,松下能源業務營收增速顯著高于其他業務。松下絕大部 分動力電池供給特斯拉,是特斯拉的獨家供應商。跟隨著特斯拉上量,松下動力電池業務 快速增長。2019 財年公司二次電池所在的能源業務部(AIS 業務分項)營收為6965 億日 元,同比增長24%,顯著高于其他業務營收增速,在總營收占比也一路上升至9%。

      重新評估與特斯拉擴產合作,押寶單一路線與單一客戶問題顯現。根據2018 財年年報, 松下提出的創造未來可持續增長的1 萬億日元CapEX 計劃,汽車與工業系統業務相關投資 占到總投資計劃的40%以上,主要投向為北美、中國、日本的動力電池擴產計劃。然而, 雖然電池業務收入大幅增長,但松下下屬的特斯拉車用電池業務在2019 財年中出現了超過200 億日元的運營虧損。4 月,特斯拉和松下暫停對位于內華達州超級工廠一號的擴張計劃。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工廠,松下原計劃投資9 到13.5 億美元將其產能擴大50%,從目 前的24 GWh/年增加到35 GWh/年。同時,松下也暫停了對特斯拉上海新超級工廠的投 資,僅提供技術支持和少量電池。松下管理層表示,業務盈利將始終是商業決策的重點, 由于Q1 電池業務虧損,產能利用率、綜合成本等因素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同時特斯拉存 在尋求中國等其他方面供應商的可能,因此松下決定在與特斯拉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礎上, 重新評估有關擴產的投資決定。

      我們認為,松下已經意識到戰略上押寶單一路線與單一客戶的問題,此次放緩超級工 廠的擴產,驗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為了更好面對行業趨勢,管理層表示將更加重視在中 國大連已建成的方形動力電池廠,同時計劃將位于日本Himeji 的液晶面板工廠改為方形電 池工廠,2020 財年內達成量產,隨后將繼續擴張產能;而對于圓柱電池則更強調利潤與產 能利用管理。

      2.2 LG 化學:能源業務持續發展 大額投入支撐產能擴張

      能源解決方案業務業務因儲能意外事故及季節性因素損失慘重,拖累整體盈利。2019年第一季度LG 化學實現總營收6.64 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3%,其中能源解決方案業務營 收1.65 萬億韓元,同比增長32.5%。從盈利端來看,2019 年Q1 除生命科學及高級材料 同比有極少增長外,LG 其他主營業務盈利水平均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石油化學業務營業利 潤同比減少33.3%,營業利潤率同比下滑4 個百分點,能源解決方案業務由于意外火災和季節性因素出現1480 億韓元巨額損失,拖累2019 年Q1 整體凈利潤僅為0.21 萬億韓元, 同比減少61.66%。

      配套車型銷量強勁,能源解決方案業務營收增速及占比快速提升。LG化學在全球成功 配套超過25 家車企,是海外配套車型最多的動力電池企業。2018 年受益于現代Kona、 捷豹I-Pace 和雷諾Zoe 等車型的強勁銷量,LG 動力電池裝機量大幅增長。2019年Q1 能源解決方案業務營收達到1.65 萬億韓元,同比增長約32.5%,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進一步 從2018 全年的23.1%提升至24.9%。

      上調2020 年動力電池產能規劃,2019 年資本開支50%用于動力電池產能擴張。根 據LG 的產能規劃,公司在中國南京和波蘭弗羅茨瓦夫的工廠將在未來五年內大幅擴張產能。2018 年底LG 的動力電池產能有望達到34GWH,同時2018 年底公司宣布上調公司2020 年產能規劃至90GWH。伴隨著動力電池產能擴張,公司資本開支逐年上漲。2018 年公司 在能源解決方案業務上的資本開支為1.9 萬億韓元,在總資本開支中占比41%,公司預計2019 年總資本開支將達到6.2 萬億韓元,其中50%將用于能源解決方案業務,倒算2019 年動力電池產能投放約30GWh 左右。

      2.3 三星SDI:動力電池業務穩定增長 未來將有較大投資

      整體營收、盈利快速增長,動力電池業務穩定增長。三星SDI 業務主要包括鋰電池業 務與電子材料業務兩部分。2019 年Q1 三星SDI 實現總營收2.3萬億韓元,同比增長20.7%。 其中鋰電池業務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73 萬億韓元,與2018Q4 環比下降7.9%,電子材料 營收0.57 萬億韓元,環比下降4.2%。公司第一季度實現營業利潤1188 億韓元,同比增 長65%,營業利潤率同比增加3.4 個百分點。2018 年公司實現凈利潤579 億韓元,同比 下降63.9%。

