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2019上海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高峰論壇,在上海大華虹橋假日酒店隆重舉辦。本屆論壇由亞洲新能源汽車網主辦,由深圳市中欣科技有限公司、德莎膠帶(上海)有限公司、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東莞雷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贊助支持。
出席論壇的企業有:北汽集團、吉利集團、上汽集團、車和家、合眾新能源汽車、綠馳汽車、漢騰汽車、福特汽車、長城汽車、蔚來汽車、威馬汽車、賽麟汽車、天際汽車、奇瑞星途汽車、大陸汽車、億咖通、麥格納斯太爾、英博超算、AutoX、路暢科技、天馬、京瓷、以科美、九山電子、中聚泰、恩利克、三海科技、鉑睿特、勝利精密、道康寧、哈啰出行、阿里云、斑馬、鐳神智能、翼卡車聯網、同行者、中科創達、青島海信、三星半導體、北斗星通、海康汽車、同濟大學、創維汽車、信利、超聲、中欣科技、漢高、德莎、雷云光電、大族激光等近200家企業。
吉利集團汽車研究專家劉景林先生出席論壇,并發表題為“風起云涌的中國自主智能汽車”的主題演講。他認為,2019年有望成為智能駕駛艙大眾化元年,未來滲透率將井噴;前裝中控行業增長中樞,有望提升;駕駛艙軟件服務將是兩倍于移動互聯網的新藍海;智能駕駛艙將成為芯片巨頭的下一個戰略重點。
吉利集團汽車研究專家劉景林先生
AutoX中國區技術總監潘堅偉博士就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落地安全標準,分享了來自美國NHSTA和DOT就L4級別無人駕駛提出的12條核心安全要求。
AutoX中國區技術總監潘堅偉博士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不僅是自動駕駛技術安全要保證,一旦聯網,更是要考慮黑客攻擊的問題。英博超算(中興通訊一級子公司)總經理田鋒表示,這將是中國汽車核心電子部件工業崛起的絕佳時機。
英博超算(中興通訊一級子公司)總經理田鋒先生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感知系統檢測中心副主任董漢先生分享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及安全評價體系。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感知系統檢測中心副主任董漢先生
上午論壇還進行主題為“無人駕駛距離我們還有多遠?”的圓桌討論環節,由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總經理黃少宇先生擔任主持,參與嘉賓為綠馳汽車研究院副院長郭文洋先生,AutoX中國區技術總監潘堅偉博士、英博超算(中興通訊一級子公司)總經理田鋒先生。郭院長表示,目前自動駕駛L4、L5距離我們還有很長的距離,實現自動駕駛的核心零部件還掌握在國外巨頭公司手上。而特定路線特定場景下目前是可以實現的,比如機場的擺渡車、港口內的貨柜車等等。田總認為,自動駕駛快速商用化,除了原始技術之外,還需要滿足外部條件,比如自動駕駛車輛的保險問題等。潘總則表示,目前國內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配套的通信公司和測試場地的配合力度也非常大,自動駕駛的落地方案相較于國外也會更快一些。
(由左至右順序: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總經理黃少宇先生、綠馳汽車研究院副院長郭文洋先生,AutoX中國區技術總監潘堅偉博士、英博超算(中興通訊一級子公司)總經理田鋒先生)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可以說是帶動了多方面的產業發展,這其中備受關注之一,無疑就是顯示技術了。從特斯拉第一次推行17英寸中控屏,到最新款特斯拉取消儀表盤,只保留一塊15英寸的顯示屏,汽車行業從此告別了舊時代,開啟新的智能化人車交互方式。
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先生則表示:隨著無人駕駛普及率越來越高,汽車搭載的屏幕的數量及大小會下降。而目前車載顯示屏的數量及大小還處在上升期。
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先生
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車載產品部資深經理楊圣潔先生認為,未來3-5年顯示屏的搭載數量在增加,平均一輛車的搭載數量在2塊以上,尺寸也在變大。
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車載產品部資深經理楊圣潔先生
隨著無人駕駛、自動駕駛以及5G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汽車對于車載顯示屏將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尺寸、曲面、異形等等的需求越來越多,對于屏的貼合難度越來越大,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此,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技術服務經理蔡煥新先生表示:漢高將開發出更適合的貼合材料,同時也會聯合設備供應商對具體需求進行定制化服務。
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技術服務經理蔡煥新先生
抬頭顯示最為近兩年汽車行業的新應用,通過減少駕駛員低頭看儀表的頻率,從而減少事故發生的概率。京瓷技術開發部部長湯余江先生分享了HUD發展趨勢,未來HUD在汽車的搭載量會越來越大。
京瓷技術開發部部長湯余江先生
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快速發展并加速向各領域滲透的當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已成共識。我國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環境日趨完善,預計至202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規模可達到1000億元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前景廣闊,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但是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上下游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我們最終將贏得市場。