      具體來看,公司鋰電池業務包含大型鋰電池和小型鋰電池兩項,大型鋰電池又可以細 分為動力電池和儲能系統。2019 年第一季度,受益于大眾e-Golf、StreetScooter WORK 電動郵政車和寶馬530e 等車型的銷量增長,動力電池部分在歐洲市場仍有增長;儲能系統(ESS)受韓國當地需求和火災影響銷量下滑;小型鋰電池因電動工具和電動自行車的圓柱 電池銷量增加而提升,是電池銷售主要增量來源;聚合物電池得益于手機主要客戶的旗艦 機新品發布銷售額提升保持較好趨勢。

      三星SDI 預計Q2 開始業績逐步改善。中大型電池的車載電池將維系成長勢,而美洲 為主的海外ESS 銷量也將會增長。小尺寸電池部分,電動工具、吸塵器等高耗電產品的非IT 型圓筒型電池需求將會增加。電子材料部分將通過半導體材料的性能提升穩定市占率, 偏光片和OLED 材料計劃將事業擴展至大中華區。

      2019Q1 擴產及客戶拓展披露并不激進,轉做NCA 技術儲備深厚。2018年公司整體 資本開支為1.9 萬億韓元,雖遠小于LG 化學,但同比增長102%。其中關于動力電池的資 本開支主要集中在中國和歐洲,包括投資3.58 億美元在匈牙利建成的動力電池工廠,預計 將能夠配套5 萬輛電動汽車;三星環新汽車動力電池項目二期工廠在西安開工建設,將形 成5 條60Ah 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線,年產可達6000 萬塊;新增投資166 億元人民幣在 天津建設動力電池生產線和車用MLCC 工廠(多層陶瓷電容器)等新項目。與之相比,2019Q1 公司對于擴產及客戶拓展的披露并不激進,只提到正在與潛在客戶接觸,未來將 有較大投資。

      三星SDI 也在電話會議中表示放棄811 轉做NCA 路線,主要是考慮到公司在2015 年就開始在電動自行車等產品上出貨NCA 體系的電池產品,技術儲備深厚,能夠更好地把 握結構穩定性。且基于中國很多主機廠準備使用圓柱電池,公司十分看好未來圓柱電池市 場。

      大眾巨額電池采購計劃可能發生變化。根據原計劃,三星將提供超過20GWH 電池, 然而在詳細談判期間,雙方在生產量和時間表上意見并不一致,僵局導致三星承諾電池供 應縮減超過75%,不到5Gwh。5 月,大眾表示擔心三星SDI 的供應可能會無法達到預期, 可能調整采購計劃。我們認為,方形和軟包才是動力電池主流的技術路線,三星SDI 在動 力電池領域的擴產聲音逐漸減小,可能體現出著其在動力電池的相對競爭力有限。

         3.零部件:Tier 1 于挑戰中繼續電動化轉型,新型 功率器件推動快充與高續航

      3.1 麥格納國際:推遲自動駕駛計劃商用部署

      受美元匯率變化以及全球汽車產量下降7%影響,2019 年第一季度麥格納國際銷售收 入106 億美元,同比下降1.9%。但考慮到期間BMW X5、Geely Bin Yue、Skoda Kodiaq 以及BMW X7 的發行計劃,負面影響將被部分抵消。同時,4 月29 日,麥格納國際已經 全面完成對VIZA Geca SL 收購。2019Q1 凈利潤達11 億美元,同比增長64.6%.

      2019 年Q1 麥格納國際繼續跟進電氣化與自動駕駛技術投入,推遲自動駕駛計劃商用 部署。2018 年,麥格納國際推出了e1 電動車,該款概念車搭載了etelligentDriveTM 智 能電驅動系統,可提供卓越的縱向和橫向的動力性能。麥格納國際還推出了MAX4 自動駕 駛平臺,并與多家自動駕駛公司如Waymo 等合作。然而,麥格納國際在面臨體驗技術等 其他挑戰的環境下,2019 年Q1 推遲了2018 年提出的自動駕駛計劃商用部署,致力于電 動化領先技術發展,ADAS 系統第一季度工程成本超過2000 萬美元,預計持續到2020 年 成本都將持續提高。中國銷量的大幅減少超出預期,傳動合資企業的代工生產客戶數量偏 低也促使麥格納國際與合作伙伴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共享汽車方面,麥格納國際在2018 年向美國共享汽車平臺Lyft 投資2 億美元,致力 于進一步發展自動駕駛及其道路測試工作。1 月,在密歇根州底特律車展上,麥格納國際宣 布與Lyft 在自動駕駛方面取得了以下進展:1)L5 級自動駕駛團隊順利完成第一年的全部 公開道路測試;2)麥格納國際已與Lyft 共享IP,并可以應用Lyft 的大數據升級自動駕駛系統;3)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麥格納國際將在行業內普及可擴展的自動駕駛技術。3 月29 日,Lyft 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在經歷股價過山車后,虧損額度逐漸收窄。

      Tier 1 廠商加大智能汽車與共享出行投入是大勢所趨,但這兩個方向需要的投入巨大,Tier 1 相對整車廠并不具備明顯優勢,我們認為麥格納國際推遲自動駕駛計劃商用時間表 也體現了自動駕駛實施的難度。

      3.2 英飛凌:功率器件助力半導體 車用SiC 進入推廣階段

      主營業務穩步增長,功率半導體貢獻大額營收。2019年5 月7 日,英飛凌發布了2019 財年二季報及半年報(德國財年從每年10 月1 日至次年9 月31 日)。2019 財年第二季 度(實際為2019Q1)英飛凌實現總營收19.83 億歐元,同比增長8.01%。2019 財年上半 年(實際為2018Q4-2019Q1)實現總營收39.53 億歐元,同比增長9.47%,毛利率增長 至38.7%。其中,汽車、工業、電源控制和電源管理業務發展良好,功率半導體帶來營收 大量增幅,汽車部門占比41%。

      受益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汽車半導體產品增長空間大,功率器件是增量主力。根 據英飛凌,相比與微混48V 汽車,插電混動汽車的功率器件價值量由75 美元提升4 倍至300 美元,而在純電動汽車上則進一步提升至455 美元,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 英飛凌擅長的功率器件受益程度超越行業增長。

      功率器件絕對龍頭,市占率穩步提升。盡管英飛凌在整體汽車半導體市場市占率暫居 第二(NXP 第一),但其在最受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功率器件領域搖搖領先競爭對手,2019Q2 汽車領域功率器件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至26.2%(+0.2pct),市占率遙遙領先第二 名。

      智能汽車發展將帶動相關半導體單車價值量提升6 倍。隨著智能駕駛程度的逐漸提高, 汽車裝載雷達、相機、激光雷達等輔助器件的價值量呈明顯提升趨勢,當2020 年L2 水平 自動駕駛提升至2030 年L5 水平時,單車價值量有望從160 美元提升6 倍強至970 美元。

      高效低耗,全面提升電動車性能,碳化硅應用進入大規模推廣階段。隨電動車功率器 件目前以硅材料為主,2018 年占比達到99%,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SiC 器件迎來大規 模應用機會。相比硅基器件,SiC 器件有損耗少(帶來高效率)、載流容量高(帶來高功率 密度)、高頻率的優點,能夠平衡隨之而來的成本增加。目前已有超過20 家主機廠與Tier 1 廠商在對英飛凌的SiC 產品進行認證,2019 年公司將量產用于OBC 的MOSFET,而2020 年公司將實現SiC 完整模塊在主驅動上的應用。

      車用IGBT,龍頭借助技術提升有望繼續擴大份額。電動車用功率器件相比傳統燃油車 大幅增加,同時對功率器件的要求也明顯提高,英飛凌等龍頭企業基于多年know how 打 造的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擴大。目前我國車用IGBT 主要依賴進口,實現國產化任重而道遠。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動化趨勢最新分析(2019年6月)

      4.把握電動化大趨勢 具有全球配套能力的中游制 造商將迎來價值重估:略

      相關新聞: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亞洲新能源汽車網www.dasjx.com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亞洲新能源汽車網www.dasjx.com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亞洲新能源汽車網www.dasjx.com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3、本網部分文章系轉載,轉載均注明來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表述意見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如涉及版權及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本網擁有最終解釋權。
      關于我們

      網站介紹

      合作客戶

      誠聘英才

      聯系我們

      服務項目

      金牌會員

      品牌廣告

      網站建設

      公眾號
      微信群
      QQ群
      聯系我們

      0755-21036319

      我們隨時等待您的來訪!

      24小時在線客服

      www.dasjx.com 深圳市貓頭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ICP備案:粵ICP備1800096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妞干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7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网址大全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作爱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自慰| 久久亚洲熟女cc98cm|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 杨幂最新免费特级毛片|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 野花视频在线官网免费1|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1024精品免费|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永久免费| 丝袜捆绑调教视频免费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黄色三级三级三级免费看|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v片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